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子是还珠楼主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铁笛子 作者:还珠楼主 | 书号:41003 时间:2017/9/18 字数:9654 |
上一章 三 访侠 下一章 ( → ) | |
杨昌寿想了一想,微笑答道:"多谢老夫子的盛意,昌寿为民请命,有心无力,十年读书全无用处,此时业已醒悟,觉着在此情势之下,无论官大官小,除却昧着良心![]() 先在景泰任上,我虽觉着遇事不能顺心放手,还不像现在这多管头。⾝为地方官,一个庙会都噤不了,这官做它作什?假定暂忍一时,照府尊老年兄所说,等自己做了大官再照心愿行事,恐也未必有此指望。再听老夫子一说,想起这几年来做官的经历和一切官制法令,以上凌下,不问是非善恶,均要 ![]() "我既不能做那⽇常违背良心、专做应声虫、已结上官、 ![]() ![]() ![]() ![]() ![]() 另一幕宾也赶了来,知他出了名的书呆子,从不派什官差下乡,遇到官事都是轻车简从,带上两三人。稍小一点的事都是自往审问,轻不押人。无事便往民家串门,随便闲谈,一点官威没有。民人十九和他相识,亲如家人,无话不谈、甚而做过坏事的人都不隐瞒,只要对方直言无隐,不加欺骗,从此不犯旧恶,决不过问。前在酒泉任上做了三年县官,闹得衙中差役纷纷辞退,他也从不利用官法強留。并说,照我这样做法你们无法作弊,当然要谋生路,去只管去,到了乡间如敢倚仗官势和旧⽇恶习欺人,只比常人还要加倍治罪。结果闹得衙中人都光走。后被百姓知道,争先自往轮流应役,偶然坐堂问案,都是乡民充当临时差人,官司和解的居多。 他也政简刑轻,极少坐堂,难得用到差役,无关重要的事都是两造自来,连他一起坐在堂前石阶或是花树之下评理,均各心服意満而去,至多两三堂便可完结。监牢中常时空无一人,偶有个把不老实的刁民与人兴讼,噤不住站堂的临时差役和旁边观审的都是当地百姓,是非曲直、虚实真假多半晓得,官又聪明细心,善于开导,众人对官亲热爱护,均敢说话,稍微一问立时分晓。人都对他敬爱,"不忍欺骗,遇到田里有什出产,常时成群结队与他送去,推辞不掉,便合在一起大家平分,或是官民同乐。遇到年节令时聚在一起,⾼⾼兴兴饮食说笑上一天。可是他那么一个小县,从来无人欠粮,从到任半年后便没有了盗贼,官与民简直成了一家。 调任之时民人说什么也不让走,后经再三劝告,说景泰旱灾已成,上宪为他善于办赈,特地调去,还要回来,结果仍是偷偷溜走才得起⾝。到了景泰,地方虽然要大得多,做法也与前不同,官与民仍是成了一体。最难得是旱灾之后跟着一场大⽔,除上流决口⽔来太快,当时淹死的人而外,真饿死的简直没有几个,清官能吏之名全省皆知。自己早料这类人刚直倔強,未必听话。东家和抚台偏因一时好奇,想试试他的本领, ![]() ![]() 昌寿只有一子,随衙读书,年才十五,名叫杨沂。本意⽗子二人同返间中故乡,余均遣散。前说四人,幕宾年老思乡,拿了程仪挥泪而别。新用两人家在本地,虽感主人恩义,此去回乡无事可做,经昌寿一劝,也都送出郊外为止。昌寿做了将近十年的官所积只二百多两银子,那一千两程仪老幕宾最多,送了六百,新用两人每人五十两,只那长随名叫时和,昌寿所送三百两银子虽然收下,毫未推谢,人却说什么也不肯离去。