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71 时间:2017/9/29 字数:15201 |
上一章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下一章 ( → ) | |
前言 甲午战争的挫败,不仅使清廷颜面扫地,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更使国中从此成了列強的俎上⾁,变法图強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益⾼涨。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国中,在保守派、**派、⾰命派三种势力互相 ![]() ![]() ![]() 国中在1**4年和1**5年被⽇本从海上到陆上战败,产生了严重反响。国中作战的目的在保持朝鲜为属国,经此一战,这局势已失去而再不复返。辽东半岛、湾台和澎湖因此割让与战胜国。战败赔款银2亿两是一种极难承受的财政负担。国中向⽇本商业上的让步除了向欧国美家提出的之外,尚加上⽇本可以在国中城市开设工厂的条款,写⼊马关条约。当然,因为最惠国的规定,这特权也为其他家国分享。总算有了俄、法、德三国⼲涉,辽东半岛的割让未成事实,由国中再加添赔款3000万两算数,可是沙皇的府政仅候3年即提出整个半岛租与俄国25年的要求。从此之后这地区落⼊俄国手中,又从⽇俄战争之后转 ![]() 甲午败绩之辱 被⽇本打败,国中感到深聇奇辱。国中过去曾和⽇本作战,可是未曾认为⽇本人是优势的对头。不用说,种族优越感双方都无从避免,这也是1**4年战争起因之一。此时尚未及注意的一点是,一个家国之现代化,主要是以商业组织之原理加于国事之上,因之公众事务之分工合作也和人私生活之分工合作异途而同归,所增加之效率,使这家国的功能提⾼。所产生的机动能力与品格无关。⽇本在德川幕府后期本来已朝此方向发展,与国中无法分类的大多数农民相比,显然效率要⾼,此中差异也在场战上表现无余。 在两个世纪相 ![]() ![]() 这深聇奇辱使国中群众的反响注⼊相反之极端。一派主张接受⽇本人之优越,应聘请伊藤为国中首相。另一派主张不承认和约。⽇本对国中的要求不妨分作数份,赠予沙俄和其他家国作为报酬,只要他们向⽇本 ![]() 这战败给国中当前最大的困难仍在赔款。只有向外借款能解决问题。愿意向国中放贷的大有人在。可是他们每一个代表一个外国府政,他们的目的,在以国中海关关税和內地工矿的权利作为款贷的保障。中⽇战争之前国中所负外债不多。兹后国中行政完全被外国行银团把持。凡出口进口之关税,盐税之收⼊,以及內地之转口,同为外债之抵押品。此后因修筑铁路也涉及外债,才 ![]() 回头再叙19世纪。1**8年为诸事纷至沓来之际。英法德俄⽇五国都于此时在国中构成势力圈。如果国中任何行省划⼊某一家国之势力范围,国中必须申明此省永远不割与其他家国。当中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若是租借给享有势力范国的家国,租用期间为99年。国中不得在內外设防,也不得派兵进⼊附近地区,通常以15英里为度。此外,列強也在省內独享铁路工矿和敷设电讯的权利。要是国中本⾝在省內营建此类工程,则不得由第三国投资,也不得雇用其他家国的工程师。当中此类的条件有由外強以最后通牒方式提出限48小时內承允的例子。这情形使孙中山称国中为次殖民地,亦即低于一般的殖民地,他们与国中不同,只服侍一个主子。当世纪之 ![]() 百⽇维新 1**8年夏天,京北的官僚圈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情形。从6月11⽇到9月21⽇,一共103天,御前颁发了200多件诏令与批示,宣称府政之组织必须改造,预算将要编制,海陆军将要现代化,所有教育制度和文官组织也要改组,所有农工商业一并都要提⾼以符合世界标准。如果这套工作可能因皇帝龙椅前之公告而完成,则国中应当立即成为一个现代家国。可是这西化之决心以与西方习惯相反的势姿提出。“百⽇维新”如传统以意志力事,并且引用了真理由上至下的原则。这种办法相信一项工作由皇帝诏令宣布,即等于工作已实际完成。 维新人士并不是全不了解此中的⽑病,他们还是做了。103天之后,全部运动突然终止,皇帝被软噤,终⾝再未重享自由。6位维新人士被处死刑,两个最显著的领§导人亡命海外,又有约40个员官被⾰职。 光绪皇帝(本名戴湉,1875—1908在位)乃慈禧太后之妹与老醇亲王的儿子。醇亲王奕譞乃是道光的儿子。堂兄同治皇帝于1874年无嗣而终的时候,光绪才3岁。