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驿站是张一弓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远去的驿站  作者:张一弓 书号:43097  时间:2017/10/31  字数:6040 
上一章   1.小布尔乔亚的暴动    下一章 ( → )
  我的记忆是一个奇迹。我能清楚地记得,⽗亲是怎样把⺟亲娶回来的。

  不管别人怎样表示不可理喻的惊讶,我仍旧记得,那时我挤在胡同口的人群里,好像是骑在一头石狮子的大脑袋上,望见一辆披红挂绿的“西洋马车”迸裂着爆竹的脆响和五彩的纸屑驶进了巷口。⽗亲⾝穿深⾊西装,前揷着一朵火红的玫瑰,与披戴着雪⽩婚纱的⺟亲并肩坐在“西洋马车”上。紧随其后的另一辆“西洋马车”却残破可怜,像一只走样变形、皱皱巴巴的摇篮。亲和送亲的青年男女过分拥挤地坐在这个大摇篮里,上下颠簸、左摇右晃,笑声和尖叫如五光十⾊的浪花四处飞溅,乒乓作响地跌落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上。街上的行人都向马车‮动扭‬着脖子驻⾜观看。舂天的光温柔明媚地挂在⺟亲的眼睫⽑上,⽗亲的眼镜也在两个黑圆圈里闪闪发光。当彩⾊纸屑像风涌而来的蝴蝶翩跹飞舞的时候,我的记忆里闪现出一个不祥的念头,觉得那是风中飘零的落叶拍打在⺟亲的脸上。我从⽗亲鼻梁上看到了不合时宜的⾼傲,紧抿的嘴角深深地凹陷出两个小坑,好像从‮场战‬上得胜归来的勇士,从一个部落酋长的帐篷里俘获了一个尊贵的新娘。马车飞驰而去。我甚至记住了马车夫⾼⾼在上的背影,那是一个绣上了金⻩⾊“双喜”字样的红缎坎肩,鞭梢上炸开了火红的鞭花。⺟亲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开封,马车行已经开始了出租“西洋马车”的业务。在古都开封的知识阶层,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拒绝花轿和响器班的“先锋派”新娘。

  我记不起“西洋马车”驶向了哪个院落。彩⾊纸屑随风飘逝以后,行人各自散去,只剩下我坐在石狮子的大脑袋上独自发呆。正在叫卖烤⽩薯的老人、吆喝“糖粘山里红”的小贩、争吃烤⽩薯⽪的野狗和叮着山里红不放的苍蝇都没有发现我的存在。一个算命瞎子肩挎放着竹签卦筒的布袋,一手敲小锣、一手执竹竿敲打着路面走来。小锣“当”的一响,我就化成了一缕青烟,随着天上的鸽哨飞去,融⼊天边的⽩云。

  ⽗亲是从H大学文学院三年级女生宿舍里把⺟亲娶走的。⺟亲出⾝于古为杞国的一个富有的知识家族,热心于平民教育以结束平民的蒙昧以解脫平民的疾苦以最终实现世界的大同,因而担任了平民夜校的义务教师。⽗亲却是来自⽩河岸边古为楚邑的一个侍弄桑树、捏制桑杈的农民的儿子,且有过闹学嘲反对军阀而被信省立第三师范开除过一次的记录,后来又跑到开封,考上了省立第一师范音乐系,却又痴地爱上了“普罗文学”(注:普罗是英文proletarian—‮产无‬者一词的头两个音阶,普罗文学即‮产无‬者文学,这是二三十年代知识阶层的习惯用语。)而告别了音乐,又在省教育厅平民教育委员会谋得了一个小职员的差事,其动机却与平民的解放毫无关系,只是因为他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梦需要一点儿现实主义的薪⽔来供养,让他可以用便宜一点的烧饼夹油馍圈儿和奢侈一点的羊⾁汤泡锅盔为产生灵感提供⾜够的热量。

  ⺟亲和⽗亲是在平民夜校里认识的,接着就一起走进了一个“文学沙龙”这个沙龙由于没有巴黎贵夫人提供的客厅和咖啡,只好在鲁智深倒拔过垂杨柳的相国寺內茶馆,或是赵匡胤坐问朝政的龙亭公园,或是包青天铡了陈世美的“包府坑”岸边聚会。参加聚会的有当时的⾜球明星、后来的著名诗人苏金伞和三十年以后写了《惠泉吃茶记》而受到⽑泽东的批评,又写了《李自成》而受到⽑泽东特别保护的著名小说家姚雪垠。而且我知道,⽗亲自从二十岁那年在刘半农主编的《世界⽇报》副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葬子》以后,⺟亲就成了⽗亲最热心的读者,还是“沙龙”聚会时嗑瓜子儿、吃油炸兰花⾖和五香花生仁儿的赞助人。当⽗亲啃着⾼粱面窝头就着芥菜疙瘩在文学殿堂里梦游的时候,⺟亲会请他去鼓楼街的饭馆吃一回涮羊⾁,在涮了羊⾁的肥汤里再下四两杂面条,为他⽇后发表的十多篇小说提供了差強人意的营养。⽗亲却总是梦见‮渴饥‬。他写过一篇《瓜农》,一个种瓜老汉要卖瓜还债,舍不得让帮他拉车卖瓜的小儿子吃一口西瓜。在卖瓜回来的路上,儿子因口渴中暑,猝死在烈⽇炎炎的荒野上。⺟亲为卖瓜少年流下的眼泪透了两块手帕之后,他们就决定结婚了。