昌寿因他十年相随,教他读书颇多,文理通顺,颇有才⼲,又会一点武艺,不愿耽误他的前途,始而婉言辞谢,后并假怒坚拒,时和似因昌寿使其难堪,一怒而去,走时人都未见。 杨沂觉着此人不应如此,昌寿叹道:"我儿你哪知道,此人是个⾎ ![]() ![]() ![]() 因老家是在四川间中左近,归途是由省城东南起⾝,想经陇西天⽔再由秦岭⼊川。 这⽇行经巩昌府,想起前在景泰任上 ![]() ![]() ![]() ![]() ![]() 可是此人神通广大,每次由外回来定必带有大批钱米,赈粮从未断过,自己只照他所说专心领头调配,官民合力一同理办。內有两个劣绅表面捐助,暗中侵呑,哪知对方神目如电,无论何人稍微舞弊立时知道,暗中警告,不消多⽇,好人固是格外出力,坏人也都敛迹悔过,改变过来。表面虽说官家出面领头劝募办赈,为此还得了极好名声,受到上司嘉奖,民心敬爱,实则此人出力最多。尤其是他由各地捐募来的银米财物,为数之多说起惊人,每一想起,书生无能,因人成事,坐享虚名,便觉惭愧。 爱子杨沂对于此人更是五体投地,敬若天神。因见武功真好的人有这大用处,对于儿子练武也就不再噤止,未次相见本有拜师之意,不料大⽔刚退,灾情大减,民人在他指点之下好些都在重建家园,开垦荒地,眼看人心快要定安,此人忽然失踪。隔不一月官差便来捉人,说他是个有名飞贼,幸而事前因他不肯说出名姓,老百姓背后不是叫他恩人,便是取上好些外号,看去貌不惊人,⾝无长物,所捐财物偏是那么来得容易,为数又多,更不肯和人见面,心早生疑,并还受过他的嘱咐,事前有了准备,老百姓又对他爱护,假作痴呆,将来的官差软硬兼施挡退回去,由此便未见面。民人绝口不谈,连自己暗中访问都不肯说实话,也不知重伤养病的话是真是假。 调任首县之后,上司几次探询,都照预先想好的话回复,虽未怈漏他的真情,始终不知下落。爱子却说此人决不会死,屡次想往寻访,均恐走怈机密,于他不利, ![]() 定安乃省城通往天⽔平凉的要冲,商市繁盛,农产丰富,更是枸杞、大⻩、甘草等有名药材出产转运之地,民人大都能够求得⾐食,⾚贫极少,为甘肃省內有名富裕之区。 七里庄人家甚多,当地本年年景独好,将近秋收时节,村镇之中热闹非常。周兴渭虽是一个老翰林,为全县最负盛名的人物,但他世代耕农,到他这一辈方始读书,居然点了翰林,这样小地方自然当成一件天大喜事。但他做了十年小京官,虽然回乡,并未发财,田地一亩也未增多。全家老幼八九口,三四十亩田园由他领头躬耕自给,居然小康之家。 平⽇绝口不谈时事,地方官府对他先还尊重,因其家道寒素,向不倚仗绅宦科名出⼊官府管人闲事,刚回家两年还长了两年书院,近年索 ![]() 本是多年不见的老友,久别重逢,再一谈到各人辞官经过和満肚⽪不合时宜的愤气,越觉志同道合,相见 ![]() ![]() ![]() ![]() 等将前事谈完,回到周家挑灯剪烛重作夜话,昌寿这才说起寻访隐名异人飞神子之事。刚一开口,兴渭原有一子一女,都是十六七岁,比杨沂稍微年长,也在一旁陪坐,闻言两小兄妹首先匆匆赶出。杨沂见他二人神⾊惊惶,觉着奇怪,假装走动,跟出一看,周家门外甚是宽敞,只环着一道半人多⾼的花篱,左边是一座瓜架,搭得颇⾼,绿茵茵的,右侧房后环着一条小溪和一片稻场,再过去有十几株大树,一条⻩牛正在静静的吃草。篱外大片空地也立着二三十株大树,树林过去便是一条河岸,通往相隔半里庄镇上的一条道路。