被意志坚強而好卖弄权力之慈禧指定为皇嗣而继位。可是迄至他在1908年去世,慈禧未曾放弃她为事实上的国君之地位。她即使不垂帘听政,也仍在幕后揽握大权。利用亲信大学士和宦官与廷臣联系。在这朝代进⼊暮期之际,凡是満清的总督等重臣及海陆军⾼级将领要不与这后门发生关系,则官位难保。 光绪帝颇为明智,也容易动感情,他看到一本说得剀切的奏呈,就会流泪。以这位有志改造一个庞大家国命运的君主而言,他在宮廷里幽居的生活与自孩提之⽇未曾有机会执行本⾝决策,都可算作严重缺陷。他维新的赞助人为康有为和梁启超,同为广东省人。康是古典学者,擅于使用古籍里利于**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梁比较趋向实用主义,他的文字流畅而有普及 ![]() ![]() 慈禧深切注意侄儿所作的一套,只是在短期间之內没有直接⼲预。一个使她采取行动之近因似与人事有关。当皇帝一贯的排挤反对维新的人物而提拔亲信的时候,新旧两派之冲突终不可免。也因此触发了満汉大臣的互相嫉妒。据说皇帝将接见伊藤博文,可能被劝说游览⽇本,成了一时的警报。最后导至政变之原因为皇帝召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密商,不通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后者为満洲人,也是大后亲信。 在这里我们要相信袁世凯数年后给《伦敦泰晤士报》的谈话,他在这里提出:他出卖各人的原因乃是**者唆使他谋杀太后,事实上她也是皇帝之养⺟。或者我们应当相信《海上字林西报》和《申报》的报道,內中提及光绪密令袁世凯向御躬保驾。事实之发展则是袁世凯成了告密人,他出卖了皇帝和维新人士而站在慈禧太后和荣禄一边。慈禧突然由颐和园回到京北宮內时,维新人士的计谋为之挫折。他们被整肃,有关国事的政令全部作废而恢复百⽇维新前的情形,光绪皇帝和他的亲信要付出前后行动和秘密 ![]() 提到目下历史之题材,作者别无他法,在叙述时不得不循照以前历史家之铺陈,可是他要再三提醒今⽇读者,在解释以上情事时,前人之论点大体已失去用场。因为他们批判以上事迹时,缺乏今人眼见之纵深,是以強调当事人物之人⾝关系,而低估组织与结构上的原因。百⽇维新使全部武职人员震惊,他们的官衔职位由八旗绿营的背景而取得,也使全体文官失⾊,他们 ![]() 百⽇维新失败,光绪被批评为犹疑胆怯。可是没有历史上的证据可以解说他有别路可走。他因为皇帝,就以人⾝为表率,代表着传统的道德。这种德行从村舍里甲一路上来,透过整个社会,而以“孝”为先。稍一决断,他就会损坏了他在臣下心目中的观感和皇帝这一职位。他或者可如康有为在9月上旬的建议,出走海上。可是那样一来他既背叛了社会习惯,也逃避了自己的朝代。如果**者愿意做到那样彻底,那他们又何必一定要依附着光绪皇帝和清朝,两者已不过是**的累赘?他们难道不能直截地树立民国,问题简化?以后事实之演进也表示历史终于肯定的容纳了这条路线。 只是以问题之大,使其程序无从简化。⾰命前途之任重道远,已由谭嗣同看出。他是慈禧大后一怒之下被判死刑的6人之一。他决心为烈士,也不愿逃避。他在遗书中提及除非新旧两 ![]() 公元1**8年9月28⽇他实践了他的预言当⽇被派往监刑的刚毅,不久即成为支持义和团的清朝大员之一。 经过9月21⽇的政变,慈禧企图褫夺光绪皇位,另以一小童皇帝替代。可是她遇到几位南方总督和一群社会上文教领袖反对,后者以海上为中心,有西方各国的支持。百⽇维新首要人物康有为逃至港香,有英国人援助,梁启超则由⽇本馆使的保护离开京北出国。各国使节犹且一再询问光绪帝下落,也带着质问的态度。太后的企图无法实现,她反外的心理 ![]() 义和团 义和团照字面上的解释是仗义又拥护和平的集团。它不过是华北民人秘密结社中之一种,会员练习武术,主持神秘的集会仪式,所以也被称为“拳民”城“拳匪”当中有些自称练气功可以阻挡弹子。在世纪末年,山东居民和德国侨民暨华人基督教徒发生冲突,义和团参杂其间,乘机生事扩展。不久之后,他们见外人即攻击,对一切由外洋输人之器物均行破坏。在1**9年,山东巡抚本人也是一个仇外者.称义和团员为“义民”收容他们⼊团练。次年,义和团蔓延至直隶省。慈禧亲信中只有荣禄称义和团不可用。 此时太后之心境值得臆度。她之把持不定,有时显然是由恐惧及迟疑而生,井非一贯的坚决透彻。期间所发诏书有时称义和团为“游勇会”及“ ![]() ![]() 1900年6月21⽇她公布了她的宣战令。作战对象不是一个家国,也不是条列的某些家国.而是“远人”和“彼等”事实上就是与国中接触的所有外国。此时义和团在京北攻击馆使火焚教堂,已生事10⽇。6月11⽇⽇本馆使 记书杉山彬遇害。