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江山是李歆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秀丽江山 作者:李歆 | 书号:42204 时间:2017/9/28 字数:8568 |
上一章 后记 下一章 ( → ) | |
探讨郭圣通在受封贵人前的⾝份 先要申明,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只是就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做一番自己的看法和论述,有不同意见者大可拍砖—— 关于郭圣通的史书描述: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人也。为郡著姓。⽗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仪之德。更始二年舂,光武击王郞,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 建武元年,生皇子?。帝善况小心谨慎,年始十六,拜⻩门侍郞。二年,贵人立为皇后,?为皇太子,封况绵蛮侯。”(《后汉书?皇后纪》) 从这里不难看出郭圣通的家族关系――⽗亲郭昌,⺟亲是前任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号称郭主,舅舅是现任真定王刘扬,家里还有个亲弟弟郭况。 有很多人把郭圣通和三国曹魏时期的郭女王混做一人。 郭女王:(184年-235年)名?郑?字女王,安平广宗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郭圣通和郭女王虽然都做过皇后,却是不同时代的两个女人,完全不可混谈。 介绍完郭圣通的大致出⾝背景,接下来回归正题,在这里只是想探讨一下,郭圣通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由舅舅做主嫁给刘秀,从时间上推论,应该是在三四月份的样子。有很多人说这一场政治婚姻直接把刘秀的原配 ![]() ![]() ![]() ![]() 那事实到底如何呢?虽然最后登上皇后宝座的那一个人的确是郭圣通没错, ![]() ![]() ![]() “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郞,?十余万,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乃与扬及诸将置酒郭氏漆里舍,扬击筑为 ![]() 郭圣通与刘秀的婚礼排场的确不小,由史书描述可以看出,是刘秀亲往真定 ![]() ![]() 应该说这场婚姻算是隆重的,既有大媒刘植,又有嘉宾云集的盛大婚礼,如果由此推论郭圣通一举把 ![]() ![]() 婚礼过后没多久,刘秀便去打仗了,郭圣通也许是被留在了真定,随军的可能 ![]() ![]() 嫁给刘秀后没多久,郭圣通便有了⾝孕,按照史记书载,长子刘?出生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出生于几月份不可考。我之所以执着于刘?的出生⽇期,是因为在建武元年大致四月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值得推敲的事。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秀因为出去打仗,然后遭到伏击,最后从前线传到后方的消息是萧王同志不幸⾝亡。 这个消息一传回来,跟随萧王刘秀打天下的将士们就 ![]() “萧王北击尤来、大 ![]() ![]() ![]() 这个时候,吴汉的一句话很费人深思。安抚众将的言语不是把刘?抬出来继任王位,而是说刘秀的大哥刘?t的儿子还在南 ![]() 好吧,也许有人要说刘?小朋友这个时候可能还没出生,那么就算没出生,这会儿也该落胎在娘肚子里了吧。 汉人奉行宗族,讲究子嗣传承,不到万不得已,这一脉⾎统不会选择旁系。如果说郭圣通这个时候当真是嫡 ![]() ![]() 除非只有一个可能 ![]() ![]() 有人常常说刘秀薄情,有了新 ![]() ![]() ![]() ![]() ![]() ![]() ![]() ![]() ![]() ![]() 这么一看,如果 ![]() ![]() ![]() ![]()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埋怨一句,我说, ![]() ![]() ![]() 吴季子 年十岁通舂秋,上循其头曰“” ![]() ――选自《东观汉记?显宗孝明皇帝》 [注释] 上:光武帝刘秀 循:摩抚 吴季子:吴国季札—— 刘秀口中的“吴季子”是何人?—— “吴子使札来聘(1)。”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2)。何贤乎季子?让国也(3)。其让国奈何?谒也(4),馀祭也(5),夷昧也(6),与季子同⺟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舂秋公羊传》—— [作者小传] 本篇节选自《舂秋公羊传》。《公羊传》的始作者是战国时齐人公羊⾼,他受学于孔弟子子子夏,后来成为传《舂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舂秋》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公羊寿与齐人胡⺟子都合作,方才将《舂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颜师古说是公羊⾼,《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说法不一。但比较起来把定稿人题为作者更合理一些。今本《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舂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写作方法多以设问、自答展开传述。如本篇“吴子使札来聘”即是《舂秋》襄公二十九年经文中的一句,以下部分都是《公羊传》对这句话的“微言大义”所作的传述和解释。 [题解]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舂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对《舂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了吴国的地位。