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历史的视界是黄仁宇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放宽历史的视界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73 时间:2017/9/29 字数:3939 |
上一章 从《三言》看晚明商人(5) 下一章 ( → ) | |
四、商业组织及商业资本 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客商之合作,始自二人合同经营。《李秀卿义结⻩贞女》中所称“轮流一人往南京贩贷,一人在庐州发货讨账,一来一去,不致担误了理生,甚为两便。”即为此形态。唯其成功,全赖彼此信用,公诚无欺。张胜与李英之能相处九年,端在“两边买价,毫厘不欺。”但亦因此之故,其结构不易扩大,其结果亦难持久。 二人共同经营,一人为业主一人为从属之方式亦有之。如《吕大郞还金完骨⾁》云:“第五年又去做经纪,何期中途遇了个大本钱的布商,谈论之间,知道吕⽟买卖中通透,拉他同往山西脫货,就带绒货转来发卖,于中有些用钱相谢。”虽其全文不详,但此吕⽟实系大本钱布商之所雇,唯其可能尚在雇员⾝份外,保持其小本经营之活动,因吕⽟单独为客商,亦有四年,其资本亦未亏折,于理不致完全放弃其本⾝事业也。故事之所未提及者,则吕⽟与此布商系共同旅行,沿途襄助,或系分处两地,有如张胜、李英之合作。揣测当⽇贸易,无固定法度,非亲历考察,无法管制,其业主既为大商,则吕⽟恐为同道共行襄理之机会为多。 《三言》未提及两人以上之商业组织,且仍以客商单独经营之事迹为多。住商虽可雇有经理,亦须逐⽇查考账目,有如前叙。其为经理者,⾝份极低,依随主人,有如家人,仅略胜于奴仆。《小夫人金钱赠年少》(《通》)叙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张士廉,家有十万家财,用两个主管经营。其中一人李庆任事已三十余年,一人张胜(与上段之张胜为两人)本⾝已任事十余年,其⽗亦为员外主管二十余年。两人“一饮一啄皆出员外,举家⾐食皆出员外所赐。”两人不仅每⽇晚间将账目送员外核算,又轮流在店值宿,团此亦负责店內物货之全安。 《⽩娘子⽔镇雷峰塔》(《通》)所述李克用药铺,亦有两个主管。⽩娘子曾云:“做人家主管,也是下 ![]() ![]() 以上各点,与小说外之资料符合。万历时出版之《算法统宗》,为当⽇书算之教科书,其《卷二,差分》章有云:假如今有元、亨、利、贞四人,合本经营,元出本银二十两,亨出本银三十两,利出本银四十两,贞出本银五十两,共本一百四十两,至年终共得到银七十两,问各该利银若⼲?其合资经营,人数甚少,本金亦系小规模,年终得利,势必瓜分,为当⽇营业之常态。同书又出习题:假如今有赵、钱、孙、李四人合商,前后付出本银,赵一于甲子年正月初九⽇,付银三十两,钱二于乙丑年四月十五⽇付出本银五十两,孙三于丙寅年八月十八⽇付出本银七十两,李四于丁卯年十月二十七⽇,付出本银九十两,四本共银二百四十两,至戊辰年终,共得利银一百二十两,问各该利银若⼲摘录于《山西商人の研究》,页322。?题中所述商业组织,已略具现代股份公司之雏形,但其商业关系不能脫离人⾝成分,因之其范围有限制,共同投资者全赖彼此 ![]() 《三言》中有叙商人资产已相当可观,而其经理仍不出户外者。如《乔彦杰一妾破家》称为宋代故事,其主角乔俊,本⾝为客商,但令仆人赛儿“开张店酒,雇一个酒大工,叫做洪三,在家造酒,其 ![]() ![]() ![]() ![]() 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即家庭⾝份中,官商不分,或以资金转送权要,获得特殊机缘,卒获巨利有如藤井宏《占窝の意义及起源》,载《清⽔博士追悼纪念明代史论丛》(东京,1962),页551~576…此种特权商人,不能代表一般商人,因其活动,纯赖政治背景,而无关于经济组织。又当⽇纵有少数商人,握有雄赀,有意⾰新业务,提⾼商人地位,此宏愿亦甚难达到。因商业机构及商业习惯,必须通过社会背景,为举国一致之趋势。数人或数十人之规划,与一般习惯相违,又无下层商人及店贩之支持,必鲜成功之望。何炳棣研究清代盐商,发现其积资最⾼者达百万两,其趋向仍为利用其资金捐官,令弟子读书⼊仕,延揽学者,购置古玩书籍,其下者恣意挥霍Ping-ti Ho,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New York,1962)。Ho“The Salt Merchants of Yang菗,”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7(1954)。亦即过大之资本,无商业之出路。无限制之资本扩充,在传统国中为不可能。 《三言》中称商人资本雄厚者,为张士廉“家有十万赀财”;为周将仕,其夜一典当库金珠细软物件失踪者,值“四五千贯”;为乔俊,有“三五万资本”;为张俊卿,为“万万贯财主”其他所叙均系小本商人,本银数十两或二百三百两。此甚有可能为当⽇一般情形,亦即极少数之巨富外,中级商人不可多觏,而商人之中坚分子,仍为小商。其原因为大小商人之间,其资金无联系。大商人多依赖政治势力,小商人之业务,则限于本人亲⾝之所经营。且所谓大商人者,仍有化整为零之势,前述蒲州王某,⾼陵王克伦,均系以其资金分割,任用多数之客商,使其各尽其力牟利,而非结构为一庞大之商业组合。此亦因当⽇法律上及社会习惯上,未具备此分工合作,厘定其各人义务,保障其各人权利之客观条件。纵使有近代股份公司式之商业组织出现,亦必因无相似之机构为之定货发货垫借赊欠而失败。 明代商人间商业机构最发达者,为徽州商人,在明末“彼此间发展了汇兑业务的汇票制度”《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页66~68。为山西商人,其经营情形,见于沈思孝之《晋录》,为研究国中近代商业者所必窥。其原文如下:平 ![]() ![]() ![]() ![]() ![]() |
上一章 放宽历史的视界 下一章 ( → ) |
黄仁宇的最新历史小说《放宽历史的视界》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放宽历史的视界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放宽历史的视界是黄仁宇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