李自成是姚雪垠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0001 |
上一章 第十六章 下一章 ( → ) |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淡⻩的斜 ![]() ![]() ![]() ①州桥--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开封被淹毁后,汴河淤填,⽇久州桥遗址不存。 矮汉子赶快还礼,说:“适才登门叩谒,不期大驾随桌台大人因公外出。可是去相国寺拈香祈雨么?” “非也。今⽇是周王府左长史王老爷五十生⽇,臬台大人与各衙门大人前去拜寿,留下吃酒,如今才回。我上午就随侍臬台大人前往周府,又使老兄枉驾,恕罪,恕罪。” “哪里,哪里!鲁老爷太过谦了。”矮子趋前一步,小声问道:“数⽇前奉恳之事,可有眉目?” “敝衙门中几位办事老爷,似可通融。但此案关系重大,恐怕还要费些周折。” “鲁老爷何时得暇,山人登府叩谒,以便请教?” “台驾今晚来吧。 ![]() 矮子连忙作揖,満面堆笑说:“恭喜,恭喜。山人今晚一定登府叩贺,并为小少爷细批八字。” 这位八品文官匆匆上马,追赶轿子而去。矮子走上州桥,一则从对面拥来一群灾民,二则他心中有事,他没有停下来眺望汴河景⾊,就沿着一边石栏板走过桥去。这桥东头有一座金龙四大王①庙。矮子刚过庙宇不远,看见两个后生正在争吵,一个是本地口音,一个是外乡口音。外乡人是个江湖卖艺的,肩上蹲着一只小猴子, ![]() ![]() ![]() ![]() ![]() ![]() ![]() ![]() ![]() ①金龙四大王--相传宋朝人谢绪于宋亡后投⽔而死,成为河神。明太祖造谣说,他同元兵在徐州以东吕梁湖打仗时,谢绪帮助他战胜敌人,遂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开封临近⻩河,故明代对所谓金龙四大王较为 ![]() “住手!不得无礼!”等候泼⽪迟疑着将刀收回,算卦先生又说:“这是宋献策先生,绰号宋矮子,三年前曾在汴梁卖卜,江湖上十分有名,你难道就不认得?他是好意劝架,你怎么这样无礼?” 泼⽪后生已经领教了这位瘸矮子的一点本领,听了算卦先生王半仙的介绍,虽然他不大知道宋献策的大名,却也明⽩此人有些来头,松了劲,把 ![]() “这位玩猴子的后生为混口饭吃,离乡背井,来到汴梁,人地生疏。你有本领何必往外乡人⾝上使?欺负外乡人算不得什么本领。”他又对玩猴子的后生说:“強龙不庒地头蛇,你何必同他争吵?以后遇到本地泼⽪后生休惹他们。宁可自己少说几句,忍受点气,吃个哑巴亏,不要打架斗殴。不管伤了人伤了自己,如何转回家乡?” 玩猴子的后生十分感 ![]() “你可是从陕西来的?” “不是。我是阌乡县人,同陕西搭界。” “啊,你走吧。听你的口音好像是陕西人。” 玩猴子的后生又向宋献策打量一眼,望州桥而去。泼⽪后生的怒气已息,自觉没有意思,对王半仙和宋献策一拱手,转⾝走了。王半仙向宋献策说道: “数⽇前听说兄台自江南回来,但不知下榻何处,无缘趋访,不期在此相遇!仁兄住在哪家客栈?此刻要往何处?” “如今弟没住客栈,在鹁鸽市一位友人家中下榻。刚才从臬台衙门看一位朋友回来,此刻要往相国寺找一个 ![]() “倘若无要事急着料理,请移驾光临寒舍一叙如何?” “弟确有俗事在⾝。今⽇天⾊已晚,改⽇再专诚奉访。” 王半仙今⽇的生意不好,并不強留献策。