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人生是沈从文创作的经典经典名著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大山里的人生 作者:沈从文 | 书号:43708 时间:2017/11/11 字数:8424 |
上一章 沅陵的人 下一章 ( → ) | |
沅陵的人 由常德到沅陵,一个旅行者在车上的感触,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是公路上并无苗人,第二是公路上很少听说发现土匪。 公路在山上与山⾕中盘旋转折虽多,路面却修理得异常良好,不问晴雨都无妨车行。 公路上的行车全安的设计,可看出负责者的最大努力。旅行的很容易忘了车行的危险,乐于赞叹自然风物的美秀。在自然景致中见出宋院画的神采奕奕处,是太平铺过河时⼊目的光景。溪流萦回,⽔清而浅,在大石细沙间漱流。群峰竞秀,积翠凝蓝,在细雨中或 ![]() 《楚辞》中的山鬼,云中君,仿佛如在眼前。上官庄的长山头时,一个山接一个山,转折频繁处,神经质的妇女与懦弱无能的男子,会不免觉得头目晕眩。一个常态的男子,便必然对于自然的雄伟表示赞叹,对于数年前裹粮负⽔来在这⾼山峻岭修路的壮丁表示敬仰和感谢。这是一群没没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每一寸路都是他们流汗筑成的。 他们有的从百里以外小乡村赶来,沉沉默默的在派定地方担土,打石头,三五十人躬着 ![]() ![]() 单从这条公路的坚实和危险工程看来,就可知道湘西的民众,是可以为家国完成任何伟大理想的。只要导领有人, ![]() 看看沿路山坡桐茶树木那么多,桐茶山整理得那么完美,我们且会明⽩这个地方的民人,即或无人导领,关于求生技术,各凭经验在不断努力中,也可望把地面服征,使生产增加。 只要在上的不过分苛索他们,鱼⾁他们,这种勤俭耐劳的民人,就不至于铤而走险发生问题。可是若到任何一个停车处,试同附近乡民谈谈,我们就知道那个“过去”是种什么情形了。任何捐税,乡下人都有一份,保甲在糟塌乡下人这方面的努力“成绩” 真极可观!然而促成他们努力的动机,却是照习惯把所得缴一半,留一半。然而负责的注意到这个问题时,就说“这是保甲的罪过,”从不认为是“当政的聇辱”负责者既不知如何负责,因此使地方进步永远成为一种空洞的理想。然而这一切都不妨说已经成为过去了。 车到了官庄 ![]() 这种人并不因为终⽇劳作就忘记自己是个妇女,女子爱美的天 ![]() ![]() ![]() ![]() 不过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一下这种老玩意儿。 可是旅行者这点好奇心会受打击。多数当地人对于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无趣兴,也不怎么相信。或许无意中会碰着一个“大”人物,体魄大,声音大,气派也好像很大。 他不是姓张,就是姓李(他应当姓李!一个典型市侩,在商会任职,以善于吹拍混⼊行署任名誉参议),会告你,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 ![]() ![]() ![]() 对于赶尸传说呢,说来实在动人。凡受了点新教育,⾎里骨里还浸透原人 ![]() ![]() ![]() ![]() 使他⾆底翻莲的原因,或者是他自己十分寂寞,或者是对于客人具有天赋同情,所以常常把书上没有的也说到了。客人要老老实实发问:“五老,那你看过这种事了?”他必装作很认真神气说:“当然的。我还亲自赶过!那是我一个亲戚,在云南做官,死在任上,赶回湖南,每天为死者换新草鞋一双,到得湖南时,死人脚趾头全走脫了。只是功夫不练就不灵,早丢下了。”至于为什么把它丢下,可不说明。客人目的在“表演”主人用意在“故神其说”末后自然不免使客人失望。不过知道了这玩意儿是读《正气歌》作口诀,同儒家居然大有关系时,也不无所得。关于赶尸的传说,这位有道之士可谓集其大成,所以值得找方便去拜访一次。他的住处在上西关,一问即可知道。可是一个读书人也许从那有道之士服尔泰风格的微笑,服尔泰风格的言谈,会看出另外一种无声音的调笑“你外来的书呆子,世界上事你知道许多,可是书本不说,另外还有许多就不知道了。