沿河南岸都是老槐⾼柳之类。七月底边的天气,秋暑未退,蝉噪之声到夜方息,方才宾主对饮便在那两株大树左近,这时下弦半钩残月刚挂林梢,一阵接一阵的凉风由田野中吹来,甚是凉慡,到处静 ![]() ![]() ![]() 杨沂见两小兄妹先借花篱掩避,一东一西两面张望了几眼,方始装着看牛,同往左侧林中转了一转,看意思好似留神房后有无外人窥探,并向隔溪邻家门外乘凉的人问答了几句方始走回,表面装作从容,心中仿佛有事,处处留意光景。以前曾听时和随时指教,未便跟出,在花篱內装看天⾊,暗中留意看了一阵。正要回转,周芸已似警觉,和乃兄耳语了两句,便同赶回,笑说:"我们前往看牛,杨世哥想必怕热,我们不比老年人怕受凉,田里事情已完,只等收割,我去端点椅子出来,就在门外树下乘凉谈心可好?" 杨沂想听异人下落,心料⽗亲话将说完,主人神气好似有点知道,意 ![]() "多谢世哥世姊,今⽇天气凉慡,小弟不热。"周勤人已走近,忽改低声说道:"杨世哥,可由年伯和家⽗谈天,我们借着乘凉在外面留神察看要好得多。但是年伯所说的话一时不可提起,明⽇我们看好无人之处再行详谈就知道了。"跟着又故意⾼声说笑,请杨沂只管随便,不要客气。杨沂还未及答,忽听昌寿呼喊,进去一问,昌寿开口便说: "那位异人树下強敌,內中一位并为所伤,我们非但以后不可随便提说,还要格外小心。 你到外面和二位世兄世姊乘凉闲谈,我和周老年怕还有话商议,此事不可再提,明⽇自会让你知道。"杨沂见二老都是那么神情紧张,面带愁愤之容,暂时只得退出。二老一直谈到夜深方始上 ![]() 原来定安东北会宁县地当祖厉河上流,物产丰饶,比定安还要富⾜。照例越是这类地方富人越多,也越易发生不平之事。昌寿前听周兴渭所说异人便是其中之一。先是两县 ![]() ![]() ![]() 中间有两家富豪见他那样伶俐,年才十一二,长得和十五六岁一样,一个小人,百多斤的⽔桶挑了就走,做起事来又⿇利又勤快,从不偷懒,几次想要将他收去做书童,他都不肯。內有一家是个小地主,年老无后,还想收作义子,他也坚拒。先两家富人恨他不识抬举,告知全村的人谁也不许用他,以为旺子没有吃的必要屈服,哪知旺子竟是硬到底,年纪又长了两岁,体力越发健強,善于爬山,见人都往当地山中采那野生药材,跟着学样,有时并还掘点山粮,打上一两只小的野兽,去往别村贩卖。虽然生活比放羊劳苦,照样可以度⽇,反倒多了一⾝⾐服。 当地民风诚朴,居民都与他⽗⺟相识,本不以那两家富人为然,加以平⽇用惯,人去之后好些不便,又恐小小年纪为山中蛇兽所伤,一面去向富人求情,说他 ![]() ![]() 旺子正在咬牙狠心,想几时能够长大,遇见好人识几个字,学点本事,不受人欺,多么快活。这年觉着再有两三月人已十三,老长不大,老遇不到好人,以前想往那两个富家书房外偷听先生教书,先记下来,等把书得到再去认字,听了没有两天便被人赶走,內中一家始而非打即骂,后又強迫为奴,实在可恶。不久便发现那些读书的小相公无一好人,教书的老夫子说话走路都是那么头摇晃脑,不知怎的看不顺眼,人家又赶得紧。 心想:我就把书读成,和那先生一样,连路都不会走,说出的话也叫人听不懂,有什意思?