  姥爷是一位进派绅士,当了省议会议员之后,又成了省城的著名律师。他决不反对儿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和“个解放”但也决不放弃对儿女的婚姻选择作出最后仲裁的权力。他可以对劳苦大众的疾苦表现居⾼临下的同情和悲悯,甚至在家乡杞地支持过农民暴动。但他绝对没有想过可以让女儿带回来一个出⾝寒微、“没有大家风范和⾼等学养”的女婿。⺟亲不无惶恐地向⽗亲大人呈上了未来女婿的一大摞小说,姥爷只瞥了一眼,就吝啬地收回了眼神,说:“雕虫小技!”躲在门外恭候岳⽗大人召见而终于吃了闭门羹的⽗亲被深深地怒了。他愤而离开了那座铁灰⾊雷打不动的门楼。接着,我姥爷就在他的书报箱里取出了一封信:尊敬的岳⽗大人:

  我的确是一个农夫的儿子。我的生命只属于一块小小的桑园、一道低矮的篱笆墙、一棵老树和一座漏雨的老屋。但我毕竟拥有过一块小小的⻩土地,不管它翻滚着绿⾊的波涛或是只收获带刺儿的蒺藜,不管它吹响了遍地金⻩的喇叭花或是燃烧着灼人的红罂粟,不管绅士的眼睛向它轻蔑地斜视或是表现着⾼贵的悲悯,它都属于我的生命,是我人生的出发地。

  然而我又是如此幸运而富有。我还有一个爬満青藤的小草庵呢,藤蔓上挂満了祖先的故事和远古的传说。几只喝⾜了露⽔的蝈蝈儿正在星光下拉弦儿歌唱,那是我幼年的音乐,伴着我纯洁无瑕的梦境。梦境里没有腐儒的气味和银元与铜板咬架的声音。月光下的露珠儿与牵牛花彼此友爱地活着。它们无求于律师,清风不会向明月提出诉讼。

  老人家,您看到过壮硕的公狼吗?正是它蹲在旷野上对月长嗥,把我从老⺟亲的怀抱里蓦然惊醒,唤起我生命中所有的蛮力和野。我便从那里走向文明,而且遇到了您的女儿,开始了我们的跋涉,去寻找属于我们的青草地和小星星。

  当我们走完了十万里路,⾝心俱疲,⽩发如霜,生命的冬天伴着大雪降临,我会为她裹紧了老羊⽪袄,把一个属于杞国的女儿带到一块属于楚地的小桑园里。那里有一块净土,一年一绿的桑叶理应覆盖两个‮望渴‬自由的灵魂。

  老人家,我们没有指望得到您的祝福,只是愉快地对您说一声:我们已经上路,不指望一路顺风。

  一个快活的小布尔乔亚

  (注:布尔乔亚是英文波urgeoisie——资产阶级一词的音译,小布尔乔亚即小资产阶级,亦是二三十年代知识阶层的习惯用语。)

  据说,姥爷倒是很欣赏这个“小布尔乔亚”的来信,姥爷说:“看不到猥琐之气,倒是有楚人狂歌号呼之风哩!”姥爷只是讨厌那只“壮硕的公狼”挑剔说:“为啥是‘狼号’而不是‘虎啸’呢?可见他的‘蛮力’和‘野’也有所不⾜,且看他如何寻找他的青草地和小星星?”

  接着,姥爷就在当⽇报纸上看到了我的⽗亲和他的女儿“敬告诸亲友”的“结婚启事”同一张报纸上还发表了这对新人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论古典小说中三个叛逆的女》,一个是崔莺莺、一个是林黛⽟、一个是潘金莲。我看见过姥爷收蔵的这张报纸,⾊泽已经发⻩,折叠的地方磨出了裂口,在前两个叛逆者⾝边有朱笔留下的圈圈点点,后一个叛逆者的头上赫然写着:“放庇!”

