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是拉丁海十三郎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书号:36709  时间:2017/7/30  字数:5609 
上一章   第685章 亩产量三万斤!    下一章 ( → )
  (0685)

  宋应星犹豫片刻,缓缓的说道:“大人,在下愚直,有话就直说了。这个集体农庄,目前看是好的,生产的效率很⾼,屯丁的⼲活积极也很⾼。但是,时间久了,生产效率可能会下降的,屯丁们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要是不作出一定的改变,这个农庄无法长久存在。”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为什么呢?”

  宋应星直言不讳的说道:“屯丁们的收⼊,和他们的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比如说,第一农场,年产粮食几百万斤,分到屯丁手上的,却只有几十万斤。屯丁的获得,是产出的三成左右。而其他的分田到户的民众,每亩地只要上缴四十斤的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是产出的八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九成。这么大的差距,肯定会引起屯丁们的心理不平衡的。”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农庄的屯丁们,发现自己的收⼊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他们肯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怠工办法,破坏生产。即使有监工,也无法完全保证磨洋工的现象出现。除非是大人大幅度的提⾼他们的收⼊,让他们的收⼊,和外面的民众持平。”张准点头说道:“没错,你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因为,农庄不属于屯丁,他们只是被动的⼲活,因此时间一长,就没有了积极。但是,要是我曰后,慢慢的将农庄的所有权,都转给屯丁呢?又或者”在所有的农场里面,我实行的都是每亩地四十斤的税率呢?”

  宋应星思索片刻,欣然说道:“要是这样的话”积极保持的时间,会长很多。可能,相对于单门独户的生产,大型化的农庄,还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农庄有更大的应对能力…”

  张准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我用农庄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好像农庄这样的生产方式,其实是可以推广到农林牧副漫的所有领域的。湖泊太大,一个人管理不了,那没有关系,可以几户人家,甚至是几十户,几百户的人家”联合起来经营。出海捕鱼,一家人没有⾜够的钱买汪船,可以多家联合起来。”

  “正如你所说,单门独户的经营,存在太多的先天不⾜”特别是对抗风险的能力很小。或许大家都注意到了,最近十几年,‮国全‬的气候变化,非常的糟糕,有越来越冷,越来越⼲早的趋势。好像北方的大早”已经持续子好几年的时间了,我们山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以前”打一个灌溉井,只要五丈左右就有⽔出”现在至少要打十丈,有个别地方,即使打二十丈,都找不到⽔源。这充分说明,要是我们继续保持单门独户的经营方式,很困难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打一个灌溉井,至少需要三百两银子,这是一般的农户,本无法承受的。”徐正明有点不解的说道:“大人的意思,是要让大商家介⼊?”

  张准缓缓的说道:“要是有大商家加⼊,自然最好。要是没有,也没有关系。第一钱庄,是可以‮款贷‬的。当然,‮款贷‬不是贷给‮人私‬,是贷给多个农户的合作体。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合作社。…”徐正明皱眉说道:“‮款贷‬…万一出现失误,无法偿还‮款贷‬,那怎么办?难道将‮款贷‬的所有百姓,都全部抓起来?这是要引发动的,还请都督大人三思。”

  张准有各不紊的说道:“这当然是有风险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包赚不赔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各行各业有才华的人还是很多的。只要各件允许,他们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只要‮钱赚‬的人比亏本的人多,‮款贷‬就是没有风险放”

  宋应星老老实实的说道:“都督大人,你的说法,有点超出在车的理解能力了。这种联合经营模式,恐怕不仅仅是农科司能够处理的,需要政务部顾布相关的具体法令。我们农科司,关注的乃是生产方面的技术问题。”

  张准说道:“确如此。有关政策方面的指引,大都督府政务部会有详细的各文颁布。农科司方面,主要还是关注技术进步。下面,我们研讨一下有关轮作的问题…”

