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心武是刘心武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是刘心武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8 时间:2017/9/26 字数:9581 |
上一章 母亲放飞的手 下一章 ( → ) | |
在內心的感情上,我曾同⺟亲有过短暂然而尖锐的冲突。 那是一直深埋在我心底的,单方面的痛怨。⺟亲在世时,我从未向她吐露过。直到写这篇文章前,我也未曾向其他最亲近的人诉说过。 ⺟亲的磁场 1988年仲舂,我曾应邀赴港,参加《大公报》创办50周年的报庆活动。期间,我去拜访了港香一位著名的命相家,我们是作为文友而 ![]() 1988年那回,我们见面时,他不仅给我算了后半生的总走势,还给我列出了流年命势,近五年內不精确到月。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预言,竟都一一应验。这且不去说它,最让我听后心旌摇曳的,是他郑重地说:“你这一生中,往往连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你是笼罩在你⺟亲的強烈而又无形的影响之中,相对而言,你⽗亲对你却没有多么大的影响。”他这是在挪用弗洛伊德那“俄狄浦斯情结”(所谓“恋⺟弑⽗情结”)吗?这位命相家朋友,他的命学资源,是中西合璧的,单告诉你,他说得最流利的语言,除了粤语,便是法语,其次是英语,书房里堆満了哲学书,包括外文的,你就可知他并非一般的“江湖术士”者流。因此他对我说这话,显然也并不是简单地套用弗洛伊德学说。他确是一语中的,我的心在颤抖中大声地应和着:是的。也许我并不那么情愿,但每当我在生活的关口,要作出重要的抉择时,⺟亲的“磁场”便強烈地作用于我,令我情不自噤地迈出步去。 ⺟亲的爱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亲⾝边,但也仅是“到此为止”我读张洁在她⺟亲去世后,以全⾝心书写的那本《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产生出一种类似嫉妒与怅惘的心情。不管有多少艰难困苦,不管相互间爱极也能生怨,她们总算是相依为命,濡沫终老,一个去了,另一个在这人世上,用整整一厚本书,为她立下一座丰碑。去者地下有知,该是怎样地欣悦! 而我和⺟亲生活在一起时,因为还有⽗亲,有兄姊,他们都很疼爱我,所以,我在浑噩中,往往就并未特别注重享受⺟爱“最疼我”的也许确是⺟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1942年,抗⽇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亲在四川成都育婴堂街生下了我。当时⽗亲在重庆,因为⽇寇机飞经常轰炸重庆,所以⺟亲生下我不久,便依⽗亲来信所嘱,带着我兄姊们回到偏僻的老家——安岳县——“去逃难”直到抗战胜利,⽗亲才把⺟亲和我们接回重庆生活。 雾都重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形成了一个模糊而浪漫的剪影。我童年和少年时代记忆真切而深刻的,是京北的生活。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亲在京北的—个家国机关工作,他去农村参加了一年土改,后来又常出差,再后来他不大出差,但除了星期天和节假⽇,他都是早出晚归,并且我的哥哥姐姐们或本来就已在外地,或也陆续地离家立独生活,家里,平时就我和⺟亲两人。 回忆那十年的生活,⺟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反正有得穿,不至于太糟糕,冬天不至于冻着也就行了。用的,如家具,跟导领们比,实在是太耝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亲的朋友们——都是些见过大世面、吃过⾼级宴席的人—— ![]() ![]() ![]() ![]() 就在⺟亲那样的养育下,我⾝体很快地早 ![]() ![]() ![]() 在我来说,那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桩事。在我⺟亲来说呢?“养兵千⽇,用兵一时”难道她不欣喜若狂吗? 不,⺟亲或许也 ![]() ![]() ⺟亲1988年病逝于成都。她遗下一摞⽇记,1958年是单独的、厚厚的一本,几乎每天没有间断,里面充満许多我家的琐事细节。我找来找去,我的文章第一回印成铅字这桩在我来说是“天大的一事”她硬是只字未提。 我的⺟亲是个平凡之极的⺟亲,但她那平凡中又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她对我的那份爱,我在很久之后,都并不能真正悟透。 别样的爱 1959年,我在⾼考时失利。后来证实,那并非是我没有考好,而是另有缘故,那里面包括一个颇为复杂的故事,这里且不去说。我被京北师范专科学校所录取,勉勉強強地去报了到。 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內,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觉睡。固然学校是要求住校的,而且师范院校吃饭不要钱,但那里也有某些不那么特别要求进步,家庭也不那么困难的生学,几乎天天跑回家去,放弃学校的伙食,跟我一个班的一位同学就是如此。 我満以为,⺟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并且也不曾设想过我会耍赖——她明⽩无误地要我去住校,告诉我到星期六再回家来。我服从了,心里却十分地别扭。 那时,经历过浮夸的“大跃进”家国进⼊了“三年困难时期”学校里的伙食可想而知,油⽔奇缺。