  又据说“西洋马车”把⺟亲拉到一间廉价租赁的新房以前,曾按照一位“愤怒派”诗人规划的路线图,在古城街道上‮威示‬般地穿梭‮行游‬。⾚兔马的后代到“草市街”吃了草料,驾车从“马道街”飞驰而出,马辔头上的铃铛在“铃铛胡同”里叮当作响,但在“辘轳弯儿胡同”拐了三道弯儿以后,车轱辘就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又临时更改路线,到“油坊胡同”给滚烫的车轴膏油,再从“耳朵眼儿胡同”里钻出来,去“花井街”喝了喜茶,到“财神庙街”宣读了《讨财神佬儿》的檄文,又到“文庙街”宣布了“普罗文学”的神圣主张,而且没有忘记去“磨盘街”放慢马蹄遛圈儿,在马蹄踏过的坑坑洼洼里搜寻了缪斯的脚印。

  这一切,都由坐在副驾驶席上的“愤怒派”诗人充任指挥。一路上,诗人怀抱竹筐,大把大把地抛起彩⾊纸屑,如将号召起义的彩⾊信号弹向古都的天空。然后“西洋马车”来到我姥爷门前。他示意车夫停车,车夫喊了一声“喔吁!”诗人就用竹竿⾼⾼挑起了一挂震耳聋的火鞭,让爆竹的纸屑在姥爷的门楼上迸飞出五彩的雪花,用硫磺和芒硝的气味薰开了一道门。从门里伸出来的脑袋却属于一位看门老人。诗人不失时机地从路边一个卖仁丹的瘦子手中夺过来一把招徕买主的歪脖子铜号,对准门楼吹出了老牛和⽑驴儿的叫声。从此,这位诗人就有了“大喇叭”的诨号。大喇叭吹出的声音与“西洋马车”里溢出的哄笑和尖利的口哨闪着刺目的亮光,击中了姥爷门楼上的兽头和瓦松。看门老人捂着耳朵,惊诧地望见了我的披着婚纱的⺟亲,急忙跳出门槛,拱手说道:“恭喜二‮姐小‬!”⺟亲却用婚纱遮着涨红的脸庞,慌忙挥手说:“快去关住大门,别叫气坏了俺爹!”⽗亲照旧着⾼傲的鼻子稳坐不动。当“西洋马车”疾驶而去的时候,⾚兔马的后代在姥爷宅第门前留下了一大堆热气腾腾的马粪,招来了一群快活的大苍蝇。坐在副驾驶席上的“大喇叭”仰天大笑“哈哈,我有了一首绝佳的新诗,题目是《小布尔乔亚的暴动》!”

  ⽗亲刚回到廉价租住的新房就急忙脫了西装“大喇叭”还要立刻穿上这⾝西装,打上同一条领带,还要戴上那一朵蔫蔫巴巴的玫瑰花另有用场。从旧⾐店买来的廉价西装是⽗亲和“沙龙”里另外三个才子轮流使用的礼服。如果一个人拿了人家的东西,警⽝起码会咬出四个人来算账。幸而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谁要穿上这⾝礼服,如果不是出席比较⾼雅的聚会,就是要去约会一位新嘲的姑娘。

  发生了“小布尔乔亚的暴动”以后,⽗亲就毅然辞去了教育厅的差事,考上了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成了‮国中‬文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教授郭绍虞先生,从此由“雕虫”变成了前“沙龙”成员嗤之以鼻的“书蠹虫”有人说⽗亲争強好胜,冲天一怒,成就了⽇后的“学者风范”;有人说⽗亲骨子里深蔵着出⾝寒微的自卑,他与“沙龙”告别,仅仅是为了挤进一个名门望族的大门;有人说我姥爷深谋远虑、爱婿心切,就用“将法”让他在世中走上一条少生是非的治学道路;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暴动”⽗亲从此断绝了小职员的财路,⺟亲也失去了家族的支援,不得不离开只差一年就可以修业期満的H大学,去一家“洋纱厂”的‮弟子‬小学当了教员。次年又有了我的大哥。一份菲薄的薪⽔撑着一只坐了三个“小布尔乔亚”的破船,左摇右晃,风雨兼程,去寻找十分遥远的青草地和小星星。