献策将烧火 ![]() 一连三天,有一个陌生人每天都去鹁鸽市他的寓所找他,偏偏他为着牛金星的事奔走托人,总不在家。这个陌生人既不肯留下姓名,也不肯说出住址,只知道是一个魁梧汉子,年纪大约在二十五岁上下,带着陕西口音。起初他以为是陕西商人慕名来找他算命看相,并不在意。今⽇中午他回到寓所,却听朋友大嫂言讲:这个人上午又来了,说明是有人托他带给他一封重要书信,非当面不肯呈 ![]() ![]() ![]() ![]() 说起相国寺,在我国可是大大有名。这地方原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公子无忌(即信陵君)的住宅。北齐时在此处建成一座大寺,称做建国寺。唐睿宗①时将废寺重建,为纪念他自己是以相王⼊继大统,改名相国寺,所以直到崇祯十五年大⽔淹毁之前,山门上还悬着睿宗御笔所书“大相国寺”匾额。寺门前有大石狮子一对,三丈多⾼的石塔两个;院內殿宇巍峨,神像庄严,院落甚多,僧众有二三百人。每⽇烧香的和游玩的多得如赶会一样,肩摩踵接,人声杂沓。院中有说书的、算卦的、相面的、玩杂耍的、打拳卖药的…百艺逞能,九流毕备。过了地蔵王殿的后院中还有卖吃食等项僧人,专供过往员官、绅士及大商人在此经常摆酒接 ![]() ![]() ①唐睿宗--名李旦,中宗之弟,武后时封为相王;在位二年,禅位于其子隆基,即玄宗。 宋献策一路想着心思走来,不觉到了山门外右首的石狮子前边,忽听有人叫道:“那不是宋先生么?”宋献策转过头去一看,喜出意外,慌忙前去施礼,说道: “啊,大公子,没想到在此地拜晤金颜,真是有幸!几天前,弟听说公子已回杞县,正拟将俗务稍作料理,即往杞县尊府叩谒,不想大公子也在开封!” 这位公子拉着宋献策的手说:“弟上月拜家岳⺟汤太夫人之寿,来到汴梁住了半个多月。回去之后,因为红娘子的一件事情,于前天又来汴梁。” “可是那个跑马卖解,以绳技驰名江湖的红娘子么?她出了什么事?” 公子笑一笑,说:“正是此人。事情很可笑,此处不便细谈。老兄,古人云一⽇不见如三秋,此言不虚。与兄上次握别,弹指三年,不胜云树之思①。常记与兄酒后耳热,夜雨秉烛,纵谈天下大事及古今成败之理,⾼议宏论,时开茅塞。虽说三载睽违,鱼雁鲜通,然兄之音容笑貌,时时如在左右。兄何时驾返大梁?” ①云树之思--见本书第一卷第621页注释。 献策答道:“弟来此已有十天,上次与公子话别,原以为不久即可重瞻风采,不想弟萍踪漂流,行止靡定,竟然一别就是三载。公子说别后不胜云树之思,彼此一理。” 公子说:“ ![]() 献策说:“弟此刻要到寺內找一江湖朋友,并已约定晚饭后去臬台衙门见一位朋友商谈一件急事,今⽇实不能到尊寓畅叙。明⽇上午请公子稍候,一定趋谒。公子仍在宋门大街下榻?” “还是那个地方。你我不用客气,明⽇弟在敝寓恭候,务望光临!” “一定趋谒,并有一事奉恳公子相助。” “何事?” 宋献策见左右围了许多闲人看他同公子说话,还有成群的灾民围过来向公子求乞,不便将事说明,回答说: “谈起来话长,明⽇慢慢奉告吧。德齐二公子现在何处?” “舍弟一同在此。他也常常提到老兄,颇为思念。方才我们同来相国寺拜谒圆通长老,他因有事先走一步。” “弟半年前听说圆通长老在嵩山少林寺闭关①,何时来到这里?” ①闭关--有些较有地位的和尚为要静修佛法,独居一小院中,以三年为期,不与外界往来,叫做闭关。 “圆通长老于上月闭关功満,因周王殿下召他来主持一个‘护国佑民、消灾弭 ![]() 宋献策与公子拱手相别,望着公子同仆人上马,奔上寺桥①,才转⾝往山门走去。一位在东边石狮子与山门之间摆拆字摊的朋友站起来对他拱手问道: ①守桥--明开代封人对相国寺桥的简称。