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姚雪垠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9787 |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下一章 ( → ) | |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由湖北巡抚堵允锡持着隆武皇帝的诏书前来。事前李过和⾼一功已向全体将士宣布,取消大顺国号,奉明朝隆武帝为主,共同驱逐胡人。将士们因为知道这是太后决定的,没有人说别的话。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时感情扭不过来,而在背后暗暗落泪或失声痛哭。经过一段时间才渐渐平静下去。 当堵允锡捧着隆武皇帝的敕书来到营中时候,李过、⾼一功整军相 ![]() ![]() 按照事前拟定的条款,⾼夫人受封为贞义夫人,李过和⾼一功都封为候爵。大顺军的这一支就称为忠贞营,受湖广总督何腾蛟的节制,从此就转战在湖南广西一带。由于鄂西四川边境一带还有许多大顺军的余部,便派刘体纯去那里联系各部。这也是⾼夫人的深谋远虑,为着将来万一在湖南江西一带受了挫折,忠贞营好有一个退路。 后来隆武帝被清兵打败、杀害了,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历,称为永历帝。忠贞营就奉永历帝为主,继续同清兵作战。但是南明的小朝廷实在不像话,门户倾轧,始终不断。许多人不思如何抗击清兵,而是争权夺利,纷争不休。永历帝也是个庸碌之材。李过郁郁不得志,病死在广西。⾼一功在朝中也受到许多人的排斥,一筹莫展,只得率领忠贞营,退回鄂西、夔东。不想路途上中了孙可望的埋伏,竟被包围起来。经过几天苦战,⾼一功阵亡了,许多将士阵亡了,幸而⾼夫人没有受伤,由李来亨死命保护,率领余下的一两万人,退回到秭归一带。这时,大顺军的旧部又陆续来到。郝摇旗来了, ![]() 转眼间离李自成死亡已将近十九年了。一年前局面变得险恶起来。永历皇帝逃到缅甸,被吴三桂捉回来,在昆明杀害。李定国也病死了。原来清兵分为几路,一路在东南对付郑成功和张煌言;另一路在西南对付永历帝和李定国。如今郑成功退到湾台,死了;张煌言也被捉到,在杭州杀害。东南平静了,西南也平静了,除湾台还由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据之外,整个国中 陆大都被清兵占了。于是清兵腾出手来专门向夔东十三家进攻。今年正月,袁宗第和郝摇旗在巴东境內被清兵打败,杀害了。刘体纯也打了败仗,决不投降,全家自缢,死得十分壮烈。清兵动员了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几省的军力,节节胜利,如今已把兴山一带李来亨的忠贞营四面围困。几个月前进攻兴山的清兵中了李来亨的埋伏,吃过一次败仗,于是改变办法,暂不进攻,四面围困,断绝了粮食来源。 如今茅庐山一带同外边已经不通消息。盐,来不了了,幸而还有一些存货,没有用完。粮食,也来不了了;各种军资都断了来源。打出去没有力量,只能坐等着困死此地。这情形人人都看得清楚。可是因为⾼夫人仍然健在,大家宁肯战死在茅庐山,不愿说出任何怨言,暂时也没有人逃出去投降清兵。可是局面如此艰难,谁也不敢说能够支持多久。李来亨为着防备清兵突然进攻,也防备內部有变,在一个多月前已请⾼夫人由山下的九莲坪移到山头上的寨中居住。⾼夫人虽然很少下寨,但对外边的事样样都很清楚。如何部署,如何用兵,她常常作一些筹划,告诉来亨。局面就这么支持下来… 往事实在太多了。⾼夫人因为尚神仙需要她讲说清楚,便在心里回想了一遍。确实有些细微情节想不起来,可是大关节处历历如在目前。想着想着,她觉得心中酸痛,不免涌出热泪。幸而屋子里没有别人打扰,她偶尔发出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正在继续回想,一个宮女进来启禀: “太医回来了。” ⾼夫人抬头一看,老神仙已经走进二道宮门。 ⾼夫人同尚神仙重新谈起李自成死后忠贞营建立的一段情况。缅怀往事,他们都心中难过,想着大顺朝起来得也猛,失败得也惨。从崇祯十三年进⼊河南,直到打人京北,他们是节节胜利。可是突然之间竟然败得那么迅速,不过半年时间,大顺军几乎瓦解了。这道理⾼夫人常常思索,尚神仙也常常思索。就在他写的这部书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谈到大顺朝兴衰变化的道理。