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韵事是高阳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乾隆韵事 作者:高阳 | 书号:39774 时间:2017/9/7 字数:3985 |
上一章 6.最高机密 下一章 ( → ) | |
王成有王成的想法,因为跟弘历一起在万壑松风读书,还有几个弘历的小叔叔:比弘历大五岁的二十阿哥胤;与弘历同年的二十一阿哥胤禧与二十二阿哥胤;比弘历小两岁的二十三阿哥胤祈。他如果在那里玩花样,一定会引起极大的惊扰,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施此调虎离山之计,将弘历带回狮子园,才告诉他,何以吃了那几枚汤圆,事便坏了。 “那疯子有⿇疯病,治好了,可是没有断 ![]() 弘历虽有成人之度,此时却露了孺子的本⾊,怕染上了⿇疯病,又怕⽗亲责备,又急又怕,不由得“哇”地一声哭了。 “别急,别急!”王成急忙安慰他说“等奴才来想法子。” 雍亲王府有个管账的,姓杨,精擅歧⻩,王府中上上下下,有了病都请他看,所以皆称他“杨先生”而不称名。王成是早就跟杨先生说通了的,此时所谓“想法子”便是将杨先生请来商量。 “这个病,如果染上了,可⿇烦!亦可以说,一辈子就完了。幸而发觉得早。”杨先生问道“有几天了?” 弘历想了一下答说:“是五天以前的事。” “不出几天,还有法子好想!等我来仔细瞧一瞧。” 于是先看脸⾊,再看眼睛;看完手臂还不算,让弘历脫光⾐服,躺在凉 ![]() “还好,还好!病毒是染了,染得不重,只要好好怈一怈,将那点儿毒泻⼲净了可保永无后患。” 听此一说,弘历心上一块石头,方始移去“杨先生,”他问“怎么泻法?” “自然是吃泻药。要连泻三天,这三天之中,只能喝⽔,最多喝点儿米汤,不能吃别的东西,不然病毒泻不⼲净。” 于是杨先生开了两张方子,一张是泻剂,以滑肠为主,只要吃了食物,很快地即有便意。一张是补剂,怕他怈泻太甚,会伤⾝体,所以预作弥补之计。 等那服泻剂一服下去,隔不了多久,弘历的肚子便疼了,而且声如雷鸣,这一泻,泻得他浑⾝乏力,只有静静地躺着。王成亲自看守,除了米汤与清茶以外,什么食物都不准他吃。 十二岁的孩子,正在发育的时候,饭量特佳,一顿不吃尚且过不得,何况整天?到晚来饿得头昏眼花,向王成说道:“实在不行了!非吃不可。” “不能吃!”王成把个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杨先生一再关照的。” 弘历无法,只有忍耐。饿得睡不着,只是在想吃食。奇怪的是,平时讨厌的东西,此时却都想了起来,望渴能弄来尝一尝,自己都不明⽩,好恶之心,何以突然会改变? 这样到了半夜里,饿得简直要发疯了。悄悄起 ![]() “小主子要⼲什么?” “不行!我心里发慌,仿佛天要坍下来似的。” 王成看他満头虚汗,知道他支持不下去了,点点头说:“喝点儿米汤吧!” “米汤,米汤!”弘历咆哮着说“米汤管什么用?” 话还未说完,一头栽在地上。原来他虚弱得中气都不⾜了,一股怒火撑着持着,勉強发了脾气,只觉眼前金星 ![]() 王成赶紧把他抱了起来,放在榻上,但叫人拿来的仍是米汤。慰情聊胜于无,弘历一气喝了两大碗,肚子涨得不得了。不多片刻,腹中声响,又是一场⽔泻。 看看腾折得他够了,王成问他:“小主子,你还要去吃汤圆不要?” 弘历饿得说不动话,只是头摇。 “好吧!请杨先生来看看,如果毒泻⼲净了,就弄东西吃。” 杨先生私下问了王成,也认为这场教训,⾜以吓阻他再往松林里去胡闯,便假意说是毒已泻净,替他开了一张健脾开胃的方子,并又关照,开始进食时,切不可过 ![]() “小主子!”王成神⾊惴惴地说“如今⿇疯毒是不要紧了,⾝子养几天就可以复元。不过,这件事给王爷知道了,仍旧是不得了的事。” “我也正要跟你商量。王成,”弘历极坚决地命令“你非得给我瞒着不可!” “奴才倒愿意替小主子瞒着,就怕小主子自己说了出去。那时候,奴才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不会,决不会!”弘历斩钉截铁地。 “真的不会?” “你好嗦!”弘历有些不耐烦了“这又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我跟人去说⼲什么?” 这下算是将弘历彻底收服了,既不怕他再去找汤圆吃,也不怕他会怈露曾有此遭遇。胤接得王成的报告,颇为満意,从此让他参与了更⾼的机密,但并非最⾼的机密。 最⾼的机密,是连隆科多都不知道的,只是胤自己在肚子里打主意。 他最关心的便是那张传位给胤祯的朱谕。几次跟隆科多说,务必要想法子偷出来看一看。可是,隆科多没有机会。 “要说偷到这里来给四阿哥看,这件事太危险。”