  宋应星说道:“好!”对于农作物的轮作,宋应星是绝对有研究的,他还撰写过专门的著作。因此,在这个领域,他是有充分的发言权的。积极发展间作套种,‮国中‬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泪胜之书》中,就有关于瓜⾖间作的记载。公元六世纪出现的《齐民要术》一书,更是明确的叙述了桑与绿⾖或小⾖间作、葱与胡萎间作的经验。宋代以后麦⾖间作、棉著间作等已较普遍,其他作物的间作也得到发展。

  农作物的间作,包括⾼、矮杆作物间作和不同作物种类间作,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的间作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间作,就是小麦与蚕⾖间作,甘蔗与花生、大⾖间作,⾼粱与粟间作等。林粮间**桑树、果树或泡桐等与一年生作物间作较多。

  张准要宋应星研究的,乃是⽟米、红著、土⾖等外来的农作物,和⽔稻、小麦、⾖类等本土的农作物之间的间作。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需要宋应星他们去投⼊大量的精力研究。前世的张准,是工人家庭出⾝,对于具体的农业生产,不是很清楚。

  然而,宋应星的反应,明显有点奇怪,烦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显然,他对于⽟米、红薯、土⾖这些外来的农作物品种,不是十分的在意。在他看来,只要搞好本土农作物的种植”就⾜够満⾜‮国全‬的需要了。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做好⽔稻、小麦和⾖类的种植,就已经⾜够了。

  毫无疑问,宋应星在农业生产责面”具有相当的知识,有非常深⼊的研究。但是,他毕竟是正统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依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某些影响,比如天朝上国主义严重,固步自封”排斥外来的事物。他甚至看不起种植经济作物。以前,有人利用田地种植甘蔗之类的,就进受到宋应星的強烈抨击,为此还闹出不大不小的风波。

  张准察言观⾊,感觉宋应星的思维,的确需要开拓一下。过度的自我,对他的成长”非常的不利。沉思片刻,张准缓缓的说道:“⽟、米,土⾖,红薯都是好东西,要充分的推广开来。这三样农作物”看起来不起眼,其实生命力非常的顽強,又耐⼲早,田间地头,门前屋后,庭前院后”山林野地,都可以种植,不会和传统的农作物争夺田地。”

  “或许”这些农作物的味道,大家还有些不习惯。我知道有些人说⽟米的味道怪怪的”红著的味道也不好,土⾖更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弄来吃。但是,必须告诉大家,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粮食,是可以満⾜人体的需要的。在灾荒到来的时候,总要比草、观音土的要好。”

  说到这里,张准的语调,逐渐的低沉下去,冷峻的说道:“外面的情势,或许你们不太清楚,才没有感觉到推广这些外来作物的紧迫。我现在告诉你们,外面的情况,非常的不乐观。”

  “长期的战,长期的⼲旱,季致大片的田地荒芜,今年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大大的减产。没有了粮食,就会产生大群的灾民。我估计,到时候会有大量的灾民涌⼊山东。要是我们没有⾜够的粮食救济,我们自己也会。”

  “然而,⽔稻和小麦这两项主要的农作物,想要一下子提升太多的产量,不太可能。因此,我们还是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米、红薯、土⾖这三者上下功夫。宋应星,你对⽔稻和小麦的研究,都很有经验,我希望你可以专心致志的对这三样的农作物进行研究。

  宋应星有点不情愿的说道:“谨遵大人的吩咐。”

  他的确有点排斥外来的农作物。这种思想,他从小就有,并不是长大以后才形成的。在他看来,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连老祖宗的东西,都不给予真正的重视,整天想着外来的农作物,那算什么事?搞好自己的本行走正经!

  张准想了想,缓缓的说道:“宋应星,我告诉你,⽟米的最⾼产量,可以达到每亩两牟斤…””宋应星失声说道:“什么?两千斤”

  难怪他有这么大的反应。当时的粮食最⾼亩产量,乃是江南最好的稻田,大概每亩产量在五百斤以上。一般的⽔田,都是在四百斤左右。要是在⻩河流域,⽔稻的产量,还要更低一些,通常只有三百斤,有的甚至还不到三百斤。至于小麦的亩产量,一般也是三百斤左右。这个⽟米的产量,每亩地居然可以达到两千斤,那实在是太骇人了。