如今听⾼夫人谈过往事之后,他不觉叹息,感慨地说道: “太后,有些盛衰道理,千古如出一辙。我们大顺朝为什么进人河南节节胜利,后来又失败得那么快?这其中有一个道理,千古不变之理。不能完全说是天命。欧 ![]() ⾼夫人点头说:“尚大哥,自从我们大顺朝失败之后,你就留心读古人诗书,道理懂得很透辟。你说人事要紧,不完全是天命。我也常想,我们进到河南的时候,河南年年灾荒,官吏贪污,豪強骑在民人头上,明朝的军队纪律败坏,到处奷 ![]() ![]() ![]() ![]() ![]() ![]() ![]() ![]() 尚神仙说:“太后说得很是。自从在襄 ![]() ⾼夫人说:“是的,后来情况跟以前就不一样了,以前谁都能够见我们先皇帝说话,后来就不容易在他的面前说话了。他周围有文臣武将一大群,一层一层文武官职都设立了,他⾼⾼在上,有些话也听不进去了。” 尚神仙说:“我常常回想,李公子到得胜寨以前给闯王那一封长信,说了夺取江山的建议,就是以河洛这一带为立脚地,然后占领整个中原,再一步进人关中,暂且不去夺取京北,先派人到山东截断漕运,再把山西全境占领,这样京北等于一座死城。把这些地方都经营得差不多后,再从山东山西两路出兵京北,如同瓜 ![]() ⾼夫人说:“那时候我们上上下下都急于夺取崇祯的江山,万没有想到胡人会进来。” 尚神仙说:“胡人要来,是明摆着的事情,可是那时候文武群臣志得意満,都没有把胡人放在心上。否则去京北的时候可以多去一些精兵,譬如说去三十万或二十几万,胡人来了,我们也不会败给他们。可惜呀可惜呀,一步棋走错了,吃了轻敌的亏。当时胡人进来,大顺军对它狠狠地打一仗,京北城就不会失守,说不定吴三桂也不会投降胡人。京北不丢掉,河南山西各地也就稳定下来了。可惜呀可惜呀,当时竟然没有一个有远见的朝臣向先皇帝提出建议。” ⾼夫人说:“我听说李公子就有点担心,连田⽟峰也有点担心,只是他们不肯多说话,更不肯出面劝谏先皇帝罢了。” 尚神仙说:“唉!李公子头脑总是很清楚的,可惜后来死得不明不⽩,到底他回河南是不是要为着自己别图发展呢?” 刚说到这里,一个宮女进来向⾼夫人禀报,说有一个中年尼姑,从九莲坪被护送上来,要拜见太后娘娘,现在宮门外等候。⾼夫人问: “是近处的尼姑吗?你给她点散碎银子,让她走吧。” 宮女说:“不是近处尼姑,是远路来的。” ⾼夫人说:“如今清兵包围得十分严密,远路尼姑如何能够来到,莫非是个奷细?” 宮女说:“看样子不是。她能够进来,一定有她的办法,只是我们都没有问。送她上山来的是个老兵,他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派他护送尼姑上山,拜见太后娘娘。” ⾼夫人感到奇怪,问:“她带有什么东西呢?” 宮女说:“她带有一 ![]() ⾼夫人又问:“她一定要见我吗?” 宮女说:“她一定要见见太后,说太后看见她就会认识的。” ⾼夫人更加奇怪,对尚神仙说:“尚大哥,你先退避一下,我让她进来见一见。” 尚神仙立刻站起来,告辞退出。宮女们带着宝剑,站到⾼夫人两边。随即尼姑躬⾝走了进来。她竟然没有行佛家的双手合十礼,而是扑下去向⾼夫人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之后伏在地上呜咽哭泣。 ⾼夫人问:“你从哪里来?” 尼姑伏在地上说:“方外人特从王屋山来叩见娘娘陛下。” ⾼夫人听了,心中起了疑问:这王屋山上没有认识的人哪,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见她呢?便说道: “你抬起头来,让我看一看。” 尼姑仰起头来,眼泪纵横,呜咽不止。⾼夫人看着,似乎面 ![]() “你到底是谁?” 尼姑哭着说:“我本名红霞,太后你怎么忘了?” ⾼夫人猛然一惊,再仔细看看,虽然相隔近二十年,可是这尼姑的眼睛、鼻子还是红霞的样子,只是脸上有许多皱纹,加之风尘仆仆,大大不似当年了。特别是头发已经剃光,穿着黑⾊僧⾐,更不像当年的青年女将红霞了。⾼夫人不觉潸然泪下,哭了起来,哽咽着说: “红霞,你是红霞吗?” “是的,娘娘,我就是红霞。” “我不是做梦吧?” “我确实是红霞,奉红娘子之命,特来寻找太后。” ⾼夫人心中又一动,忙问:“红娘子现在哪里?” 红霞哭着说:“自从李公子被杀以后,我们年年都在想念太后。在先皇帝和太后离开长安以前那半年的时间中,我们几次要去寻找太后,寻找皇上,为李公子兄弟辩冤。” ⾼夫人赶快说:“辩冤的事不用提了。李公子兄弟被杀之后,先皇帝已经后悔了,明⽩杀得冤枉,可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就派人打听你们的下落,始终得不到音讯。