于是,隆科多说“照我看,四阿哥也犯不着这么做,万一出了事,洗都洗不清。” 胤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曾经考虑过,只要让隆科多看一看,也是一样。只怕隆科多未曾看清,传述不确,误了大事。如今说不得,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那么,舅舅能不能找个机会,看他一下呢?” “这倒可以想法子。” “那好!准定请舅舅看了来告诉我,不过,”胤加強了语气说“务必请看清楚,只字不能错。” “这一点儿记 ![]() 隔了四天,隆科多兴冲冲地来了。一看他的脸⾊,胤便知所谋有成。请到乐山书屋,亲自关紧门窗,才动问究竟。 “朱谕是这么写的。”隆科多蘸着茶汁,在大理石的桌面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了抹去,一共是十个字:“传位十四阿哥胤祯。钦此。” 胤又惊又喜地问:“就这十个字?” “还有年月⽇,是‘康熙六十一年六月初二御笔’,共十二个字。” “这可是太巧了!”胤笑道“真正天从人愿。” “喔!是吗?” 隆科多又⾼兴又疑惑,而疑惑毕竟多于⾼兴,所以怔怔地望着胤,说不下去了。 “舅舅,”胤问说“不曾看错一个字?” “不曾看错。” “十四阿哥上面,可有一个‘第’字?” 隆科多想了一下,断然答说:“没有。” “那么,舅舅请看!” 胤将“传位十四阿哥胤祯钦此”十个字写下来,在“十”加一横,一竖往上一钩,变成一个“于”字。 于、于通用,这一下立刻变成“传位于四阿哥”真是巧不可偕。然而胤之祯又怎么办? 隆科多刚想发问,胤已经开口了:“‘祯’字笔画少,我这个‘’字笔画多。”他说“以少改多,一点儿不难。” 说着,又动起笔来,将“贞”上一小画出头,最下面再加上一画,使得“贞”之下的两撇,变成一个“大”字“祯”就变成“”了。 “妙极!真妙极了!”隆科多极⾼兴地说。 还有妙的!胤心里在想,果然所谋得遂,不但夺了胤祯的皇位,还要夺他的名字。祯、同音,丝毫无异,一旦做了皇帝,援用避音讳之例,可以命胤祯改名,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避书写之讳。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缺笔。皇帝御名“玄烨”“玄”字便写作“”自己胤的字,缺笔便可写成“祯”字,不是传位于胤吗?一点不错。这一下,是连历史都骗过了。 当然,他这个想法是不会告诉隆科多的,只是没告诉他,如何移花接木。 “如说假写一张朱谕,把真的换了出来,是绝对不行的事。万一皇上要取出来检点一下,不是要拆穿了?” “万万不可!”隆科多说“那可是你不能开玩笑的事!” “然则,只有临时动手脚!” “谁来动?” “自然是舅舅。”胤说道“这事并不难。多练习几次就行了。来,来,舅舅试试看。” 胤用朱笔照原样写一遍,隆科多便照他的话试。第一遍不理想,第二遍字是改对了,朱⾊有浓淡。直到第三遍才改得符合要求。 胤看了一遍说:“舅舅你自己看,可是天⾐无 ![]() 隆科多自己也很満意。可是学得再像,改得再好,有何用处。 几乎经过整夜的研究,假设了“出大事”——皇帝驾崩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作了决定。事实上只是说服了隆科多,而且隆科多亦只是勉強应承而已。 因为到那时候要找到一个将朱谕改过,再宣示于众的机会很难。第一,这必须是皇帝已死之后,才有机会。如果皇帝在弥留之际,吩咐开读朱谕,则纵有改动的机会,亦无所施其技。否则,皇帝先就看出来了。 其次,皇帝“大渐”时,自然诸王侍立,等着送终,而大家心目中所想的一件事是:究竟是不是十四阿哥接位?所以在隆科多开读朱谕时,必然有人亦步亦趋地跟着,何能有机会加以改动? 因此“十”字改“于”“祯”字改,虽说天从人愿,巧不可言,但隆科多认为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惟一可能成功的情况是,皇帝驾崩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承受“末命”然后拿出改过的朱谕示众,死无对证,没有人能说它出于伪造。而这一情况,是太不可能出现了。 |
上一章 乾隆韵事 下一章 ( → ) |
高阳的最新历史小说《乾隆韵事》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乾隆韵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乾隆韵事是高阳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