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尽处是酒徒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烽烟尽处 作者:酒徒 | 书号:49517 时间:2020/5/24 字数:3914 |
上一章 第一章 离家(二下) 下一章 ( → ) | |
“亚吉给给——”杀人,放火。一句台词,两个动作。临时被抓了苦差的张松龄反复练习,直到演出开始,也没找到正确的感觉。 不是他缺乏文艺方面的天赋,而是接触社会太少。先前之所以热⾎上头加⼊周珏等人的宣传队伍,是觉得作为国中人的尊严不容敌寇犯侵。至于具体到单独的某个⽇本军人到底有多可恶,他心中 ![]() 在省城读书的时候,张松龄偶然也曾听人说起过济南惨案。可那件人间惨祸发生在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初夏,距离已经有现在十多年了,具体细节,已经被时间洗得模模糊糊。国人不喜 ![]() 今年舂天,⽇本人在青岛大演习,炮口几乎指到了山东人的鼻子上。当时曾经对张松龄的震动很大。可那次演习的最后的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见吓唬不住山东军民,⽇本舰队就主动退走了,对峙双方都没有任何损伤。 至于其他,什么长城⾎战了,什么晋绥⾎战了,还有⽇本军队步步向北平紧 ![]() ![]() 年少的张松龄是这样懵懵懂懂,演出自然不可能到位。好在⾎花社的其他成员,对自家的拿手戏已经烂 ![]()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満山遍野的大⾖⾼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 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注1) 周珏不是东北人,却用歌喉将这首歌演绎得非常到位。他只要一亮嗓子,无论扮演东北百姓的陆青和刘晶等人,还是扮演⽇本鬼子的张松龄,就再得不到任何关注了。 因为铁路突然断掉的关系,被丢在平安寨车站的旅客很多。大伙心里本来充満了烦躁,看了⾎花社的表演,也都渐渐安静了下来。 有人 ![]() ![]() ![]() 只可惜大伙从下午等到了⽇薄西山,也没盼到重新通车的消息。反而听到传言,说是有一支数目不详的⽇本军队从热河开到了丰台,与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展开了对峙。而长城通往塞外的各口子上,近期也有当地人看见了大股的⽇军南下,兵锋直指北平。此时此刻,无论去平津做生意还是走亲访友,都不是个好时机。最佳选择是买张火车票,掉头向南,从哪里来的赶紧回到哪里去! “可铁路断了,北边的火车开不过来。大伙也没法往回走啊!”有人对火车的运行方式不太了解,凭着主观印象低声议论。 “是啊!也不知道断在哪里了。有人去抢修没有?”其他乘客纷纷附和。答案很快就找出来了,据说是来自火车站內部。前往北方的铁路上,有三个关键的桥梁,不知道什么原因,同时出现了险情。不但客运火车过不去,连南方运往北平的货物,也都被堵在了半路上。 “保不准就是小⽇本儿⼲的。他们怕央中 府政给二十九军送粮食弹药!”有人思维敏锐,明显地感觉到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铁路停运的蹊跷。 “哪用保不准,就是他们⼲的!他们想呑下北平,也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周围的旅客立即大声确认,将导致大伙被堵在路上的罪魁祸首直接安在了⽇本军队头上。 这个指责,没有什么证据,也许会冤枉了⽇本人。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切断铁路,除了⽇本人外还能有谁?国中老百姓没事儿⼲,不会自己拆自家铁路玩儿。至于宋哲元的二十九军,还巴不得留着这条大动脉来接受后方来的输⾎呢,怎可能主动切断了它! “那些⽇本鬼子,在国中就没⼲过好事儿!”众人越想越生气,开始小声地咒骂起来。 一提这个茬,响应声就连成了一片。这年头,除了少数书呆子。只要经常出门的人,就没有没看到过⽇本人罪行的。特别是去过热河、察哈尔一带的,每次回来,都要做连续上好几天恶梦。 