你们到底到哪里去了?怎么会在王屋山上?又削发当了尼姑?” 红霞说:“太后娘娘,说来话长,容我慢慢奏来吧。”说罢伏地痛哭,哽咽得不能出声。 ⾼夫人流着眼泪说:“你等一等,等一等。忠娘娘也天天挂心着你们。我叫她来同你见面,一起听一听吧。”随即命一个宮女,赶快去请忠娘娘前来。 红霞抬起头来问:“忠娘娘是哪一位?” ⾼夫人说:“就是你慧英妹妹。先皇帝离开西安往京北去前几天,她同双喜成亲了。只过了几天夫 ![]() ![]() 这时忠王妃进了二门,红霞赶紧站起来 ![]() “阿弥陀佛,可见到你啦!” 慧英一把拉住她,来不及仔细打量她的面孔,不觉痛哭失声。红霞也痛哭起来。⾼夫人和宮女们见此情景,也都非常难过,低头落泪,哭了一阵。红霞刚刚坐下,尚神仙和王长顺听说了,不等传呼,也一起赶了来。红霞看见他两个,都是満头⽩发,胡须 ![]() ![]() “你们都坐下吧。同红霞不见面已经二十年了,她和红娘子没有忘记我们,我们也一直记挂着她们的生死。没想到在目前这样局面下,红霞会来到这里,我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红霞,清兵四面包围很严,方圆二百里內,出人的路都断了,你怎么会进到山寨的?” 红霞说:“我知道敌兵四面包围,可是我⾝上带有银子。有一些猎户和砍柴的、采药的,我给他们一些银子,他们就带我一段一段走别人不能走的路,走了进来。好在这二十年我住在王屋山,翻山越岭,腿脚练得很好。我又带了一把铁禅杖,即使遇着狼豺虎豹,也伤害不了我。” ⾼夫人点头说:“难得呀,红霞,你有这么一颗忠心,在这样艰险的时⽇,想办法来同我见面。现在且不说别的事情,你坐下去,把这些年来你同你们红帅如何生活,给我们好好说一说。你这次来为的何事?说了以后,你明天赶快走吧,免得迟了,你想走也走不掉了。” 红霞说道:“请太后听我启奏…” 却说大顺朝永昌元年,也就是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红霞随着红娘子于⻩昏时候来到了王屋山下。冷嗖嗖的一阵秋风吹来,使她们的心情格外凄凉。红娘子背上的小儿已经死了,她们用刀挖了一个坑,将孩子埋在地下。去河南的念头已经打消了,可是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们的心中茫然无主。时已⻩昏,现在她们最要紧的是找一个安⾝之处度过今夜,明⽇再作计较。 她们在马上看见前边的树林子里依稀冒出来一股炊烟,想着必有人家,也许是一家猎户。不管怎么,她们⾝上还带有银子,不妨前去投宿。于是她们向着冒炊烟的地方走去,一路走一路想:万一那山村里住着乡勇,可怎么好?她们人早已困了,马也很乏了。十几天来不断奔跑,不断打仗,马不曾好好地喂过草料,往⽇膘肥体壮、⽑⾊发光的两匹战马,如今瘦骨伶仃,⽑⾊无光。可是如果不去前边寻找人家,住的地方、吃的地方、喂口牲的地方,都不会有。这么想着的时候,她们已经来到一个小山包旁。那里有一片树林,树林中露出几间破旧的茅屋草舍,看来是贫寒的猎户人家。屋子里听见马蹄声,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红娘子和红霞赶快下马向老人施礼。老人将她们打量一眼,问道: “二位女将来到这里,有什么事情?” 红娘子说道:“请老怕不要害怕,我们原是从这里路过。因为天⾊晚了,想在老伯这里投宿一晚,不知行不行?” 老汉说:“我这里地方虽然很窄,你们没有别处可去,不妨在这里住上一宿。我家中有一老 ![]() 红娘子和红霞随着老人走了进去。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听说来了投宿的人,又听出是女人声音,感到奇怪,搭腔问道: “你们二位是从哪里来的?” 红娘子正要回答,老人对他的老伴说:“你不要随便打听。赶快烧点热⽔,让她们洗一洗,喝碗热茶。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只管做出来,让她们吃 ![]() 红霞说:“我们马袋子里头还带有一点⼲粮,拿出来做一做大家吃吧。” 老人说:“这也好。我们家里只有杂面和去年的红薯⼲,年成不好,和着野菜度⽇。你们既带有⼲粮,不妨取出。” 红霞赶快到马袋子里取出一些⼲粮 ![]() 吃过晚饭以后,老汉将红娘子和红霞引到另一个屋中,那里的地上已经铺了厚厚的⼲草,让她们今晚就在那里休息。老人说道: “你们放心吧。几十里內没有乡勇,连大的村庄也没有,只要后边没有追兵来,你们可以安心觉睡,好生休息。” 红娘子听了这话,心中一动。拿出来一点散碎银子 ![]() “老伯,我们没有别的报答,这些散碎银子给你留下吧。” 