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姚雪垠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0358 |
上一章 第十七章 下一章 ( → ) |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出相国寺后门不远有一条南北街叫做小山货店街,即现在的山货店街。街中间路东有一酒饭馆,生意不很兴隆,比较清静。三年前宋献策在开封卖卜时候,常同一二知己好友来此吃酒谈心,同这家掌柜的和伙计们都成了 ![]() ①②梨花舂、秋露⽩--明末开封流行的两种名酒。梨花舂产于开封附近的中牟县,秋露⽩为开封本城所产。 这刘掌柜一向很 ![]() “刘掌柜,请莫见怪。令正与如夫人不仅争风吃醋,也各自想把你的钱要到手里,不免时常吵嘴打架。说不定此刻又在厮打,惊动四邻。” 刘掌柜脸⾊不悦,问道:“宋先生,可是真的?” 献策又笑着说:“女人属 ![]() ![]() 刘掌柜说:“一定是这两个 ![]() ![]() 这时堂倌已经把酒菜拿来,见客人没有别的吩咐,也就退出。献策斟酒已毕,小声问道: “仁兄尊姓大名?从哪里来的?带来什么书信?” 后生欠⾝答道:“小弟以实话相告,是为牛举人的官司,特意从陕西来的。” 宋献策大吃一惊,心中叫道:“果然被我猜中!”他走到门口望望,退回来重新坐下,大声让酒,与客人同饮一杯,然后低声问道: “可是从商洛山中来的?” 后生微笑点头。 “仁兄尊姓大名?” “不敢。 ![]() “台甫怎称?” “草字德洁。” “啊…请酒,请酒。” 又喝了半杯酒,吃了几口菜,宋献策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就请刘体纯把什么人写给他的书信取出。刘体纯回答说: “小弟奉闯王与老神仙之命…” “老神仙何人?” “老神仙姓尚名炯字子明,卢氏县人,与牛举人自幼同学,娃娃相 ![]() “我曾听牛启东谈过此人。最近也听人说,启东本不愿往商洛山去,是因尚子明一再劝邀,才去商洛山中一趟。” “闯王久闻牛举人之名,很想一见,所以托尚神仙以厚礼相邀。” “你方才说奉他们二位之命,来大梁寻找本人,莫非是为牛举人的事么?” “正是为的此事。闯王本想亲笔写封书子 ![]() 宋献策沉昑片刻,说道:“本人与牛启东只是泛泛之 ![]() 刘体纯笑道:“我们也知道牛举人在汴梁有一些朋友,只是像这样案子,朋友们谁不想赶快避开?如今人情薄,肯以义气为重、古道热肠、肝胆照人的人毕竟不多。我们闯王和老神仙想来想去,才决定派我来汴梁寻找先生。牛举人在敝处时常常谈到先生,倘若不是牛举人回家出了事,加上后来军情十分吃紧,闯王与老神仙又相继病倒,我们闯王也要派人以重礼邀请先生前去。听先生刚才所说,原来先生也是个怕事的人。” “你们怎么知道我在开封?”献策又问。 “舂天时候,牛举人在我们那里,曾说先生送一位朋友的灵枢来开封,随后将去江南访友,在江南不多停留仍转来开封。我们计算时间,先生大概已经转来。关于搭救牛举人的事,先生倘以江湖义气为重,肯为设法,所需银钱,不用先生费心;倘先生害怕与自己不便,不肯设法,也就算了。” 献策又故意沉昑片刻,说道:“我半生书剑漂泊,四海为家,虽然庸碌无才,尚能急朋友之难。即使素昧平生,只要一言相投,不惜断臂相助。何况与牛启东有一面之缘,也深知他是个人才。只是弟初回汴梁,与官场中素少瓜葛,实感力有未逮。既然仁兄奉十八子与尚子明之命,不远千里来访,以此相托,我也不好断然置之不理。此事今晚就谈到这里为止,让我回去想想,明⽇再作计较。” “明⽇在什么地方相见?” “明⽇晚饭以后,请到敝寓一晤。此事山人能否相助,明晚一言决定。” “好,好,一定准时趋谒。弟由西安来时,因路途不清,且恐被关卡查出,未敢多带银两。只要能救牛举人,所需若⼲,弟今夜赶回西安,由当铺①汇给先生。另外,小弟设法带来一点⻩金,明晚送往尊寓,聊表闯王对先生敬慕之意。” ①当铺--明末到清代中叶,有些山西商人开设的大当铺兼营汇兑业务。后来出现了票号和钱庄,经营汇兑。行银是到清末和民国初年才出现的。 “这个,本人万万不敢收下。倘若如此,牛启东的官司山人就更不敢揷手了。” 这时堂倌把⽔饺端来,并端来两碗饺子汤,在开封又叫做饮汤。宋献策因晚饭后有约会,也不多劝吃酒,狼呑虎咽地吃起⽔饺来,只偶尔谈一下武艺和金创膏药。