本文就是《公羊传》解释《舂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以事实说明公子札的贤、仁、深明大义,使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 [译文] (《舂秋》记载:)“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v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家国 ![]() 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舂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象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象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舂秋》笔法”)(王维堤) [注释] (1)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使者代表国君,他的⾝分应是卿;“小聘”则派大夫。 (2)贤:用作以动词。季子:公子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为字。《史记》称他“季札” (3)让国:辞让国君之位。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寿梦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辞,才立长子诸樊(即谒)。寿梦死后,诸樊又让位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止。 (4)谒:寿梦长子,一作“遏”号诸樊。《舂秋》经写作“吴子遏”《左传》、《史记》称“诸樊” (5)馀祭:寿梦次子,《左传》记其名一作“戴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舂秋事语》作“余蔡” (6)夷昧:寿梦三子。《左传》作“夷末”《史记》作“馀昧” (7)迮(zé责,又读zuò做):仓促。 (8)尚:佑助。悔:咎,灾祸,这里指亡故。 (9)谒(yè)也死:谒在位十三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在伐楚战争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县)。 (10)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记》误作十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t(mèi)卒,季札让,逃去。”认为季札是为让位而逃走的。 (13)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子,季札的异⺟兄。《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t之子”以《公羊传》为是。 (14)阖庐(lǘ闾):公子光即吴王位后的号,《史记》说他是诸樊之子,《世本》说他是夷昧之子。 (15)专诸:伍了胥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吴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公子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蔵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 ![]() (16)致国乎季子:把王位给季札。《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札之意。 (17)延陵:舂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18)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 (19)不一而⾜: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子虚乌有的“王莽撵刘秀” 说起光武帝典故与传说,除了一个“仕宦当作执金吾,娶 ![]() ![]()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 ![]() ![]() ![]() ![]() 最出名的版本是单田芳的《刘秀传》,那里头的刘秀被王莽赶到河北,一路难逃,狼狈至极。话说刘秀上河北是不假,可人家上河北不是去逃难的,⾝份上顶的可是汉朝大司马(三公中掌兵权)的官职,当然他手上其实是没兵权的,但至少初去河北时他可没那么狼狈。真正让他变成丧家之⽝的人,不是王莽,而是王郞。 王郞这人,在史书中记载原名叫王昌,人称王郞,冒名孝成帝的后代刘子舆,在河北集结势力。王郞的⾝份是真是假不作考虑,至少刘秀会在河北如丧家之⽝般一路往北逃难的始作俑者是他没错。而所谓的王莽同志,按照史记书载,早该在刘秀奉了更始汉帝刘玄之命渡⻩河持节北上前就挂了,尸首示众,⾆头都被人拔了,死得那叫一个凄惨啊。 王莽生前和刘秀没有直接接触,两人之间的联系那叫一个八竿子打不着。因为王莽在时,天下大 ![]() ![]() 王莽与刘秀最大的一次 ![]() ![]() ![]() ![]() ![]() ![]() ![]() ![]() ![]() ![]() 昆 ![]() ![]() ![]() ![]() ![]() 昆 ![]() 这里还要再顺便补上一个话题,很多人认为北上后的刘秀已经狼狈到姥姥家去了,也确实,他有那么一段时间被王郞的追兵追得连饭都没得吃,当时刘玄忙着迁都,也 ![]() ![]() ![]() ![]() ![]() ![]() ![]() ![]() ![]() ![]() ![]() 这场政治联姻,其实无关乎谁占了谁的便宜,刘扬也不是傻子,会⽩⽩把个外甥女嫁给刘秀,让“一文不值”、“一无所有”的刘秀占自己便宜。刘秀在刘扬眼中,就是一个世界五百強企业,而刘扬就好比一个行银总裁。行银会承诺巨额款贷的同时,也必然会要求受贷企业得是五百強啊。否则的话,谁又会理睬谁呢?刘扬不做这笔投资,自然有其他人争抢着做这个投资(当然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能保证百分百营利,投资失败的话也没法怪到任何人,只能说最后真定王的惨败取决于他在关键时刻太不懂进退)。在刘扬(集团)眼中,刘秀是个绩优股,在刘秀(集团)眼中,刘扬是宗室,宗室的名头怎么说都要比野寇来得正统和响亮,于是一拍即合,大家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而刘秀和郭圣通的婚姻,就成了这次合作的一份协议书。 有些人倒也想到了刘扬对这场联姻的功利 ![]() |
上一章 秀丽江山 下一章 ( → ) |
李歆的最新武侠小说《秀丽江山》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秀丽江山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秀丽江山是李歆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