老汉起初不肯要,后来看这两位女将那么诚恳,也就收下了。说:“有了这银子,今年秋冬就饿不死了。” 说完之后,他忽然忍不住,悄声问道:“你们二位明天到底要往哪里去,不妨对我直说,这一带的情况我还算清楚。” 红霞望望红娘子,红娘子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该将实情告诉老人。老人对红娘子说道: “我看你这位年轻女将,大概就是红娘子,她是你的亲将。如今你们兵败之后,无路可走,是不是这样情形呢?” 红娘子吃了一惊,但看看老人,分明并无恶意,便说道:“实不瞒老伯,我正是红娘子,她是我的亲将,姓范。老伯如何知道我是红娘子呢?” 老人说:“这一两天到处哄传你们的事情,我昨天进城卖牛,都听说了。我还知道你不但箭法好,而且善使弹弓,有时人追得过近,弓箭拉不开了,就用弹弓,打一个中一个,说打鼻子,中不了眼睛。我听到以后,正在琢磨你们二位逃到哪里,想不到你们竟然来到我这里投宿。请你们放心,我不会坑害你们。你们二位打算到何处去,不妨向我说明,我想办法为你们带路。” 红娘子说道:“老伯既然已经知道我是何人,又愿意帮助我们,我实在说不尽的感 ![]() 老人低头想了一下,默默点头,然后叹息一声,说道:“既然你们二位只想找一个暂时存⾝的地方,这倒不难。我有一个地方,不知你们二位愿不愿意前去?” 红娘子说:“只要能够存⾝就好,现在讲说不着挑瘦拣肥。” 老人说:“这地方倒十分清静,住下去万无一失。” 红娘子和红霞同时问道:“什么地方?” 老人说:“在王屋山上一个十分僻静的地方,永乐年间修了一座尼庵。因为山路险峻,很少人去尼庵上香敬神。那庵中有一位老尼姑,名叫静修,时常下山化缘,路过我这里,就喝碗茶,歇歇腿脚。有时她一出去一两个月,两三个月,云游各地,远到山东境內,回来的时候,也在我这里歇脚喝茶。万一当天晚上回不到山上,就在我这里住上一宿。她看见我们家中有困难,也给一些银钱赈济我们。这已经许多年了。有时候她自己不出来,命她的徒弟下山,也在我这里休息打采。据我看这个静修老尼姑倒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们倘若愿意到她那里去,我明天就带你们去,或者让我儿子带你们去,到那里暂时避一避风险。山下人绝不会知道。” 红娘子听了,觉得这个地方倒是蛮好,奇怪的是这⾼山之上,断崖硝壁,山路崎岖,怎么会有尼庵呢?她望望红霞,看出红霞很愿意去,便说道: “老伯说的这个地方,只要可以存⾝,我们就去。” 老人说:“倘若你们要长留那里,恐怕得出家为尼。要是暂时住一住,就不需要出家。” 红娘子问:“要是长住,一定得削发为尼么?” 老人说:“虽说你们兵败之后,只剩下两个人,可是你红娘子的威名仍然在人的心上,倘若万一有人发现尼庵中住着两个妇女,又不是尼姑,传了开去,岂不是大祸临头?不要说你们不得了,尼庵恐怕也要惹出大祸。” 红娘子还未答言,红霞就说道:“红帅,事到如今,我愿意削发为尼,不知红帅可肯不肯?” 红娘子说:“丈夫已经死了,儿子也死了,不削发为尼,年轻轻的寡妇如何活在当世?既然红霞你有此心,我们就决定了吧。明天上得山去,到了尼庵,拜那位静修老尼为师,从此我们就出家了吧。” 红霞含着眼泪说:“只要红帅肯,我怎么也跟你到死。” 这么商定以后,约摸一更多天,老汉的儿子回来了,同红娘子等见过之后,便说起城里的消息。说是到处都在纷传,清兵就要进攻,山西各地都在反对闯王,另外城里已经知道红娘子和红霞突围以后要奔往河南,只是从哪条路走却不很清楚。如今通往河南的山口已经被乡兵截断,到处都在搜索。听到这样消息,老人更着急了,催促她们明天五更就动⾝上山。 第二天 ![]() ![]() ![]() “你们的战马如何处置?”红娘子说:“战马留给老伯,你把它卖了出去也可以度⽇。” 老人摇头摇说:“这战马你们是没法带上山的,山上小路人走都十分困难。但是我也不能留下来卖掉,如果有人问我战马从何而来,你们的事情岂不败露?” “那么,老伯,你看怎么办呢?” “这战马只好放在王屋山下,任它往哪里去。但不能放在近处,要放到三十里、二十里以外。放在近处,被人看见,就知道你们仍在山里头。” 红霞揷嘴问道;“难道我们把它放到二十里以外再回来上山吗?” 老人说:“不,这战马可以由我赶到远处,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放到深山里边,开解缰绳,让它们自己吃草去吧。如果遇着猛虎豹子,它们也许会被吃掉,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你们只好断了尘念,安心上山去吧。” 