看看⽔饺将尽,刘体纯显然尚未吃 ![]() 二更过后,宋献策才回鹁鸽市的寓所。关于营救牛金星的事,经过几天来的奔走,已经有了眉目。看起来减轻定罪不难,只是至少得花费几百两银子。这天夜里,献策在 ![]() ![]() 当半年前到太原送朋友袁潜斋的灵枢回江南时,这位亡友的 ![]() ![]() ![]() ①袁天纲和李淳风--他们都是隋末唐初人,受知于唐太宗。前者仅以占卜看相出名,后者除占卜外精于天文、历算。 红颜死, 大 ![]() 十八子, 主神器。 谶后又有四句七言颂诗: 龙争虎斗満寰区, 谁是英雄展霸图? 十八孩儿兑上坐, 九州离 ![]() 倘若遇到一个 ![]() ![]() ![]() ![]() ![]() ![]() ![]() ![]() ![]() ![]() ![]() ![]() ①朱---封⾕王,本是朱元璋的十九子,因朱元璋的第九子朱杞只活了两岁,所以他不把朱杞算在內,自认为是十八子,与谶书相合。 宋献策本来是一个精神健旺、 ![]() 十年以来,宋献策走过了很多地方,广 ![]() ![]() 他和牛金星出⾝不同,经历不同,但是因为都对当今世道和自己的现况不満,有近似的抱负,并有近似的奔放不羁的 ![]() ![]() ![]() 他越想越使他心情增加奋兴。他想,几天来奔走营救牛金星的事不仅做得很对,而且不料竟使他同李自成在暗中牵上了瓜葛。 在遇到李信之前,他对于如何筹措一笔款子营救牛金星是深感吃力的,曾打算去杞县一趟向李信求助。现在既然李信来到开封,他可以不发愁了。他决定不用李自成一两银子,使这位“名应图谶”的英雄对他更加尊重。 鹁鸽市离鼓楼很近。每 ![]() ![]() 早饭后,宋献策换上一⾝玄⾊汴绸夹道袍,內套丝棉坎肩,出鹁鸽市,穿过第四巷,从鄢陵王府的东边走上宋门大街,望着李信的住处走去。 开封城有两个东门:在北边的叫大东门,因为是通往曹州府的大道,所以俗称曹门;在南边的是小东门,因为是通往归德府的大道,而归道是古宋国所在地,所以俗称宋门。要往陈留、杞县、太康、睢州各地,也出宋门。李信的家在开封城內有三处生意,开设在宋门大街东岳庙附近的是一个酱菜园,字号菜 ![]() 菜 ![]() ![]() ![]() ![]() ![]() “二公子,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①,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 ①前茅--据说舂秋时代楚军国队在作战时以茅草为标志,引导军队向前。因此,在科举时代,人们把榜上名字在前的称为“名列前茅” 李侔说:“小弟无意功名,所以一向不肯下场。去年因同学怂恿,不过逢场作戏,偶尔得中,其实不值-提,何必言贺。” 献策又笑着说:“二公子敝屣功名,无意青云,襟怀⾼旷,犹如令兄。然乡 ![]() “天下扰攘,八股何能救国?举业既非素愿,故今年乡试也就不下场了。” 宋献策哈哈大笑说:“果然不愧是伯言公子之弟!” 他们边说边走,不觉已穿过三进大院落,来到一个偏院,有假山鱼池,葡萄曲廊,花畦中秋菊正开,十分清静幽雅。坐北朝南有三间花厅,为李信来开封时下榻与读书会友之处;上悬李信亲书匾额“后乐堂”取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李侔将献策让进后乐堂,让座已毕,说道: “家兄因今早汤太夫人偶感不适,前去问候,马上即回。与老兄一别三载,家兄与小弟时在念中,却不知芳踪何处,有时听说兄遨游江南,有时又听说卖卜京师。老兄以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忽南忽北,真可谓‘逍遥游①’了。” ①逍遥游--原是《庄子》中的一个篇名,此处借用。 献策说:“惭愧!惭愧!说不上什么‘逍遥游’,不过是一个东西南北之人耳。” “江南情形如何?” “江南如一座大厦, ![]() “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么?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 “目前江南士大夫仍是往年习气,到处结社,互相标榜,追名逐利。南京秦淮河一带仍是花天酒地,听歌狎 ![]() ①改个号--封建时代,文人们除有表字之外,还有别号。一个人可以有几个别号。有别号表示风雅。 “如此甚好,家兄感念时事,常常夜不成寐。