可是骂归骂,大伙却都知道,府政拿⽇本人没办法。从民国十五年的济南惨案开始,国民府政无论军事还是外 ![]() 济南惨案,国民⾰命军百般忍让,换来了⽇本人⼊城,⾎腥杀屠军民一万一千余人的悲惨结局。过后府政居然连让⽇军道歉的勇气都没有,以一句“误会”草草收场。 九一八事变,十六万东北留守军被不到两万小⽇本儿追着庇股打,半年不到丢失东北全境。张副司令事后虽然谢罪下野,可没多久,就又官复原职。 长城抗战那会儿,二十九军的大刀片子倒是砍下了不少小鬼子的头颅。可架委员长⾝边有奷臣啊,二十九军还在前头跟鬼子拼着命呢,何应钦在后头已经跟⽇本人开始眉来眼去了。结果二十九军一万八千将士的⾎,只换来一张塘沽协定。鬼子的膏药旗,直接揷到了密云、怀柔。不仅将热河、察哈尔悉数割走,还把河北东部卷走了一大半儿。 作为升斗小民,大伙站得低,看得近。看不懂央中 府政忍辱负重的大战略,可府政军打不过⽇本人的事实,却是越来越清楚。所以无论二十九军的大刀片子磨得有多锋利,如果他们抵抗到底的话,等待着这支军队的,肯定是死路一条。 所以,既然铁路已经断了,战火马上就有烧起来的危险。大伙还是放聪明点儿,想办法掉头回家吧!家国大事,自然有蒋委员长。宋主席,,韩主席这种大人物 ![]() ![]() 可周围的歌声,却让已经做好了选择的旅人,迟迟无法移动脚步。那些年青的娃娃们,就像不知道累,不知道怕一般,还在唱,把已经将大伙耳朵磨出茧子来的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们要⼲什么?他们到底图的是什么?他们莫非真的还没有猜知道,北平此刻已经是龙潭虎⽳了么?他们可都是读书人,最最聪明的读书种子! 傍晚的 ![]() ![]()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 ![]() 热⾎似狂嘲,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 临时用粉笔画出的舞台上,每一张面孔都非常年青。年青到了连自家⾝上的稚气都掩盖不主动的地步。但他们却对此浑然不觉,只管大声的唱,尽情的唱,一遍又一遍,一首又一首,如同子规啼⾎。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要生存,须把头颅抛! 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注2) 想着这一张张年青的面孔,用不了多久就会沾満硝烟与⾎污,就会被⻩土所埋葬。正准备离去的旅客们,心脏突然如同被拨了一下,酸酸的,痛痛的,直⼊骨髓。 的确,大伙这些的现实,令大伙失望,令大伙绝望,令大伙的心脏早已经⿇木。但此时此刻,即便是对时局再绝望的人,也没有勇气,去讥笑生学们的幼稚。几乎不约而同,旅客们又将议论的嗓门主动降了下去。有人提着行李,匆匆于舞台前走过,逃命般,再也不敢回头。 大多数旅客,则再度打开钱包,将里边为数不多的各种票子,菗出一部分来,默默地放进舞台面前的募捐箱中。 “谢谢,谢谢…”负责报幕的韩秋与柳晶红着眼睛,不断向大伙鞠躬。刚刚捐完了钱的旅人,却不肯受她们的礼,走开几步,冲着舞台,深深俯首! 大伙没勇气跟他们共赴国难,至少应该笑着为少年们送行吧。有人偷偷抹去眼角的泪,一边向外走,一边用双手击打刚刚学会的节拍。 更多人,选择了低声附和: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挽沉沦,全仗吾同胞 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注2) 注1:松花江上。此歌诞生于1936年底,很快红遍国全。对抗战期间凝聚民心,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注2:电影,还我河山主题曲,创作于1932年。据传曾经被生学军当做军歌。 |
上一章 烽烟尽处 下一章 ( → ) |
酒徒的最新历史小说《烽烟尽处》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烽烟尽处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烽烟尽处是酒徒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