饭后,她们把东西整理一下,告别了双眼失明的老妈妈,跟着老人和他的儿子离开了茅庵草舍,沿着树林中一条路向王屋山边走去。来到一个岔路口时,老人向她们作别,牵着两匹战马向另一个方向走去。红娘子和红霞望着战马的背影,马也回过头来望望她们,发出萧萧悲鸣。她们不觉失声呜咽起来。老人和年轻猎户也都滚着眼泪叹息。她们一直等老人牵着战马走进密林以后,才哽咽着继续上山。 年轻猎户带着她们先在前山中转来转去,转了半天,山势逐渐⾼耸,道路也逐渐险峻。快到中午时候,忽然从东边树林中传来一声巨吼。青年猎户说了声:“有大虫,小心!”她们立即将弓箭拿在手中,眼睛向左右前后去寻找老虎踪迹。突然一只老虎从草丛中蹿出,直向她们扑来。红娘子眼疾手快“嗖”一声一箭 ![]() ![]() “真是名不虚传!” 红霞走到老虎⾝边,从虎⾝上子套两支雕翎箭,对猎户说:“回来的时候,你想办法把它背回去吧。” 猎人点点头,说:“这条猛虎⽪,拿到城里还可以换几个钱。骨头也可以卖给药房,做虎骨酒。” 他们继续往山上走去。猎人又说:“那尼庵中老尼姑和她徒弟们也都会武。平时在尼庵的小院中练习剑法、刀法。 ![]() ![]() ![]() 红娘子奇怪地问道:“出家人清净为本,怎么还要练武呢?” 猎人笑一笑说道:“她们也要防⾝护体。住在深山里边,难免不遇着虎豹野猪。另外也怕坏人欺负她们。她们里边最年轻的只有十几岁,还有几个才二十出头。” 红娘子问道:“可曾有人上山去欺负她们?” 猎人说道:“这一带人都知道她们那个地方不容易上去,离尼庵半里有一道门户,必须叫开门户才能进去。进去以后还有第二道门户,那是尼庵的山门,养了两条很凶的大狗在那里守门。这且不说。前几年有官军经过这里往河南去。一个军官听说尼庵里有尼姑长得很体面,派了一群兵了上山,预备抓几个尼姑下来。不想惹恼了老尼姑静修师⽗,将这些兵丁和头目痛打一顿,赶下山来,从此以后再没有官军敢上去了。” 红霞问道:“她们也打猎么?” 猎人说:“她们都吃素,并不打猎,也不杀生,只是遇到虎豹拦路的时候,才不得不 ![]() 本来红娘子一路心中十分沉重,有时酸痛难过,听了猎户这一番谈话,倒是把愁闷散开了,对红霞微微一笑说: “我们上去也要吃素啊,以后也要噤止杀生了。” 说着说着她们已经进了深山,道路越来越险峻了。这样的路她们还很少走过。有时几乎没有什么路,硬是攀缘着石头,攀缘着葛藤往上爬。倘若一步蹬空,就会粉⾝碎骨。但这猎户很有经验,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从 ![]() ![]() ![]() “原来是施主,这两位是哪里来的?” 猎人赶快回答说:“她们是落难的人,前来投奔静修老师⽗。” 那尼姑就将柴门打开,两条狗很亲热地摇着尾巴 ![]() “你怎么带着客人来了?走了一天吧?” 猎人说:“从五更就动⾝,一直走到现在。” 尼姑说:“赶快请进。” 他们跟着尼姑进去,见了静修老尼姑,猎人没有说出红娘子和红霞的⾝份,只说她们是落难之人,前来投奔,也懂得一些武艺,不知老师⽗肯不肯收留? 老尼姑问道:“你爹怎么说?” 猎人说:“俺爹说她们愿意在山上削发为尼,只要师⽗你肯收留。如不肯收留,就让她们稍住几天再投奔别处去。” 老尼姑将红娘子和红霞上下打量一番,好像心中有些明⽩,说道: “到里边吃茶吧。你们中午打尖了没有?” 猎人说:“我们带有⼲粮,路上已经打尖,也喝了泉⽔。” 关于路上 ![]() 第二天早起吃过早斋,猎人告别下山去了。老尼姑把红娘子、红霞叫到面前,也不问她们⾝世,只问道: “你们自己是愿意在这里修行,还是住几天另往别处?” 红娘子说:“我们二人愿意在这里削发修行,拜师⽗为师,只要师⽗肯收留。如果师⽗不肯收留,我们只好住两三天就下山去。” 老尼姑说:“你们就留下吧,就做我的徒弟,一起修行。” 红娘子和红霞赶紧跪下去对她磕头。随即有一个尼姑前来,剃去了她们的头发。当剃发的时候,她们真是百感 ![]() 在大顺军中多年,在转战途中,她们结识过一些尼姑,对尼庵生活有些了解,所以现在随着大家学习诵经,倒也不十分困难。她们每天除按时诵经之外,有时也同众尼姑在小院中练习武艺。她们的剑术刀法是那样精 ![]() 红娘子为此常常感到奇怪。她看出老尼姑是个 ![]() 这样过了十来天。每天都是随着大家做功课。可是到了晚上,别的尼姑都去斋堂就寝以后,红娘子总要在佛堂里对着⻩卷青灯,低声诵经。师⽗也不⼲涉。有一个管杂事的尼姑对师⽗说:“庵中灯油不多,这新来的圆静每晚坐到深夜,其实也不必,只要⽩天用心诵经就够了。”师⽗摆摆头,严厉地瞪她一眼,尼姑也就不敢再说话了。 这夜一红娘子又在独自诵经,一直诵到三更。外边的风吹着山上的松林,澎湃作声。庵后一道山泉,直泻而下,好似百丈瀑布,声音十分雄壮。