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虚经是列子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冲虚经 作者:列子 | 书号:39932 时间:2017/9/8 字数:6847 |
上一章 04章 仲尼(译文) 下一章 ( → ) | |
孔子在家中闲坐着,子贡进来侍候,见他面带愁容。子贡不敢询问,出来告诉颜回。颜回便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听到了琴声,果然把颜回叫了进去,问道:“你为什么独自快乐?”颜回说:“老师为什么独自忧愁?”孔子说:“先说说你的想法。”颜回说:”我过去听老师说:‘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规律,所以就没有优愁。’这就是我快乐的原因。”孔子的脸⾊变得凄然,然后说:“有这话吗?你把意思领会错了。这是我过去的话,请以今天的话为准。你只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而没有忧愁的一面,却不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有很多忧愁的另一面。现在告诉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看法:修养自⾝,听任命运的穷困与富贵,懂得生死都不由我自己,因而心虑不会被外界改变和扰![]() ![]() ![]() 陈国的一名大夫被派到鲁国去访问,以人私⾝份会见了叔孙氏。”叔孙氏:“我国有一位圣人。”陈国大夫问:“不就是孔丘吗?”叔孙氏说:“是的。”陈国大夫问:“怎么知道他是圣人呢?”叔孙氏说:“我经常听颜回说:‘孔丘能放弃心灵而只用形体。’”陈国大夫说:“我国也有一位圣人,您不知道吗?”叔孙氏问:“圣人是谁?”陈国大夫说:“老聃的弟子中有个叫亢仓子的人,学到了老聃的道术,能用耳朵看东西,用眼睛听声音。”鲁侯听到此事大为惊异,派大官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亢仓子应邀来到鲁国。鲁侯谦虚地向他请教。亢仓子说:“传说的话不实真。我能不用耳朵听,不用眼睛看,但并不能改变耳目的作用。”鲁侯说:“这就更奇怪了。那么你的道术是什么样的呢?我很想听听。”亢仓子说:“我的形体与心相合,心与气相合,气与神相合,神与无相合,如果有极隐微的东西,极弱小的声音,即使远在八方荒远之地以外,或近在眉睫以內,来⼲扰我的,我一定都能知道。我也不晓得是我的七窍四肢所感觉到的,还是心腹六脏所知道的,它自然而然就知道罢了。”鲁侯十分⾼兴。过了些天把这事告诉了仲尼,仲尼笑了笑,没有回答。 宋国的太宰去见孔子,问:“你是圣人吗?”孔子说:“我哪敢当圣人,我不过是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就是了。”宋国太宰问:“三王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王是善于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不知道。”又问:“五帝是圣人吗?”孔子说:“五帝是善于推行仁义道德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也不知道。”又问:“三皇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皇是善于顺应时势的人,是不是圣人,那我不知道。”宋国太宰大为惊骇,说:“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的脸⾊一时有些变化,然后说:“西方的人中有一位圣人,不治理家国而家国不 ![]()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样?”孔子说:“颜回的仁慈之心比我強。”又问:“子贡的为人怎样?”孔子说:“端木赐的辩说能力比我強。”又问:“子路的为人怎样?”孔子说:“仲由的勇敢程度比我強。”又问:“子张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颛孙师的庄重严肃比我強。”子夏离开座位问道:“那么这四个人为什么要来做您的生学呢?”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颜回能仁慈却不能狠心,端木赐能辩论却不能沉默,仲由能勇敢却不能怯弱,颛孙师能庄重却不能随和。把四人的长处合起来 ![]() 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以伯昏瞀人为友,然后居住在城南边上,跟列子相 ![]() ![]() ![]() 列子在学习道术的时候,三年之內,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商斜着眼睛看一下罢了。又在两年之內,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商才开始放松脸面笑了笑。又在两年之內,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又在两年之內,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外⾝內都忘得一⼲二净了。