桥在相国寺山门外东边不远地方。 “献策兄,同你说话的这位公子是谁?” 献策回答说:“这是杞县李公子。” “有一位李公子名信表字伯言的可就是他?” “正是这位李公子。” “啊!久闻他的大名,果然英俊潇洒,谈吐慡快,虽系世家公子,却无半点纨 ![]() ![]() ![]() 宋献策因见天⾊不早,只怕找不到那个卖膏药的,便不再说话,拱手一笑,匆匆进了山门。山门里边,甬路两旁有摆摊子算卦的、看相的、揣骨的、写代书信和庚帖的。这些江湖上人,有的是三年前就在此摆摊子,同宋献策认识,赶快站起来拱手招呼,让他坐下叙话。献策因为有事在⾝,对这些泛泛之 ![]() ![]() 二门五间,两边塑着大巨的四大天王坐像。有些游人正在看天王塑像。当献策从中间走过时,忽然听见一个游客一边看天王像一边对他⾝边的朋友说: “本朝二百八十年,举人投贼的这还是第一个,所以非定成死罪不可。其实,即凌迟处死亦不为过。” 献策的心中一惊,打量这两个说话的人一⾼一矮,都是儒生打扮。他也装做停住脚看天王像,听他们继续谈话。那位⾼个子游客唔了一声,小声问: “会不会有人在省城替他说话,从宽定罪?” “他在省城中并没有有钱有势的至亲好友。一般泛泛之 ![]() ⾼个子游客轻蔑地一笑说:“虽然此人尚有一点才学,但竟然到商洛山投了流贼,真是荒唐之至。看起来他是枉读诗书,甘心背叛君国,死有余辜!” 这两个游客离开了二门,走往里院,下了甬路,向东一转,观看钟楼。献策跟在他们的背后走了几步,听他们已经转了话题,便离开他们,继续向里走去。想着这两个人都是豫西口音,必然对牛启东的案子知道较多,宋献策的心头上感到沉重。 二门里边,游人众多,除有各种做小生意的、算命看相的、卖假药的、说书卖唱的之外,在甬路两边还有坐地要钱的瞎子、瘤子、打砖的、排刀的①。这些人在叫化子一行中属于坐气②一门,经常在此坐地求乞。凡属于叫街一门的各种叫化子都不许进⼊山门以內,违反者由他们 ![]() ![]() ![]() ![]() ①打砖、排刀--有一种职业叫化子名叫“打砖的”光⾚上⾝,手执半截砖打击 ![]() ![]() ![]() ②坐气--职业叫化子分“坐气”和“叫街”两大类。坐在固定的地方不动,乞求施舍,叫做“坐气” 献策赶快走过去,笑着拱手说:“巧遇,巧遇!正思登门拜候,不料在此相遇!”尹宗浩介绍说:“这位是抚台大人的一位乡亲,新来大梁,小弟今⽇陪他来相国寺看看,不期与老兄邂逅相遇!”献策赶快同客人互相施礼,寒暄几句,陪着他们一起向大殿走去。这大殿九明十一暗①,十分雄伟,纯用木料攒成,不用砖石,上盖金⻩琉璃瓦,匾额是元朝不花丞相亲笔所书“圣容院”三个大字。当那个客人怀着惊奇和赞叹的心情细看大殿的建筑时,尹宗浩拉着宋献策退后一步,小声说:“前几⽇老兄所嘱之事,弟已问了一下。这案子因系举人投贼,情节十分严重。幸好是抚台大人的舅老爷知道此人是兄台的朋友,愿意替他在抚台大人面前说话。我想,只要这位舅老爷肯帮忙说话,事情就有转机。” ①九明十一暗--表面看是九间那么大,实际是十一间大。 “舅老爷及抚台衙门各位老爷关照救护之恩,不惟敝友将结草衔环①以报,即愚弟亦感 ![]() ![]() ①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是死后报恩的意思,出于《左传》。衔环的典故是报答救命之恩的意思,出于《后汉书-杨震传》注。两个典故常被连在一起使用。 “老兄在江湖上名声素著,新从江南漫游归来,衙门中各位老爷都想请你细批八字或看一看相。处此 ![]() “已经批好,拟于明⽇下午亲自送去。” “好,好。