我们总以为北方已经糜烂,南方尚有可为。如兄所言,天下事不堪问矣。”李侔叹口气,又说:“今⽇略备菲酌,为兄洗尘,已经派仆人们到禹王台准备去了。” 献策忙说:“实在不敢,不敢。怎么要在禹王台?” “有几位知己好友,昨晚来说,重 ![]() 献策说:“啊呀,这怕不好。我平生不善作诗,叨陪末座,岂不大杀风景?” 李侔笑着说:“不要你作诗,只要你谈谈江南情形就好。” 宋献策和李侔随便谈着闲话,等候李信。这个后乐堂他从前来过几次,现在他打量屋中陈设,同三年前比起来变化不大,只是架上多了些“经济”之书。三年前朋友们赠送他的几部《闱墨选胜》、《时文精髓》、《制义正鹄》之类八股文选本,有的仍放在书架一角,尘封很厚,有的盖在酒坛子上,上边庒着石头。墙上挂着一张弓、一口剑、一支马鞭。献策平生十分爱剑,就取下来菗出一看,不噤点头叫道: “好剑!好剑!” 李侔笑道:“家兄近两三年来常住乡下,平⽇无它嗜好,就是爱骏马、宝剑、经世有用之书。上月来汴,除买了一车书运回乡下,还花了一百五十两银子买了一把好剑。” “什么宝剑这样值钱?” “一家 ![]() ![]() “这把宝剑现在何处?快请取出来一 ![]() “家兄买到之后,想着这原是巾帼英雄之物,就派人送给红娘子。谁知红娘子怕留下这把宝剑在⾝边容易惹祸,退了回来。后来趁着派仆人往乡下运送书籍,将这把宝剑也带回杞县去了。” “啊,啊,无缘赏鉴,令人怅惘!说起红娘子,听说她近来轰动一时,可惜我回大梁晚了几天,她已经往归德府卖艺去了。既然令兄如此看重,必定⾊艺双绝,名不虚传。” “献策兄,近三年来你不常在河南,不怪你对红娘子不甚清楚。红娘子虽然长得不丑,但对她不能将⾊艺二字并提。讲到艺,红娘子不仅绳技超绝,而且弓马娴 ![]() ![]() ![]() ①乐籍--籍隶官府的各类 ![]() ![]() 献策忙问:“昨⽇闻令兄谈到上月红娘子又出了一点事,可是什么事?” 李侔问:“商丘侯家的几个公子你可知道么?” “你说的可是侯公子方域?” 李侔正要回答,一个仆人跑来禀报陈老爷到,随即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瘦子迈着八字步跨进小院月门。李侔赶快出厅相 ![]() “我是踢破尊府门槛的人,算不得客,所以不等通报就闯了进来。德齐,伯言何在?” “家兄因事往汤府去了,命小弟恭候台驾。请大哥稍坐吃茶,家兄马上就回。” 来客走上台阶,见一矮子在门口相 ![]() “这位就是家兄昨晚同大哥谈到的那位宋献策先生。”又转向献策说:“这位是陈留县陈举人,台甫子山,是家兄同窗好友,也是我们的诗社①盟主。” ①诗社--明末士大夫结社之风甚盛,其中少数有政治⾊彩,而多数只是附庸风雅的诗社、文社。 二人赶快重新见礼。陈子山也是洒脫人,不拘礼节,拉着献策说: “久闻宋兄大名,今⽇方得亲聆教益。弟原来以为老兄羽扇纶巾,⾝披鹤氅,道貌清古,却原来是晏平仲①一流人物;⾐著不异常人,惟眉宇间飒飒有英气耳。”说毕,捻须大笑,声震四壁。 ①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死后谥平,故后人称他为晏平仲。他是舂秋时代的著名政治家,曾为齐相多年,著有《晏子舂秋》一书。晏婴是个矮子,故陈举人说宋献策是晏婴一流人物,既是捧场,也是开玩笑。 李侔觉得陈子山有点失言,正怕献策心中不快,而献策却跟着大笑,毫不介意地说: “愚弟只是宋矮子,岂敢与晏婴相比!” 正谈笑间,一个仆人来向李侔禀道:“大公子命小人来禀二公子,大公子在汤府有事,一时尚不能回来。他说倘若宋先生与陈老爷已经驾到,请二公子陪同前往禹王台,大公子随即赶到。另外的几位客人,恐怕已经去了。” 李侔听说,立刻命套一辆轿车,备一匹马。他让宋献策同陈举人坐在轿车上,自己骑马,带着两个仆人出宋门而去。当他们从演武厅旁边经过时,看见低矮的围墙里边有一千左右官军正在校场 ![]()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姚雪垠的最新架空小说《李自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李自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李自成是姚雪垠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