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全都融化了;感觉不到⾝体倚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心灵想着什么,言论包蔵着什么。如此而已,那一切道理也就没有什么可隐蔵的了。 列子原来喜 ![]() ![]() ![]() 龙叔对文挚说:“您的医术十分精湛了。我有病,您能治好吗?”文挚说:“一切听从您的命令。但应先说出您的病症。”龙叔说:“全乡人赞誉我,我不以为光荣,国全人毁谤我,我不以为聇辱;得到了并不喜 ![]() ![]() ![]() 无所作为而一直活着的,是自然之道。顺应常生之道而活着,因而虽然年老却不死亡的,是正常现象。顺应常生之道而死亡的,是一种不幸。有所作为而经常死亡的,也是自然之道。顺着常死之道而死亡,因而虽然年未老却自行死亡的,也是正常现象。顺着常死之道而活下来的,是一种侥幸。所以无所作为而活着叫做自然之道,顺应常生之道而得寿终叫做正常现象;有所作为而死亡也叫做自然之道,顺着常死之道而得夭亡也叫做正常现象。季梁死了,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死了,杨朱摩抚着他的尸体哭泣。普通人出生了,大家便唱歌,普通人死亡了,大家便哭泣。眼睛将要瞎的人,先看到秋天的毫⽑;耳朵将要聋的人,先听到蚊子 ![]() ![]() 郑国的圃泽有很多贤能之人,东里有很多才智之士。圃泽有个学者叫伯丰子的,路过东里,碰到了邓析。邓析回头对自己的弟子笑了笑说:“我为你们戏弄他一下,看那个过来的人怎么办?”邓析的弟子们说:“我们希望能看到。”邓析对伯丰子说:“你知道被养育与养育的区别吗?被别人养活而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是狗与猪一类的动物;养育万物而使万物为自己所用的,是人的能力。让你们这些人吃得 ![]() 公仪伯以力气大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堂谿公把这事报告了周宣王。周宣王准备了聘礼去请他。公仪伯来了后,宣王看他的样子,像个懦夫。宣王心中疑惑,问道:“你的力气怎样?”公仪伯说:“我的力气能折断舂天蝗虫的腿大,刺穿秋天知了的翅膀。”宣王变了脸⾊,说:“我的力气能撕开犀兕牛的⽪⾰,拖住九头牛的尾巴,我还嫌力气太小。你只能折断舂天蝗虫的腿大,刺穿秋天知了的翅膀,却以力气大而闻名于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公仪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离开了坐席,说:“大王问得好啊!我大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您。我的老师中有个叫商丘子的,力气大得天下没有对手,而他的至亲密友却不知道,这是他从来没有用过他的力气的缘故。我死心塌地去侍候他,他才告诉我说:‘人们都想见自己所见不到的,看别人所看不见的,想得到自己所得不到的,⼲别人所不⼲的。所以练习眼神的总是先看装満车子的木柴,练习听声音的总是先听撞钟的声音。在心里觉得容易,做起来便不会困难。做起来没有困难,因而名声也就出不了家庭。’现在我的名声传遍了各诸侯国,是我违背了老师的教导,显示了自己能力的缘故。那就是说,我的名声不是由我倚仗自己的力气得到的,而是由我运用自己的力气得到的,这不是比倚仗自己力气的人更好一些吗?” 中山公子牟这个人,是魏国贤能的公子。喜 ![]() ![]() ![]() ![]() ![]() ![]() ![]() ![]() ![]() ![]() ![]() ![]() ![]() ![]() ![]() ![]() ![]() ![]() 尧治理天下五十年,不知道天下治理好了呢,还是没有治理好?不知广大百姓愿意拥戴自己呢,还是不愿意拥戴自己?回头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不知道。问宮外朝廷上的百官,他们也不知道。问不做官的长者,他们又不知道。尧于是穿上百姓的⾐服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游览打听,听到有儿童唱的歌谣说:“您养育我们百姓,没有不合您的准则。大家全都不知不觉,遵循着天帝的法则。”尧⾼兴地问道:“谁教你唱这首歌的?”儿童答道:“我们是从大夫那里听来的。”又问大夫。大夫说“这是一首古诗。”尧回到宮中,召见舜,便把帝位让给了他。舜没有推辞便接受了。 关尹喜说:“只要自己不执著,一切有形之物就会自然显著。这时事物的运动就会像⽔一样流畅,事物的静止就会像镜子一样平净,事物的反应就会像回声一样迅速,所以事物的道本来是顺应事物的变化的。只有事物违背道,道不会违背事物。善于顺应道的人,也不用耳朵,也不用眼睛,也不用体力,也不用心思;想去顺应道却又使用眼睛、耳朵、形体与心智去寻求,就不得当了。道看上去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使用它能充満上下四方,不用它又不知道它在哪里。也不是有心人能使它远离,也不是无心人能使它靠近,只有能以沉默去取得、顺应本 ![]() |
上一章 冲虚经 下一章 ( → ) |
列子的最新历史小说《冲虚经》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冲虚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冲虚经是列子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