你明⽇下午先到敝处,我陪你一道见他。他近来官心很重,打算花几千两银子做一任知府或同知①。老兄可不要铁口无情,浇他冷⽔。” ①同知--这里指的是府同知,其职位等于副知府。 献策点头,哈哈一笑。因为尹宗浩要陪着客人到大殿里边看,献策就同他们拱手告别,往后院去了。 相国寺大殿的后边是⾼阁三间,为开封周王所建,上坐大慈悲菩萨。阁前边有一群人在看打拳,宋献策一听那打拳的是河北口音而不是陕西口音,便将头一摆,继续前行。转过地蔵殿的背后,他看见那里仍像往年一样热闹,到处是摆地摊的、卖当的、说书的、玩杂耍的,还有两三处玩 ![]() ![]() ![]() 宋献策心中猛然一喜,暗暗说:“就是他!陕西口音!” 陕西口音的后生也向献策打量一眼,又向全场说道:“各位君子,各位看客,小人初来汴梁,人地生疏,承蒙青眼看待,对小人半精不 ![]() 小孩⾼声答道:“我敢练!” 后生说道:“你好大的胆!这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蔵龙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在场君子,经多见广,什么耍武艺的不曾见过?你这小娃儿不知天⾼地厚,敢在鲁班门前耍斧头,难道不怕各位看客笑你武艺不佳,一哄而散么?” 小孩子向全场拱手施礼,说道:“各位看客!众位叔伯大爷!请恕我小孩家年幼无知,胆大献丑。有钱帮个钱场,没钱帮个人场。小人练的不好,请各位不要一哄而散;练的好了,请各位龙爪揷到虎 ![]() 后生问道:“这是⼲嘛呀?” 小孩子回答说:“掏赏钱嘛,你连这也不知道?” 后生:“嘿!小小孩家,只长前(钱)心,不长后心!”小伙计,今⽇咱们初来相国寺中献艺,一则同各位看客结个朋友,二则请各位看客指点,不要钱啦。“ 小孩子说:”不要钱,咱们吃西北风么?“ 后生:”拿我的 ![]() 观众哄笑。连宋献策也笑了。 小孩子接说:”不要钱就不要钱。伙计们,敲锣打鼓!“ 背后的锣鼓响了。小孩绾绾袖子,伸伸胳膊,踢踢腿,在中间立定,开始来个懒扎⾐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正要继续往下练,后生忽然叫道:”小伙计,莫慌往下练,我先问你:古今拳家众多,各有其妙,你练的是哪家拳法?“ 小孩子:”我练的是俺家拳法。“”什么安家拳法?我倒不曾听说有什么安家拳法。“”我说是俺家拳法,不是安家拳法。“”怎么叫俺家拳法?“”俺爷爷教给俺老子,俺老子教给俺哥,俺哥教给俺,所以就叫做俺家拳法。“ 众人一阵哄笑。后生又问:”你家拳法有何妙处?“”不敢说,集古今众妙之长!“”好大口气!怎么说集古今众妙之长?“”古今拳家,宋太祖赵匡胤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虽有不齐,而实际大同小异。至本朝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合六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番,十二短,都很著名。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的腿,鹰爪王的拿,千跌张的跌,张伯敬的打,少林寺的 ![]() ![]() ![]() ![]() 观众又一次发出哄笑。后生说:”小伙计,时光不早,休说废话,你还是练一套拳法请各位⾼明君子指点吧。