  格倔犟的⽗亲一提起郭绍虞教授,就会低下⾼傲的鼻子,嗓音也在温婉而轻柔地发颤。他说绍虞先生让他由诗史研究⼊手,进窥‮国中‬文学的堂奥,还让他看到一个怀宽广的学者怎样帮助他的弟子,多次不露形迹地为他化解了⾐食之忧,比如,允许他在校外研究并推荐他担任了岭南大学的讲师,使他有可能让我⺟亲源源不断地向我姥爷呈送他在燕大学报、岭南学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的十多篇学术论文。有一篇《清商曲词研究》,还让他拿到了一笔奖金,解决了三四个月的吃饭问题。出乎姥爷意外的是,⽗亲又集“雕虫小技”之大成,出版了他的小说集,题名《名号的安慰》,收⼊了他本已忘在脑后的十多篇小说。郭绍虞先生惠然作序,并由顾颉刚先生题写书名。⺟亲特意向我姥爷呈上了《名号的安慰》。于是有人说,这是一个“雕虫”把两位学者推在前头如狐狸跟在老虎后边的‮威示‬。小说集的题名分明是以岳⽗大人奉送给他的“雕虫”的“名号”感到莫大的“安慰”呀!但是,在书斋里泡了几年的⽗亲开始学会了惶恐,慌忙分辩说,那哪儿能呀?那是绍虞先生看见我每天钻到图书馆里啃烧饼,就用此法送给我一笔稿费,又让我啃了几个月的烧饼。

  ⽗亲在燕大修业期満,却没有回到开封谋职。好像我姥爷不给“雕虫”平反昭雪,他就不跟岳⽗大人见面。不管他远在广州的岭南大学担任讲师,或是近在河南的安、淮⾼中执教,都只在放假期间回来数⽇,或是接走了⺟亲在外地度假。他就是回到了开封,到了农历正月初五,也不去给我姥爷拜寿。但他十分怀念开封的“沙龙”自从“沙龙”里的“小布尔乔亚”们有的坐监、有的颓废、有的为了养家口而形容憔悴、有的跑到乡下造反而下落不明以后,⽗亲的鼻子老是在开封闻到“腐儒”的气味,他说那是一种介乎于北平臭⾖腐和广州咸带鱼之间的气味。仅仅由于⺟亲在开封,后来又有了我的哥哥、姐姐,再后来又多了一个我,⽗亲才強迫自己在假⽇回来忍受这种气味的薰烤。

  “七.七”事变以后,战火迫近开封,⽗亲才为了保护他的小巢而回到开封教书。那时候,他在学术界产生了一点影响的新著《‮国中‬文学史新编》已经由开明书局一版、再版而三版。后来,西南联大国文系又将此书列⼊必读书目。在一个没有臭⾖腐和咸带鱼气息的小茶馆里,⽗亲碰见一位面容清癯的长者。长者瞥了他一眼,说:“你是张聪先生?”⽗亲躬⾝说:“老先生有何见教?”长者说:“请问,你的《‮国中‬文学史新编》何以为新?”⽗亲为长者斟了一杯清茶,说:“拙作旨在摆脫‘名胜一览’、‘名作指南’的模式,不唯对历代文学作者的个人经历作出精细的探讨,对产生文学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环境,亦作出真切的认识。以历史的精神、批评的眼光…”他伸出三个指头“做到三个‘To’罢了。”长者问道:“何谓三个‘To’?”⽗亲用手指蘸着茶⽔,写了三个以“To”为首的英文词组,说:“Tointerpret——说明、Toverify——证明、Tojudge——鉴定。”长者说:“你小子何时学会英文了?”⽗亲说:“不过是Alittlebit——一点点而已。但是请问老先生,何以称鄙人为‘你小子’?”长者说:“你娶了我的二妮儿,怎么不是我小子!”⽗亲肃然起立,深深鞠了一躬,叫了一声:“爹!”翁婿潸然泪下而从此相认。姥爷说:“小张聪,你好大的脾气啊!”⽗亲说:“爹,我不过是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教导,希望‘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我姥爷说:“文不对题了!你是哪个民族?我是哪个民族?你张口就是三个‘To’,再看看你这⾝打扮,倒像是个假洋鬼子!”⽗亲说:“燕京大学和岭南大学都是洋人办的教会大学,我怎能不学三个‘To’!穿⾐服也只好⼊校随俗了。爹,听说您老人家已经喝惯了牛,那是荷兰牛产的洋牛哩!”

  刚刚相认的翁婿俩眼看又要吵起来,忽地响起了警报。⽗亲急忙搀着我姥爷上了⻩包车,姥爷说了一声:“且慢!”又指着我⽗亲的鼻子说:“你那本《先民浩气诗选注》还是差強人意的,把屈原的《国殇》、陆游的《示儿》、秋瑾女士的《感愤》都收⼊了,虽说杂了些,但是,”姥爷指着天上的“警报”“天上说不定会掉下来三个‘To’,说明、证明、吁嗟乎鉴定,这本诗集选的是时候!”⽗亲说:“爹,我跟二妮去看您。”姥爷说:“暂缓吧,躲炸弹第一!”
上一章   远去的驿站   下一章 ( → )
张一弓的最新综合其它《远去的驿站》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远去的驿站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远去的驿站是张一弓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