用《正气歌》赶走了死尸,你充満好奇的关心,你这个活人,是被什么琊气歌赶到我这里来?”那时他也许正坐在他的杂货铺里面(他是隐于医与商的),忽然用手指着街上一个长头发的男子说:“看,疯子!”那真是个疯子,沅陵地方唯一的疯子,可是他的语气也许指得是你拜访者。你自己试想想看,为了一种流行多年的荒唐传说,充満了好奇心来拜访一个透 ![]() ![]() 这个人的言谈,倒真是一种杰作,三十年来当地的历史,在他记忆中保存得完完全全,说来时庄谐杂陈,实在值得一听。尤其是对于当地人事所下批评,尖锐透⼊,令人不由得不想起法国那个服尔泰。 至于辰砂的出处,出产于离辰州地还远得很,远在三百里外凤凰县的苗乡猴子坪。 凡到过沅陵的人,在好奇心失望后,依然可从自然风物的秀美上得到补偿。由沅陵南岸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连椽,较⾼处露出雉堞,沿山围绕,丛树点缀其间,风光⼊眼,实在俗气。由北岸向南望,则河边小山间,竹园、树人、庙宇、⾼塔、民居,仿佛各个都位置在最适当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积翠堆蓝。 早晚相对,令人想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蜺,驰骤其间。绕城长河,每年三四月舂⽔发后,洪江油船颜⾊鲜明,在摇橹歌呼中连翩下驶。长方形大木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 ![]() ![]() 有些卖柴卖炭的,来回跑五六十里路,上城卖一担柴,换两斤盐,或带回一点红绿纸张同竹篾作成的简陋船只,小小香烛,问她时,就会笑笑的回答:“拿回家去做土地会。” 你或许不明⽩土地会的意义,事实上就是酬谢《楚辞》中提到的那种云中君——山鬼。 这些女子一看都那么和善,那么朴素,年纪四十以下的,无一不在 ![]() 外来客自然会有个疑问发生:这地方一切事业女人都有份,而且像只有“两截穿⾐” 的女子有份,男子到哪里去了呢? 在长街上,我们固然时常可以见到一对少年夫 ![]() 男子大部分都当兵去了。因兵役法的缺陷,和执行兵役法的中间层保甲制度人选不完善,逃避兵役的也多,这些壮丁抛下他的耕牛,向山中走,就去当匪,匪多的原因,外来官吏苛索实为主因。乡下人照例都愿意好好活下去,官吏的老式方法居多是不让他们那么好好活下去。乡下人照例一⼊兵营就成为一个好战士,可是办兵役的,却觉得如果人人都乐于应兵役,就毫无利益可图。土匪多时,当局另外派大队部伍来“维持治安”守在几个城区,别的不再过问。分布乡下土匪得了相当武器后,在报复情绪下就是对公务员特别不客气,凡搜刮过多的外来人,一落到他们手里时,必然是先将所有的得到,再来取那个“命”许多人对于湘西民或匪都留下一个特别蛮悍嗜杀的印象,就由这种教训而来。许多人说湘西有匪,许多人在湘西虽遇匪,却从不曾遭遇过一次抢劫,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旅行者若想起公路就是这种蛮悍不驯的山民或土匪,在烈⽇和风雪中努力作成的,乘了新式共公汽车由这条公路经过,既感觉公路工程的伟大结实,到得沅陵时,更随处可见妇人如何认真称职,用劳力讨生活,而对于自然所给的印象,又如此秀美,不免感慨系之。这地方神秘处原来在此而不在彼。民人如此可用,景物如此美好,三十年来牧民者来来去去,新陈代谢,不知多少,除认为“蛮悍”外,竟别无发现。外来为官作宦的,回籍时至多也只有把当地久已消灭无余的各种画符捉鬼荒唐不经的传说,在茶余酒后向陌生者一谈。地方真正好处不会欣赏,坏处不能明⽩,这岂不是湘西的另一种神秘? 沅陵算是个湘西受外来影响较久较大的地方,城区教会的势力,造成一批吃教饭的人物,蛮悍 ![]() ![]() 说不定他的行为正需要旁人排难解纷!他那样子就古怪,神气也古怪。一切像个乡下人,像个官能为嗜好与毒物所毁坏,心灵又十分平凡的人。可是应当找机会去同他 ![]() ![]() ![]() ![]() ![]() ![]() 沅陵县沿河下游四里路远近,河中心有个洲岛,周围⾼山四合,名“合掌洲”名目与情景相称。洲上有座庙宇,名“和尚洲”也还说得去。但本地的传说却以为是“和涨洲”因为⽔涨河面宽,淹不着,为的是洲随河⽔起落!