⺟亲在家虽也渐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亲靠级别终究还有一些食油和⻩⾖之类的特殊供应,加以⺟亲常能“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说把北方人往住丢弃的鱼头、猪肠制作成意外可口的佐餐物品,所以星期⽇回到家里,那饭菜依然堪称美味佳肴,这样再回到学校食堂,便更感饥肠难畅。 ⺟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那虽只是个专科学校,平心而论,一般的书蔵还颇丰,因此也渐渐引得我⼊了 ![]() 不过,⺟亲每月给我的零花钱,在同学中,跟他们家里所给的比,还是属于多的。因此那时我在同学中,显得颇为富有,有时就买些伊拉克藌枣(那是当时市面仅有的几种不定量供应的食品),请跟我相好的同学吃。 1960年舂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亲也随他去。我呢?⽗亲和⺟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京北。我当然也并不以为自己应当随他们而去,毕竟我已经是大生学了,问题在于:京北这个家,具体地说,我们的这个宿舍,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一间? 那一年,⽗亲他们机关奉命调去张家口的还有另外几位,其中有的,就仅是自己去,老伴并不跟去,京北的住房,当然也就保留。很多年后,还经历了“文⾰”的动 ![]() ![]() ![]() 在我家,在我的问题上,⺟亲是绝对的权威。倘若⺟亲提出应为我留房,⽗亲是不会反对的。⺟亲此举也令邻居们大惑不解,特别是,他们都目睹过⺟亲在饭食和订阅报刊上对我的惯纵,何以到了远比饭菜和报刊更重要的房子问题上,她却忽然陷我于“无立锥之地”这还算得上慈⺟吗?! ⽗⺟迁离京北、去张家口那天,因为不是星期⽇,我都没去送行,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听课。到了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京北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那一天,我还没満18岁。 我想一定会有人笑话我:十七八岁开始立独的人生,这有什么稀奇!在1949年以前的岁月里,有的人15岁左右就参加⾰命了!而“文⾰”当中,多少青年人上山下乡“老三届”里最小的一批(“老初一”),他们去揷队或去兵团时顶多16岁。是的,我也曾在心底里检讨过自己的娇懦与卑琐,所以一直不敢袒露那一阶段的心曲。但现在时过境迁,我已年过半百,自己对自己负全责的生活磨炼,也堪称教训与经验并丰,因之能冷静地跳出自己,从旁来观察分析我从少年步⼊青年,那一人生阶段的心理成 ![]()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历程又往往可以从大体上来归类。在1949年以前的年代里,很多青年人参加⾰命,或是因为家里穷得没饭吃,或者是家里小康或大富,自己却觉得窒闷,因而主动投⼊⾰命,离家奋飞。而“文⾰”中最大多数的知识青年,他们的离家上山下乡,是处于一种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还是混沌的状态,总之要随风而去的嘲流之中。但是在相对来说不仅小康而且亲情浓烈的家庭里,在相对来说属于和平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就很容易因为娇惯与溺爱子女,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立独生活的 能力,甚至于到了该将他们“放飞”的时候,还不能毅然地将他们撒出家去,让他们张开翅膀,开始相对立独的人生途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小家庭都面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并不那么简单的问题,结果是出现了很多心 ![]() ⺟亲将我们放飞 其实我也在不少文章中写到过⺟亲,只是没有像张洁那样,专门写成一本书。我回忆过⺟亲的慈蔼,她的宽于待人,她那让我回忆起来觉得简直是过了分的诚实,以及她因体胖行动起来总是那样地迟慢,还有她对《红楼梦》中人物与细节的如数家珍,她几十年如一⽇地坚持记⽇记。她曾在一篇⽇记里用这样的句子结束了全家的颐和园之游:“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这在外人看来一定觉得极为平常的文句,在偷看它的我(那时11岁)来说,却经历了一次情感与诗意的洗礼… 可是在我对⺟亲的回忆里,不可能有相依为命、携手人生的喟叹,不是因为家贫难养,不是因为我厌倦了⽗⺟的家要“冲破牢笼”(我的情绪恰恰相反),甚至也不是因为社会的大形势一定要我和⽗⺟“断脐”(固然那时阶级斗争的弦已越绷越紧,却并没有影响到我的起码是“适当地靠⽗⺟”比如说希望⽗⺟离京时为我“留房”),而是因为⽗⺟一致认为,特别是⺟亲的“义无反顾”要我从18岁后便扇动自己的翅膀,飞向社会,从此自己对自己负全责,从自己养活到自己筑窝,自己去娶 ![]() ⽗⺟对待我们每一个子女,都是这样。我大哥1949年前就离家参加了解放军,二哥十六七岁便离家求学,学造纸,1950年分配到延边一个屯子里的造纸厂当技术员,另一个哥哥大学毕业也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姐姐也是一样。总之,我们全都在20岁前,便由⽗⺟坚决地放飞。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在假期,当然也都回到⽗⺟家看望他们,他们后来也曾到过我们各自的所在。