6月16⽇各国联军要求天津外围的大沽炮台于次⽇晨2时以前 ![]() ![]() 宣战之前,朝廷反外集团 ![]() 各国馆使被围56⽇。当中停战3次。7月下旬,国中 府政送往馆使面粉西瓜果蔬数车(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富善先生Dr。L。CarringtonGoodrich时年6岁,随⽗⺟被围于北堂教堂,亲告本书作者不知有赠送食品事。富先生髫龄即锋镐余生,但是对国中 民人不存恶感,对国中文化极端尊敬)。荣禄不许部下用巨炮攻击,将可能之死伤数减低。解围时外人约250人丧生,本国基督教徒死者犹多,但是无确切数字。联军出自英、美、德、法、⽇、俄、意、奥八国,⼊京北时只18000人,以后叠增至105000人。內中除⽇美队部外,其他见国中人即恣意报复,对平民施用奷 ![]() 想增太后与光绪帝于8月15⽇即联军⼊京北后一⽇仓卒出奔,一行抵达西安,至1902年初始回京北。这段期间李鸿章得以从容与联军 ![]() 条约其他款项停止45个拳匪生事城市之科举试考5年。国中派遣特别使节往德国及⽇本谢罪。所有自海岸至京北之通道不设防,连大沽炮台一并拆毁。外国有在京北 馆使驻兵之权(后来卢沟桥事变时⽇军出现于京北近郊,则是引用此项特权)。国中两年之內不得输⼊军火。国中对各国赔款银4亿5000万两,大略为国全5年之财政收⼊。再加以应付利息,此数必至40年方可偿清(以后国美发起以赔款在国中兴学,有数国循例照办)。条约签定之后,帝俄占领満洲之一部分不撤兵,是为1904年至1905年⽇俄战争之导火线。 即仍在西安避难之⽇,慈禧太后已开始下诏改变方针。回京之后,她实际等于重新公布光绪之**,亦即4年之前她所嫉视之**。在某些方面她尚将其范围扩大。例如改官制,即成立內阁之11部,将以前各旧式部院裁撤归并(如陆军部辖以前之兵部及太仆寺,礼部辖以前之太常、鸿胪、光禄三寺)。国全科举包括殿试乡试概在1905年停止。又派遣考察团由亲王一人率领赴海外观察各国行政情形,准备立宪,定期召开各省及国全之咨议局及资政院。 此时太后无从了解国中纵在20世纪之末期亦难行使民权、组织民选府政、对选民负责,何况80至90年前。当中基本的困难已由本书一再指出:传统国中有如⽔中之鱼无从立即化为空中之鸟。其缺乏适应之能力尚超过満清之品格 ![]() ![]() 帝制结束,民国肇造 公元1908年11月14⽇,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驾崩。这离奇的遭遇似有暗算。虽说他已多时健康欠佳,她却健康活跃。事实上她在13⽇主持立宣统(本名溥仪,1908一1911在位)为嗣君,后者才3岁(可是也有她⾝体欠安的传说)。其实,內幕如何,已无关宏旨。宣统命中注定为国中最后一个君主。再3年而有华中民国,不仅満清⼊主267年至是终结,而秦始皇于西安创造之帝制共历时2132年,也成了历史上的往事。 医学博士孙中山,大⾰命家,看来曾希望实现他**之理想而不推翻清朝,否则他不会作上李鸿章书而盼望能见。到1**5年国中被⽇本战败之后,他才蓄意反清。他既是广东人,又谙英语,就容易和海外华侨接近。可是从他的回忆录上看来,他起先觅取支援仍至为艰难。 在1911年10月10⽇前孙曾发动推翻満清运动10次,每次失败都免不了人命牺牲。其中有些烈士尚为他切⾝的好友。他的⾰命会 ![]() ![]() ![]() 孙先生也写出:各方在八国联军后的反应给了他的⾰命行动新的力量,⼊ ![]() ![]() ![]() ![]() ![]() ![]() ![]() ![]() 新旧体制不衔接 民国成立后的20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孙中山将总统的职位让与袁世凯,他就是1**8年出卖光绪帝的人物,只因为他这时候还控制着満清的新式陆军,理论上还有打败⾰命 ![]() 在这十余年期间,国中有两个**府政:一在京北,由北洋军阀承接 ![]() ![]() ![]() 以上各种情节与景象有如万花筒,只在半个世纪之后才显示了它们历史上的一贯生。国中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现代体制需要所有因素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旧式的组织不以**为各部分总和之代表,反倒以一种道德上的力量自居,将各部分牵扯出来,也将它们的力量视作彼此相等而互相抵消。于是全体都立于一种微妙平衡的局面里保持表面上的宁静。这种新旧之间的不相融洽已在民国成立时看出。所以帝制必须取消。 ![]() 可是向“负”的因素反抗,本⾝并不能立即成为“正”的力量。