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望月是刘心武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9 时间:2017/9/26 字数:6521 |
上一章 牙牌令中藏玄机(1) 下一章 ( → ) | |
“双悬⽇月照乾坤”这是《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情节里一句令词儿,历代许多读者都是马马虎虎地就读了过去,周汝昌先生却郑重地告诉我们,这里头隐蔵着一件公案,那就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出现了打算颠覆乾隆帝位的一股政治势力,他们以康熙朝的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为首,俨然组织起了“影子权政”图谋行刺乾隆,取而代之,那短时间的情势,比喻为“双悬⽇月照乾坤”真是恰切得很。 《红楼梦》并不是曹雪芹写的家史,而是一部含有⾼度虚构 ![]() ![]() 现在回过头来再读“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情节,就洞若观火了。岂止“双悬⽇月照乾坤”等几个句子有深意在焉。可以说,整个牙牌令的铺排,也就是从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年间曹家命运的显示与预言。曹雪芹先写的是贾⺟随着鸳鸯唱牌道出的令词。连续几句其实都是在概括曹家在乾隆元年的好景:“头上有青天。”乾隆一登基就大赦天下,曹原来没能赔补完的任上亏空一风吹了。“六桥梅花香彻骨。”曹家就仿佛终于走完了杭州苏堤上的六座桥,经历过严寒的考验,前面即是舂天,幸福生活的香气沁⼊骨髓。“一轮红⽇出云霄。”曹又能复官任职,怎么样地颂圣也不过分啊。最后一副牌凑成的是个“蓬头鬼”这兆头是否不大好?“这鬼抱住钟馗腿。”贾⺟有恃无恐。这当然也就是当年曹家老祖宗的实真心理的一种艺术再现。贾⺟说完,该薛姨妈说,她所说的几句可以视为乾隆二年里曹家以及相关姻亲的基本处境的投影:“梅花朵朵风前舞。”“十月梅花岭上香。”“织女牛郞会七夕。”“世人不及神仙乐。”尽管那一年的生活在这第四十回还没写到,但从第五十三回至六十九回的描写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大观园里众儿女不知盛席华宴终散场的憨痴,那恐怕也就是在乾隆二年的实真生活里一般曹家人的懵懂状态的反映。但是下面接着写的史湘云的令词,可就跌宕起伏了。她的第一句就是“双悬⽇月照乾坤”像曹家,还有史太君、史湘云所依据的原型李家,即使自⾝已经不想介⼊皇家的“⽇月之争”那弘皙也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定要他们⼊伙、內应的,因为他们几代之间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就像《红楼梦》里所写的贾府与北静王府的关系一样,不可能在这样的“双悬”情势下置⾝度外的。“闲花落地听无声。”既卷⼊,那就要暗中付出代价。“⽇边红杏倚云栽。”倘若弘皙真的得逞,那么,自己栽的这株“红杏”也就是所进行的政治投资,岂不就能赢来丰厚的回报吗?“御园却被鸟衔出。”这是暗喻,是政治押宝,但愿弘皙他们夺权成功!接着往下写,是薛宝钗的令词“双双燕子语梁间。”究竟听从哪一只燕子的命令?“⽔荇牵风翠带长。”被拖进“⽇月之争”受到牵连是无可避免的了!“三山半落青天外。”喻靠山冰蚀,终于失败。“处处风波处处愁。”从此以后那就是家无宁⽇了!这是七十回以后,特别是八十回以后故事的概括,并且也是所依据的生活实真里在乾隆三年以后曹家命运的缩影。 在三宣牙牌令的描写里,曹雪芹不仅以上述的令词概括暗示了书中贾家在“三舂”里的从盛到衰的过程(也是实真生活里曹家的命运轨迹),还在林黛⽟的令词里嵌⼊《牡丹亭》《西厢记》的句子,以埋下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借机“审问”训诫林黛⽟的情节;又通过刘姥姥的耝话令词引出下一回众人大笑的一段生动描写。曹雪芹最善于这样“一石三鸟”地驾驭文字,了解他的这一写作习惯也是我们阅读《红楼梦》应有的基功本。林黛⽟和刘姥姥的令词也都包含着卷⼊皇权斗争使得贾府终于“树倒猢狲散”的谶语玄机,特别是“大火烧了⽑⽑虫”一句。但在书中往下的情节里,贾府的太太姐小、公子哥儿却“商女不知亡国恨”地狂笑滥 ![]()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九月信 心武学友: 蒙你电话慰问,深感厚意。遇此突然之事(刘注:指其夫人逝世),自然心绪不佳,幸而频见津报屡刊佳作,令孩辈读听,增喜减忧,此近⽇之实情也。“双悬”句系李⽩原文, 暗指唐玄宗逃离,肃宗擅立之史迹,可加一注,更令读者信服。认识雪芹笔法的独特 ![]() ![]() ![]() 真理常常是在“少数”这一面。不必听“四面楚歌”(我已听了几十年!)可以多写写,编个小集,这些文章为“探佚学”增添力量光彩——即可喜的发展。现顾“全局”有能力识力从事此学科者除你与梁归智教授之外几乎无人可以列举。当然,有些人又会指手画脚,说短话长,甚至讥诮嘲讽——此类人不读书、不懂清史,更不能文(包括刊文与通信等文字)。