红娘子坐在佛灯下,听着松涛声,瀑布声,有时还夹着远远传来的野兽曝叫,她忽然想到她心爱的战马,不知如今是否还在世间,是否也在想着主人,望着⾼山发出来萧萧悲鸣。她更想到她的丈夫、兄弟,想到她三岁的儿子,他们都死得很惨。想到这里,她不噤伏在案上呜咽起来,眼泪像山泉一样奔流。 正在这时,有一只手在她肩上轻轻地拍了两下。她机警地抬起头来,赶紧去擦眼泪,发现是她的师⽗静修老尼姑站在面前。她赶快站起来,一面继续擦眼泪,一面却不知说什么好。老尼姑望着她,说道: “我知道你心里难过,这十来天我什么也不问你,是想让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好比一个人⾝上有了伤,让伤口慢慢地结痴,疼痛慢慢地止住。看起来你的心还是忘不了尘世上的那些悲苦,你十分聪明,可是你的心并不专。你不要瞒我,你可是红娘子将军?” 红娘子赶快答道:“不瞒师⽗,我正是红娘子,师⽗何以知道?” 老尼姑说:“打从你上山那时候起,我一眼看出来你绝不是平凡之人。尽管你没有穿盔甲,可是 ![]() 红娘子说:“不瞒师⽗,她就是红霞。别人都阵亡了,如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逃上山来。万般无奈,拜在师⽗脚下削发为尼。倘若师⽗害怕惹祸,我明天就带着红霞下山。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成了尼姑,⾝穿僧⾐,可以到处云游避难了,决不连累师⽗。” 老尼姑冷冷一笑,说道:“圆静,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 红娘子问道:“师⽗,你是何人?” 老尼姑说:“你随我前来。” 说着,她拿起佛灯,在前面引路,来到后边一个静室。那里供奉着弥勒菩萨。打开菩萨⾝后的布慢,发现一道夹墙,轻轻一推,夹墙露出了一道小门。老尼姑说: “你向里边看去。” 红娘子一看,那里边是一张桌子,上边放着盔甲宝剑,还有一部书,另外有一面旗帜,叠好了放在桌子的一端。红娘子十分奇怪,问道: “师⽗,这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蔵在这里?” 老尼姑用手轻轻一拉,夹墙的门又关了起来,随即拉上布幔,将供奉着弥勒佛的佛案,紧贴着墙壁,恢复了原样。老尼姑说道: “徒弟,我们还到前边说话,这个地方轻易不要进来。” 她们又走回红娘子诵经的地方,坐下后,老尼姑问道: “你可听说永乐年间,山东有一个名叫唐赛儿的女英雄起义的故事吗?” 红娘子说:“虽然我从前不读诗书,可是像唐赛儿造反的事,一代代口耳相传,徒弟江湖出⾝,岂能不知道呢?” 老尼姑说:“你刚才看见的盔甲宝剑,还有一卷‘天书’,一面旗帜,就是我们的祖师唐赛儿生前用过的东西。” 红娘子大为惊奇,问道:“这东西为何到了此地,由师⽗蔵起来?” 老尼姑说:“我们的祖师唐赛几起义以后,很快地占领了许多州县,可是那时候永乐皇帝正是治世的时候,兵马众多,把我们祖师打败了,抓到狱中。后来有徒弟劫狱,将她救出。第二次又被抓进监狱,徒弟们又一次把她救出。永乐皇帝在京北大怒,立刻下了严旨,在山东、河南、畿辅各地查访我们祖师的行踪,都传说她削发为尼。永乐就下旨将这数省尼姑,除年纪老的和太小的,一起抓起来,一个一个盘查。尼姑被抓了成千上万,结果沓无踪影,这案子过了几年也就不了了之。他怎能想到,我们的祖师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弟子,将她暗暗地保护起来,送到王屋山上,选择了这个地方,大家捐舍银子,修建尼庵,从此我们祖师就住在这里,招收了几个徒弟。又过了几年,山东的弟子们慢慢地把她的宝剑找到了,盔甲找到了,那一部‘天书’也找到了,当时用的旗帜也找到了几面。这些东西不是一起送来的,今年送一点,明年送一点,经过十来年,都暗暗地送到这里。我们的祖师就在这里礼佛修行,暗传‘⽩莲’,一代代传下来,到我已经是第十代了。我已是将近六十的人,虽说这庵里也有七八个徒弟,可是没有一个可以继承⾐钵的,我常常为此 ![]() 红娘子立刻跪下,双手合十,低头说道:“只要师⽗看得起我,我愿意听从师⽗的吩咐,决不会三心二意。” 老尼姑说:“这样就好办。今夜我对你说的话,在这尼庵中我也只对几个亲信的徒弟说明,平时就不必说了。” 红娘子又哭着说:“师⽗,我丈夫李公子和他兄弟被冤枉杀死,幸而我逃了出来。后来我小儿子又中箭死了。我本来可以自尽,但我没有自尽,为的是要向大顺皇上为李公子辩冤。听说现在皇上御驾还在山西,我想写一道奏本,辨明我丈夫兄弟的冤情,师⽗你看可行不可行?” 