“”好,伙计们,重新敲锣打鼓!“ 小孩子重新活动手脚,站好势姿,由懒扎⾐开始,势势相承,变化多端。观众们静悄悄的,看得呆了,只偶尔小声喝彩。宋献策因一腿微破,年轻时不能精练武艺,但是他见得多了,颇知其中道理。如今他一面注目观看,频频含笑点头,一面心中想道,这是集南北诸派之长,自创一套拳法,合雄健刚猛与绵密紧凑于一炉而冶之,既长于进攻,也⾜资防守,和戚继光的拳法有不少近似之处,看来这几个卖膏药的决非一般的江湖中人。但是他们到底有什么来头,他一时猜想不出,只增加了心中疑问。小孩练完拳法,面不改⾊,气不发 ![]() 看客不等后生说完,争呼要小伙计继续耍一套剑法看看。后生无奈,只好同意。小孩的剑术又博得人人称好,使宋献策更加诧异。一套剑法练完虽然⻩昏已临,不免有少数人离场而去,但大部分人仍不肯去,想知道陕西人卖的是什么别致膏药。后生重新拱手施礼,取出一把膏药说道:”在下今⽇初次与各位君子见面,拿出五十张膏药赠送,分文不要,一则传名,二则结缘。俗话说,‘萍⽔相逢,三生有幸’。拿这几十张膏药奉赠,聊表江湖敬意,正是千里敬鹅⽑,礼轻人意重。有哪位君子要的?“ 小孩对后生说道:”慢着。我们虽是初来乍到,却也闻得这中州地方,不乏驰名膏药。比如这开封城內学署前有接骨庞家,安牙骨,上舿骨,跌打损伤,药到病除,他家也自制祖传膏药;彰德府①姚家狗⽪膏药,也是远近驰名。你这膏药,有甚好处,怎敢奉送各位君子?“ ①彰德府--府治即今安 ![]() 后生:”我这膏药,与别家膏药不同。“ 小孩:”有何不同?“ 后生:”别家膏药,贴在背上,只听出律一声,从脊梁沟溜到庇股沟。我这膏药,贴在你的⾝上,如同鹰抓一般,这就是它的好处。“ 小孩:”你骂人呀!怎么用鹰抓兔子打比。“ 后生:”不说不笑,怎得热闹?好,说正经的。“他转向观众,接着说道:”敢告各位君子,我这膏药专治各种金创,确有奇效。有些刀砍箭伤,已经化脓,历久不愈,只要贴我这膏药,包他三⽇见轻,五⽇痊愈。倘若骨头折断,先将断骨接好,外贴膏药一张,也能早⽇使骨头长好,不致残废。倘有多年寒气腿,每逢 ![]() ![]() 许多手同时伸出,争要膏药。宋献策冷眼观察,心中暗想:从来没听说西安府有什么驰名的李家膏药,难道他们是李自成出派的人,来汴梁搭救牛启东的? 霎时间,膏药散完,众人开始离去。宋献策故意走往旁处;等看客散尽,折转回来,与后生四目相对,各露微笑。献策单刀直⼊地问道:”连⽇去鹁鸽市找一位卖卜先生,可是你么?“ 后生笑道:”先生可是贵姓宋?“ 献策点头,并不问那封书信,却语意双关地问道:”请问你,找我可是为自己询问流年?还是亲朋有病或有官司纠 ![]() ![]() ![]() 后生向左近望一眼,回答说:”在下为朋友官司, ![]() ![]() 献策想了一下,说:”鄙人暂时借寓朋友家中,谈话亦有不便。你们住在何处?“”南门外吊桥南边路东,王家安商小客栈。“”啊,你们那里住客 ![]() 一语方了,从前院大雄宝殿中传来一阵钟、磬、木鱼之声。献策不再说话,也不回头看,背着手出相国寺后门而去。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姚雪垠的最新架空小说《李自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李自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李自成是姚雪垠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