我们的亲情,不因社会的动 ![]() 可是⽗⺟,特别是⺟亲,在“子女大了各自飞”这一点上,坚定 ![]() ⺟亲可以离开子女,却不能离开⽗亲,除了抗⽇战争期间,因“逃难”⺟亲一度与⽗亲分居,他们两人在漫长的生涯里,始终厮守不弃。1960年,⽗亲调到张家口,那是“口外”其艰苦可想而知。有人劝⺟亲,留在京北吧,政策未必不允,而且,过些年⽗亲也就该退休,正好可以退回京北家中,何况京北有我,师专毕业,分配都在京北,正好⺟子相依,岂不面面俱到?⺟亲却绝无一分钟的动摇,她一听到调令,便着手收拾家当,随⽗亲到了塞外,在那里经历了“文⾰”的洗礼。其间该军校所有教员一律下放湖北⼲校,就有某些随军家属,提出自己有立独的户口,并非军校工作人员,要留下来安家,经动员无效,也只好安排。 这样后来军校彻底“砸烂”时,一些教职工,反得以回到未下放的家属那里,生活条件较为改善。但我⺟亲照例绝不作此考虑,她又是连一分钟的迟疑也不曾有,坦然地随⽗亲上了“闷子车”一路席地而坐,被运到了湖北⼲校…对于⺟亲来说,夫妇是不能自动分离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也无论哪怕是暂短的分离可能带来某种将来的“好处”她都绝不考虑。那真是无论径花锦路,还是刀山火海,只要一息尚存,她都要与⽗亲携手同行,在每个可能的⽇夜。这是封建的“嫁夫随夫”思想吗?这是“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吗?或许,这仿佛老燕、劳燕双飞,是一种优美的本能? 把⺟亲的绝不能与⽗亲分离,与她对成年子女的绝对放飞,相合来看,现在我意识到,这样的⺟亲,确实很不简单。或者,换个说法:这本是一种最普通的⺟亲,但,起码在我们现在置⾝其间的社会环境里,反倒不是那么普通了。以我的“政治嗅觉”直到1966年舂天,我还是万没有料到会有一场急风暴雨式的“产无阶级文化大⾰命”迫在眉睫。 我在京北一所中学任教,当时不到24岁,却已经有了近五年的教龄,教学于我颇有驾轻 就 ![]() 就在那个舂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 ![]() ![]() ![]() ![]() ⺟亲很快给我寄来了包裹,里面是一 ![]() ![]() ![]() 这就是我文章开头所说的,与⺟亲的一次內心里的感情冲突,睡在换上⺟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 当然,在那样的岁月里,这是很细微很卑琐的一件事情,何况很快就进⼊了“文⾰”时期,这对⺟亲的不悦,很快也就沉⼊心底,尘封起来了。 在“文⾰”过去以后,因为偶然的原因,⺟亲在关于那 ![]() ![]() 也曾有几回,在⺟亲面前,话到嘴边,几乎就要问出来了,却终于又呑了进去,呑进去是对的。也曾设想,是⺟亲当年一时的幽默,⺟亲诚然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她同时又是一个从不拿政治词语来幽默的人。 现在我才憬悟,⺟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在这种事情上,她与我已是“两家人”当然她乐于帮助我,但那确实是“发扬雷锋精神”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立独解决”回想起来, 自那以后,结婚以前,我确实再没向⺟亲伸过这类的手,我的 ![]() ![]() ⺟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抚爱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蔵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舂晖!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亲于1978年突发脑溢⾎逝世。⽗亲逝世后,⺟亲在我们几个子女的家里轮流居住,她始终保持着一种立独的人格尊严,坚持用自己的钱,写自己的⽇记,并每⽇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在与子孙辈 ![]() ![]() ![]() 1988年深秋,⺟亲因⾝体极为不适,从二哥家进了医院,她坚持要自己下 ![]() 在我们子女和她疼爱的孙辈都到医院看过她后,她在一天晚上毅然拔下护士给她扎上的抗衰竭点滴针,含笑追随⽗亲而去。她在子女成年后,毅然将他们放飞,而在她丧偶后,她所想到的,是绝不要成为子女们的累赘,在她即将进⼊必得子女们轮流接屎接尿照顾她病体的局面时,她采取了不发宣言的自我安乐死的方式,给自己无愧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清慡的句号。 静夜里,忆念⺟亲,无端地联想到两句唐诗:“唯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昅。”那本是人唐钱起为⽇本僧人送行而写的。营造的,是—个法舟在海上越飘越远,那舟窗中的灯,却始终闪亮在诗人心中的意境。我却觉得这两句诗恰可挪来涵括对⺟亲的忆念。她遗留给我的明心之灯,不因我们分离的时⽇越来越长而暗淡熄灭;恰恰相反,在我生命的途程中,是闪亮得愈见灿烂,只是那明心之光润灵无声,在一派肃穆中伴我始终。 |
上一章 我是刘心武 下一章 ( → ) |
刘心武的最新综合其它《我是刘心武》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我是刘心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我是刘心武是刘心武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