老尼姑说:“你丈夫和二公子被冤枉杀死,这事情我也听说了,是要辩冤。倘若你能写个奏本,我可以亲自替你送出去,想法递 ![]() ![]() 红娘子说:“我可以写,就怕词不达意。” 老尼姑说:“这没关系。你只管写出来,我替你润⾊润⾊。今后你还要多多练习,一旦时候到了,能够提笔写出你要说的话。本来一般出家人,会不会写都无所谓,可是我们要时时想到祖师传下来的一件大事啊,这大事也就是…” 老尼姑说到这里,不肯再说下去,但红娘子默默点头,表示她已经明⽩了。 红霞将上边的经过,一面流泪,一面说给大家听。听的人也是不断地流泪,有时感动得菗咽起来。后来⾼夫人问道: “怎么我没听先皇帝说起,收到你们的奏本?” 红霞说:“是的。老师⽗下山去十来天,又回到山上,说是大顺皇帝已经过了⻩河。老师⽗一时无法找到,只好返回。可是我们并不死心,过了些⽇子,老师⽗决定往西安去将红娘子的奏本送给皇上。这一次红娘子命我随同老师⽗一起下山到了河南境內,从那里往南去,打算由孟津过⻩河,从洛 ![]() 说到这里,红霞呜咽痛哭起来,⾼夫人也不免唏嘘流泪,说: “红霞,你不用说了。你一来到,我就告你说,李公子兄弟冤枉被杀,不久先皇帝就深深地后悔了。这事情用不着再辩冤。你还是说说,你们后来又怎么办了呢?” 红霞说:“我们一直不死心。过了几个月,到了第二年舂天,知道清兵打进西安,皇上到了湖广,清兵在后边追赶不放。到了秋天,风闻皇上已在湖广境內死去,可不知太后到哪里去了。有人说,太后已投⼊长江自尽。我们为着查清太后的生死下落,在顺治三年,下了王屋山,先到洛 ![]() ![]() ![]() ⾼夫人哽咽说:“难得你们这一番忠心,你来看一看真不容易呀。这样忠心,实在叫我感动。你明天回去,回到王屋山,见了红娘子,把我的话告她说吧。” 红霞说:“请太后吩咐。” ⾼夫人说:“我知道她的忠心。叫她不必挂念我,好好念经修行。大顺朝早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在这里,只是为着一股正气,要同清兵作战到底,死也就死在这里,决不偷生。你们好生修行,不必以我为念。” 红霞说:“太后,红娘子却不是这个意思。她叫我见到太后,立刻返回,然后同我一起前来,死保太后,直到战死。” ⾼夫人说:“这话不要说了,你们一则不容易来到,二则你们两个人来了,有什么用呢?千万不必来了。” 红霞说:“话不能这么说,红娘子常常跟我言讲,不管李公子兄弟死得多么冤枉,我们永远忘不了大顺朝。我们活着是大顺朝的人,死了还是大顺朝的鬼。我们如今还都不老,四十几岁的人,⾝強力壮,武艺也没有丢掉,尽管只有两个人前来,我们还可以保着太后同清兵作战。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为大顺尽节,为国中尽节,这是我们的心愿。至于王屋山尼庵的事情,我们自会安排。跟着太后作战,我们死也甘心,毫无牵挂。我们一定要来,一定要来啊!”说到这里,周围人都失声痛哭,连尚神仙和王长顺也泣不成声,⾼夫人更觉难过。还是慧英怕⾼夫人过于悲伤,说道: “红霞姐姐,你不要再说了,让太后休息休息,你同我也去休息休息吧。” 于是红霞叩辞了⾼夫人,随着慧英来到忠娘娘宮中休息。这天晚上,⾼夫人吩咐为红霞洗尘。山上已经很艰苦了,也没有办法多置什么好菜,好在红霞如今吃素。吃饭的时候,大家尽可能避免谈往事,免得又伤心起来。饭后,红霞怕⾼夫人过于疲累,不敢久坐,就同慧英回到忠妃宮去。 慧英在大顺军的旧部中虽被大家称为忠娘娘,可是她同红霞在一起,亲如姐妹,不讲究这些⾝份的差别了。她有许许多多內心的痛苦,二十年来无人可以细谈,原来的姐妹们都已死去,在⾼夫人面前她不愿去触碰这些伤痛,对别的女人谈,又有碍于自己的⾝份。如今红霞住在她的宮中,这正是她将心中郁结的痛苦吐出来的机会。红霞尽管十分劳累,但今晚也几乎没有一点瞌睡了。她也有她的痛苦。她是自幼作为童养媳卖出来的,后来红娘子起义,把她救出,她就死心塌地跟着红娘子。等到闯王在西安建国,她也结婚了。丈夫便是李岩的本家兄弟李俊。当李岩兄弟被杀后,红霞随着红娘子带领一批男女亲军逃走,李俊率领二三百豫东将士在后边阻挡追兵,结果几乎全部阵亡,而李俊死得最惨,⾝中十余刀,尚在拚命抵抗。想起这些,红霞的痛苦也是一言难尽。今晚姐妹两个好不容易见了面,追叙往事,说说哭哭,哭哭说说,直到 ![]() 这天晚上,除谈她们个人的伤心往事外,红霞也顺便问到从前跟随闯王的一些老将的下落。听到最近死去的郝摇旗、袁宗第、刘体纯是那样坚贞不屈,同清兵奋战到最后,决不投降,红霞満心肃然起敬,连声说:“这才不辜负闯王当⽇对他们的重用。”她们又谈到田见秀和张鼐两个人,慧英露出又不満又惋惜的神⾊,说道: “唉,慧梅死了以后,张鼐同慧琼在襄 ![]() “田见秀也⾝带重伤,他的⾝子上边庒着一个清兵死尸。