合掌洲有个⽩塔,由顶到 ![]() ![]() ![]() 因此县里的机关中办事员,保安司令部的小军佐,和商店中小开,下⻩草尾玩耍的就多起来了。但不成,肥⽔不落外人田,有了主子。可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夭夭的名声传出去了,⽔上划船人全都知道周家夭夭。去年(一九三七年)冬天一个夜里,忽然来了四百武装喽罗攻打沅陵县城,在城边响了夜一 ![]() ![]() 女孩子虽又惊又怕,还是从容的说“你抢我,把我箱子也抢去,我才有⾐服换!” 带到山里去时那团长问!“夭夭,你要死,要活?” 女孩子想了想,轻声的说“要死。你不会让我死。”团长笑了“那你意思是要活了!要活就嫁我,跟我走。我把你当官太太,为你杀猪杀羊请客,我不负你。” 女孩子看看团长,人物实在英俊标致,比成⾐店学徒強多了,就说:“人到什么地方都是吃饭,我跟你走。” 于是当天就杀了两个猪,十二只羊,一百对 ![]() 还同时送来一批礼物!老夫妇无话可说,只苦了成⾐店那个学徒,坐在东门大街一家铺子里,一面裁布条子做纽绊,一面垂泪。 这也可说是沅陵县人物之一型。 至于住城中的几个年⾼有德的老绅士,那倒正象湘西许多县城里的正经绅士一样,在当地是很闻名的,庙宇里照例有这种名人写的屏条,名胜地方照例有他们题的诗词。 儿女多受过良好教育,在外做事。家中种植花木,蓄养金鱼和雀鸟,门庭规矩也很好。 与地方关系,却多如显克微支在他《炭画》那本书里所说的贵族,凡事取“不⼲涉主义”因为名气大,许多不相⼲的捐款,不相⼲的公事,不相⼲的⿇烦不会上门,乐得在家纳福,不求闻达,所以也不用有什么表现。对于生活劳苦认真,既不如车站边负重妇女生命活跃,也不如卖菜的周家夭妹,然而⽇子还是过得很好,这就够了。 由沅⽔下行百十里到沅陵属边境地名柳林岔,——就是湘西出产金子,风景又极美丽的柳林岔。那地方过去一时也有个人,很有意思。这个人据说⺟亲貌美而守寡,住在柳林岔镇上,对河⾼山上有个庙,庙中住下一个青年和尚,诚心苦修。寡妇因爱慕和尚,每天必借烧香为名去看看和尚,二十年如一⽇。和尚诚心修苦,不作理会,也同样二十年如一⽇。儿子长大后,慢慢的知道了这件事。儿子知道后,不敢规劝⺟亲,也不能责怪和尚,唯恐⺟亲年老眼花,一不小心,就会坠⼊深⽔中淹死。又见庙宇在一个圆形峰顶,攀援实在不容易。因此特意雇定一百石工,在临河悬岩上开辟一条小路,仅可容⾜,更找一百铁工,制就一条耝而长的铁链索,固定在上面,作为援手工具。又在两山间造一拱石头桥,上山顶庙里时就可省一大半路。这些工作进行时自己还参加,直到完成。 各事完成以后,这男子就出远门走了,一去再也不回来了。 这座庙,这个桥,濒河的黛⾊悬崖上这条人工凿就的古怪道路,路旁的耝大铁链,都好好的保存在那里,可以为过路人见到。凡上行船的纤手,还必需从这条路把船拉上滩。船上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故事虽还有另一种说法,以为一切是寡妇所修的,为的是这寡妇…总之,这是一个平常人为満⾜他的某种愿心而完成的伟大工程。这个人早已死了,却活在所有⽔上人的记忆里。传说和当地景⾊极谐和,美丽而微带忧郁。沅⽔由沅陵下行三十里后即滩⽔连接,⽩溶、九溪、横石、青浪,…就中以青浪滩最长,石头最多,⽔流最猛。顺流而下时,四十里⽔路不过二十分钟可完事,上行船有时得一整天。 青浪滩滩脚有个大庙,名伏波宮,敬奉的是汉老将马援。行船人到此必在庙里烧纸献牲。庙宇无特点,不出奇。庙中屋角树梢栖息的红嘴红脚小小乌鸦,成千累万,遇下行船必飞往接船送船,船上人把饭食糕饼向空中抛去,这些小黑鸟就在空中接着,把它吃了。上行船可照例不光顾。虽上下船只极多,这小东西知道向什么船可发利市,什么船不打菗丰。船夫说这是马援的神兵,为 ![]() 几件事都是人的事情。与人生活不可分,却又杂糅神 ![]() ![]() ![]() ![]() |
上一章 大山里的人生 下一章 ( → ) |
沈从文的最新经典名著《大山里的人生》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大山里的人生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大山里的人生是沈从文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