要为红学探佚学留一轨迹,启牖后来之文士。 我现在正思索:“座上珠玑昭⽇月”的⽇月,也许与“双悬”的⽇月有微妙的奥秘关系。 暂写至此。专候 重 ![]() 盲友解味拜 壬午九月 新出的《红楼梦的百慕大》,广州版,有趣兴不妨觅阅一番,示我看法。又及。 《红楼梦》中的皇帝 《红楼梦》第一回便明文告知读者,此书所述的虽是“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所以书中虽写到“当今”即在世皇帝,那的确是个虚构的形象,无法与作者在世前的任何一位清朝皇帝对榫。 《红楼梦》里的这个皇帝,他在位时,前任皇帝还健在,他上面还有个太上皇。在第十六回贾琏讲述省亲之准的来历时说:“…当今自为⽇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清朝⼊关一统天下后,顺治、康熙、雍正都是死后才由一位儿子继位,谁也没有当过太上皇,只有乾隆,他在坐満了六十年帝位后,于公元1796年将帝位让给了他儿子嘉庆皇帝,但那时曹雪芹应已去世三十二三年了,无法得知也不必预见,所以,曹雪芹显然是故意让书中的皇帝上面还有太上皇,这样,他就做到了“真事隐”可以从容地讲“假语村言”写下“満纸荒唐言”了。 《红楼梦》第一回还通过“空空道人”的“思忖”再次申明其书“上面虽有些指奷责佞贬恶诛琊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查其文本,也几乎如此,如第二回写到贾雨村当了知府以后“虽才⼲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结果被上司参了一本“龙颜大怒,即批⾰职”体现出“当今”吏治的峻严;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及“当年贾代善临终上一本,皇上因体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更体现出“当今”的恩怀慈臆;第十六回更明颂“当今”的“至孝纯仁,体天格物”;第五十五回则 ![]() 惟一有间接“恶攻”之嫌的,是第十五接写“贾宝⽟路谒北静王”时,写到北静王将“前⽇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送给了宝⽟。第十六回又写到宝⽟将此鹡鸰香念珠“珍重取出来,转赠黛⽟”黛⽟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故事里的黛⽟大概并没听清那香念珠的来源,所以其对香珠的亵渎还不一定是有意地“犯上”但著书人作这样的叙述,大有肯定黛⽟的娇嗔做派之意,却是“该当何罪”?!细想起来,那北静王将皇帝的赐物随便赠予一个啂⽑未⼲的“无职外男”已属悖逆,因此,著书人心中对皇帝究竟是否真的充満“眷眷无穷”的崇敬,实可怀疑。 这都还不是值得深⼊探究的地方。真正值得一再玩味的是第十六回开头的描写:一⽇宁荣二府正齐集庆贺贾政的生⽇,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宮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人不知是何消息”手忙脚 ![]() ![]() 康熙一朝,曹氏备受恩宠,享尽荣华富贵,所以折 ![]() 罪”甄家“才来了几个女人,气⾊不成气⾊,慌慌张张的”他们到了贾府上房“还有些东西”(显然是寄顿隐瞒的财产);虽曹家的事在小说中化为了甄、贾二家,这情节是源于康熙死后曹家的实际遭遇,当无可争辩。小说中所写的贾府,相当于康、雍 ![]() ![]() ![]() ![]() ![]() ![]() ![]() 特别有趣的是,第十六回写到贾府大管家赖大从宮里赶回来向贾⺟报信,是这样说的:“小的们只是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宮去了…”也就是说,贾政在这样一桩大事发生之后,并未回家,便赶往东宮即太子的居所见太子去了!这里的“东宮”所影 ![]() ![]() 曹家在雍正一朝遭受到沉重打击,但也还不是一塌糊涂败到了底,在乾隆之初,还曾小有起⾊,甚或颇为中兴,但没过多久,就彻底败落了“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净!”折 ![]() 但曹雪芹著《红楼梦》绝不是为了“骂皇帝”或“反皇权”他的思想,超越于这个层面之上,他写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尤其是许多美丽的青年女子被毁灭的悲剧,他把我们的思绪,引向带有终极 ![]() 这是真的:我们今天不云作者痴,我们努力地品其中味,但这“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我们几时得以真解其味! |
上一章 红楼望月 下一章 ( → ) |
刘心武的最新综合其它《红楼望月》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红楼望月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红楼望月是刘心武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