第二天清兵退走以后,他的亲兵回来寻找他的尸体,结果他先看见了他们。亲兵们把他抬到山里一个百姓家中,把他保护起来。后来他的伤势痊愈了,但他已经看破红尘,对于人间事万念都消,决定出家为僧。他的几个亲兵,平时受他的熏陶,也都愿意跟他出家。就这样他们剃了头发,变成僧人,云游了许多地方。后来到了湖南黔 ![]() ![]() 红霞又问起原来一些老人的下落。慧英-一向他说明。只是有一个人她不清楚:就是牛金星,不知到哪里去了,这里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确消息。还有一个人,被清兵提去审问时,始终不肯说出姓名,结果被糊里糊涂地杀了。人们只知道他是大顺朝的文臣,坐监的时候,没有了网巾,每天早晨,他都问狱卒要来笔墨,在鬓角画上网巾。狱卒们都很尊敬他,认为他有汉人的骨气,所以就称呼他“画网巾先生”把他的尸骨埋在野地里,立了一个小碑:“画网巾先生之墓”后来坟墓也被别人平了。几年前国公爷派人到各地查询闯王旧部,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她们就这样一直谈到深夜方才睡去。第二天早晨,她们起来去向⾼夫人请安。⾼夫人已经早早地起来,对红霞说: “你今⽇上午就下山去,不要停留了。昨⽇夜里又得到军情公报,清兵大军继续向茅庐山周围二三百里处运送粮草,调拨人马,你再迟就出不去了。” 红霞还想留住一两天,无奈⾼夫人坚决让她早走,她只得说道:“我这次回到王屋山,向我们红帅禀明之后,立刻同她一起前来。” ⾼夫人说:“你们来了没有用啊,不必前来。” 红霞说:“这是红帅多年心愿,要死死在闯王旗下。虽然现在大顺国没有了,可是太后你还健在,我们不能够偷生怕死,不来保护太后。” ⾼夫人说:“可是你们来了济不了大事。” 红霞说:“我们也知道两个人济不了大事,可是这是我们的心愿。红帅死了丈夫,死了儿子,我红霞也是一个寡妇,没有一点牵挂,但愿早死,死得壮烈,以后也好在地下相见。请太后不要再说了。” ⾼夫人流着眼泪说:“这是我的嘱咐,你们要听从。恐怕你们不听从也不行。等你回到王屋山,收拾一下再来我这里,只怕就进不了茅庐山寨了。” 大家说了一阵,吃过早饭,就催红霞赶快下山。⾼夫人亲自将红霞送到宮门外边。慧英带着几个女亲兵将红霞送到下山的寨门外。两个人拉着手,不忍离别,也都预感到这番离别后,恐怕再见就没有⽇子了。尽管红霞、红娘子决心前来保护⾼夫人,直至战死,可是人间的事情并不都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实现。所以红霞拉着慧英的手,伤心得说不出话来。经慧英催促几次,她才提着禅杖,往山下走去。慧英一直望着她的影子被参差树木遮住,再也不曾出现,才怅然返回宮中。 红霞走后一直没有音信。⾼夫人和慧英、尚神仙说话的时候常常提到她。后来纷传她被清兵抓去,下在襄 ![]() ⽇子一天比一天困难起来。清兵自从去年在兴山被李来亨打败以后,主力退到当 ![]() ![]() ![]() 到了七月间,清兵知道李来亨粮食断绝,开始从四面进军。李来亨一共不过三万人马,一部分还是老兵老将,⾝体本来就衰老了,加上饥饿,更是疲弱不堪。可是就在这种绝对劣势之下,人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同清兵苦战。清兵每夺占一座山寨,就要死伤成群的将士,到了七月下旬,差不多周围山寨都被清兵攻破了,只剩九莲坪附近仍然在李来亨手中。九莲坪这个地方,周围大约有三十里,修了一座寨墙,里边有房屋,有帐篷,也有耕地。这是最后的地盘了,倘若九莲坪被攻破,仅仅剩下茅庐山山头,地方小,粮食少,没有活动余地,一围困就会饥饿而死,想重新打下山来 ![]() 这是最后的一仗,每天一有情况,他就上山寨去禀告⾼夫人知道,⾼夫人也经常派人下山来询问。尽管是最后决战,尽管已经不打算打胜仗,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但总希望最后一仗能使清兵受到重创。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姚雪垠的最新架空小说《李自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李自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李自成是姚雪垠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