我们确定国中的问题适于英文constitutional一字的解说。可是Constitiution固然可以译作“宪法”也可以解释而为一种品物之人⾝结构影响到它的 ![]() ![]() ![]() ![]() 我们读过无数记载,指出贿过,強制解散议会,或者公开违法的行动。可是在这段混淆的时代里,真正的悲剧是由军人出⾝的总统或总﹍理执政,其为好人坏人不说,当中无一个可以成为实际之強人。他们缺乏效能的主因在于财政。民国成立,所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传统之收⼊大宗为土地税,可是这用以维持旧式之衙门,为数过少而且分布过广泛,不能算数。其他的收⼊又当作向外借款和赔偿军费的抵押品。对內发行公债则无人认购,于是只有向外举债一途。谁愿向国中放贷?无非受外国府政支持的行银集团。这样一来,国中的领§导人看起来总是外国主子之工具而对自己本国民人跋扈嚣张。此中最好例子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谓西原借款。此事因接洽之⽇而得名,外表上之目的在充实国中实力以便加⼊协约国赴欧参战,实际情形则利及接收款项的人物,他们对內倾轧而符合了⽇人的意向。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人私军事力量可以在青⻩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可是这种办法全靠⾼级军官间的人⾝关系,也就很难在超出省区间的场合生效。于是“实力政④治”(realPolitik)更进一步, ![]() ![]() 军阀一般为带悲剧 ![]() ![]() 话说回头,军阀给国中之损害并非不严重。他们给国中经济的坏影响无可衡量。当⽇创造新社会的工作亟待着手,军阀之行动除有极少例外,大都具破坏 ![]() 有了“五四事件”他们找到了一条线索。“五四运动”则赋予他们行动一种意识上的支持。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是星期天。当⽇午后1时30分,3000个生学代表京北13所大学和学院集结于**门前威示 议抗凡尔赛和会将德国在山东所享特权划归⽇本。这种特权出目“势力范围”也是不平等条约中令人最不能忍受的部分。国中因1917年对德宣战与以后派遣劳工服役于场战,已站在战胜国一边,井且因为宣战而早已卸除了对德的条约关系。可是在凡尔赛,国中不仅无法分得任何胜利后果,反要将本⾝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満⾜另一战胜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发指。可是会议中将各项秘密条约公开时,国中的地位已动摇。过去劝说⽇本参战之各強国已事前各别保证作如是之转让。更使国中地位受损害的是,⽇本代表团当场公布以前东京与京北间所 ![]() ![]() ![]() 不久这消息即传遍国中。新闻界表示对生学同情,一时行游 威示罢工罢市如野火之燎原。京北 府政只好认错,被押生学开释,受指控之员官撤职,內阁也引咎解职。国中出席凡尔赛和会代表团则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山东问题终在1921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解决。国美总统哈定与国务卿休士召开这次会议,⽇本代表团取消战时的秘密协定。1922年签定九国公约,国中才算收回了山东主权。 今⽇生学 威示已是家常便饭,电视荧幕上重见叠出,confrontation(对抗)也成了常用语,我们已难回味1919年现代通讯尚在婴儿时代期间五四事件之非常 ![]() ![]() 这种行动成为可能,因有后面之 ![]() ![]() ![]() 知识气氛 在构成这知识气氛的工作中,贡献最多者为蔡元培。他自1917年以来是京北大学校长。以翰林编修的背景往德法两国留学,蔡元培在国中知识界有其独特地位。他也曾在民国府政里任教育部∕长。他在北大所聘的文学院长为陈独秀,陈也是前清获得举人地位以后才留学⽇本及法国。从事⾰命多年之后,陈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封面有标题.La。Jeunesse)。虽任北大教职,陈继续着他的编辑工作。《新青年》行销达16000份,在当⽇可算杰出。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自称受这期刊影响,而且曾在《新青年》发表文稿一篇。 