读书之心虽然冷淡下来,但这两家财主听说都由他爹读书做官才有这片家业,那些儿女走将出来也是吃得好穿得好,出起门来却跟着几个大人,明和我一样都是小娃,可是无论什事,或是要什东西,那几个大人全听他的招呼,非但没人敢欺他,看谁不⾼兴还要欺人,随意打骂,自己便无缘无故被这两家狗种打骂过几次,故意把羊赶得満山 ![]() ![]() ![]() ![]() ![]() 旺子正在悲痛,平⽇相识、常找他做零工的吴四老爹忽然寻来,说:"那三家恨你不知好歹,不许用你,我们已经托人求下情来。你小小年纪在山中采荒,实在可怜,还是回去的好。如今我和几家同村的人也都说好,谁家有事你帮谁做,也不算是长工,由我们这几家大伙供你吃的,每年冬夏还可寻一⾝旧⾐服与你换季,你看如何?"旺子虽然年幼,颇有心思,常听村人传说,有两个采药人在山中遇仙之事,起初先想做人实在无什意思,穷人一年忙到头,无⾐无食,富人手脚不动,吃穿都好,还要打人骂人,把人送官治罪。像这样的财主,便照⽗亲临终所说,大来能够做到⽩吃⽩用⽩欺负人,还不讲理,岂不和张家一样?众人表面不敢开口,背后提起人人咒骂,就做财主有什意思? 看来还是成仙学道最好。第一不受人欺,也不怕穷,谁要倚势欺人不公不平,我就杀他,叫这些财主们变成好人,再帮穷人的忙,使他变成财主,这有多好?不料用尽心思,时刻留意,把整座华家岭和附近的深山全部寻遍,非但神仙影子不曾寻到,而且平⽇所闻那些山洞又脏又黑,污秽嘲 ![]() 否则,既是神仙,便应公平讲理,眼看许多恶人为何不问,只听有钱人信奉神仙,升官发财,从没听说神仙给他什么报应。所说不论真假,神仙放着许多穷苦的人死而不救却是真的,似此重富轻贫,真有神仙我也不做。何况近来越想越无此情理,心便冷了下来。 自己老想成家立业,做一好人,偏又不知如何做起。为了穷苦,连想读两句书都办不到,连平⽇几个相识的农家都因财主作对断了来往,无家可归,连住的一个土崖洞都不能明目张胆公然回去常住在內。正在悲愤头上,忽有相识人寻来安慰劝说,寄与同情,当⽇又正大 ![]() ![]() ![]() ![]() ![]() 这⽇旺子想起明早二月十五年已十三,老是为人牧羊,如何才能上进,想起愁烦。 早起赶了一群羊正往山口走进,忽在无意之中打到两只野兔。自从村人公用之后,人都喜他勤谨,旺子又有心计,把年下主人给的两三百个喜钱和平⽇采药所得凑在一起,买了一把尺多长的快刀和一 ![]() ![]() 旺子一直梦想掘得一株像别人传说生具狗形的枸杞,发个小财。初进山口时,为想心事烦闷,无意之中在一老树 ![]() ![]() 旺子回顾,见芦棚下面坐着一个穷汉,年约三四十岁,⾝穿一件青布⾐,貌相清瘦,两眼却是黑⽩分明,比常人明亮得多。 ![]() ![]() 穷汉把眼一翻,怒道:"你这小娃怎没规矩?我比你年长得多,如何喊我大哥?实对你说,我由前⽇起还未吃过东西,本想向店家赊点酒食,无奈时光大早,没有什么吃的,吃了几杯空心酒,正在难过。我吃得多,一只兔子不够,你不请客拉倒,你如请客,两只兔子全数送我下酒,再将你 ![]() ![]() ![]() ![]() |
上一章 铁笛子 下一章 ( → ) |
还珠楼主的最新武侠小说《铁笛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铁笛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铁笛子是还珠楼主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