在此杂志最为人称道的1919年一月号,陈独秀宣称他的指南针无上“赛先生”及“德先生”亦即科学与主民。这篇论文在国中的反响远逾于执笔者想象。陈独秀所称科学,着重于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他的科学方法坚持有组织而经恒的“不相信”与培 ![]() ![]() ![]() 在这杂志里有好几个作家尽力抨击时人认为“国粹”之传统道德。当中讽刺最力者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周树人早岁在⽇本学医.此时在教育部任佥事(科员)。当陈独秀以论文辩说时,鲁迅以短篇小说及短篇评论发挥他笔下专长。他的一段短篇小说,题为“弟兄”数年之前发表于其他刊物,最能表现他观察之尖锐及他对传统道德所持之刻薄态度。据评论家研究,事实上此文有若⼲自传成分。其中提及一个公务人员平⽇以笃于手⾜情谊见重于人,有朝发现他弟弟病重。在夜晚等候着医生上门诊治的时候,他心头感到如轴辘似的上下不定。他以为症象是猩红热,也害怕弟弟突然死去,自己无力资送三个孩子再搭着两个侄儿上学。医生诊断发现井非猩红热,不过是疹症,他也松了一口气。不过,夜间的紧张仍不能使他梦寐之间忘却。那晚上他梦见弟弟死去,他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而不及于侄儿。一个侄子吵着要去的时候他伸手给一个耳光。他看着侄儿満面流⾎而从梦中惊醒,仍不免汗流浃背, ![]() 李大钊也是《新青年》编辑委员,与陈独秀工作时接近。在北大他是图书馆长。李早年留学⽇本早稻田大学,从⽇本作家的笔下得与马克思思想接近。在《新青年》里,他发表了苦于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命的文章。他的立场表现出当⽇国中知识分子所遇难关:虽有无数理论上的选择,却缺乏一个实际上的方针以解决面前的问题。李大钊于是集合中外思想予以裁剪选择,构成他自己的一种系统。不过其结果并非一种无光彩的妥协。不像陈独秀,他没有放弃民族主义或家国主义;他也预料到国中的⾰命会扯上一种強烈的农民运动。他不规避暴力,而认为引用暴力去推翻一个以暴力起家而且用暴力作行政 ![]() 在这群思想家之间,代表国美的影响者为胡适。他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此时在北大为哲学教授。胡对五四运动主要的贡献为提倡⽩话文,以代替传统的文盲。他的 ![]() 与以前几十年比较,国中在1919年已更向前进一步。鸦片战争结束,这家国未做任何调整。即在自強运动期间向外学习,其范围也不外科技,仍限于与军备有关部分。百⽇维新虽然失败,维新人士至少已提议将全部府政机构一井改组。现在,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行动愈为切实。他们主张将国中文化上的因素全盘托出重新审定,必要时不惜清算,达到了国中人所可能主张之极点。我们提及“西方之冲击”(Westernimpact)时,只有采取宏观的立场才可能看出,以上“全取或全弃”(all-or-nothing)的反应,参观了不到时间成 ![]() 国民 ![]() 1919年5月4⽇之后,事实之衍进速度提⾼。国中**于1921年7月诞生。孙中山之政 ![]() ![]() ![]() ![]() ![]() ![]() 第一次国共合作维持了3年多。孙中山在1925年逝世,他在国中历史中最显赫的领§导人地位,经过一段明暗斗争,为蒋介石所掌握。他的北伐即开始于次年。在消灭军阀的过程中,这军事行动甚为成功,但是自1927年4月开始,蒋发动“清 ![]() ![]() ![]() ![]() 国美新闻记者艾萨克(HaroldIsaacs)称这段裂分为“国中⾰命之悲剧”这“悲剧”也可以由五四运动领§导人物之出处一眼看出。李大钊为**发起人之一,被张作霖于1927年拘捕后绞死。陈独秀也是**发起人,并且被选为第一任秘书长。因为1927年所受的挫折,他首先被 ![]() ![]() ![]() ![]() ![]() ![]() ![]() 从这剖面着来,即见问题之大非国民 ![]() ![]() ![]() |
上一章 中国大历史 下一章 ( → ) |
黄仁宇的最新历史小说《中国大历史》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中国大历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