  如果每亩地⽟米产量可以达到两千斤的话,青州府总共有三百多万亩的田地,加上山区的土地,超过一千万亩,可以用来种植⽟米。每亩两千斤,一千万亩,就是⾜⾜“…宋应星感觉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了,脑海里甚至有点窒息的感觉。

  张准看到宋应星的惊讶表情,就知道自己惊吓到这位明朝的农业科学家了。也难怪,⽟米亩产量两千斤,是四百年以后才达到的。这个数字,也基本上是试验田的数字。为了达到这个产量,⽟米的种子,经过精心的培育,生产过程,也得到全方位的监管,才有这样的惊人产量。在明朝,两千斤是肯定达不到的,有五百斤就很不错了。但是,张准决定不揭穿这里面的隐情。他决定用这个数字,来刺一下宋应星,让宋应星有点愚昧的自大思想,出现裂。自己对宋应星有期望,有期待,还有给他一点点的庒力。⽟米是外面传来的农作物,咱‮国中‬人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天朝上国的思想很严重”反映到农业生产方面,只看重粮食作物,只看重五⾕”其他的都被蔑视。⽟米这个外来的‮生新‬物,被蔑视是自然的。

  说真的,⽟米传到‮国中‬,已经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万历初年,随着海上贸易的放开,⽟米就传⼊了福建等地。福建当地的官府,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小规模的推广过种植。但是,为什么后世这么好的东西,无法迅速的推广开来?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当时的⽟米,产量其实不咋的,和⽔稻、小麦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一般屋前屋后的⽟米产量,都只有两百斤左右。因此,要让百姓不种⽔稻和小麦,改种⽟米,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米不太好吃。没改良过的⽟米”的确很难吃。⽟米刚刚传进来的时候,福建当地的民众,都是拿⽟米来喂喂猪的,人本不吃。

  嗯,这个完全是心理上的惯思维作祟的问题。就好像是当年的番茄,一直都被认为是有毒的,谁也不敢吃,还被附上了多种多样的荒诞的⾊彩。其实,只要大家都接受⽟米的存在”它的味道,就会好得多。

  张准要让⽟米大力的推广开来”少不了农科司的努力。农科司的努力,有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积极改善⽟米的品种,提升⽟米的产量。亩产量只有三百斤的⽟米,肯定是要被唾弃的。但是,如果亩产量超过五百斤,接受的人就多了。要是亩产量超过六百斤,不用虎贲军強迫,百姓们自己都会积极的种植了。

  第二个,就是积极改善⽟米的口味。口味这东西,真的是比较难琢磨的。其实,在张准看来,现在的⽟米,好像也不是很难吃。至少,他觉得味道还可以。然而,百姓们不喜,他也不能強迫。他总不能说,你们要是不吃⽟米的话,我就将你们都抓起来吧。

  张准要农科司大力的推产⽟米,就是希望给百姓们強烈的心理暗示,认为虎贲军大力推广⽟米,他们是应该顺应嘲流的,接受⽟米这种农作物的存在。因为,这两年来,只要紧跟虎贲军的脚步的人,都取得了长⾜的进步。相反的,要是不听虎贲军的话,下场就很糟糕。

  张准笑了笑,缓缓的说道:“其实,⽟米的产量还没有什么,红著的产量才是最可怕的。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种两次红著。一亩地的红薯年产量,加起来超过两万斤!”这一次,连徐正明都目瞪口呆了。

  两万斤!

  这是什么概念?

  张准莫非是说错了一个字?

  两百斤还差不多,天,还两万斤!

  ,作者注:红著的产量,的确很⾼,历史记录是三万斤以上。一般地区都是两万斤左右。多数地方分为舂夏两次种植。张准肯定的说道:“我不是吹牛,这是有人实践证明的数据。红薯的最⾼亩产量,实际上已经超过三万斤。当然,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暂时还做不到。不过,只要我们努力,不遗余力的培育良种,改善耕种办法,达到这个数据的一半,也不是不可能的。”宋应星和徐正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不可思议。亩产量两万斤,这完全是无法想象的。然而,张准说的有板有眼的,好像的确是有那回事。不得不说,这个数字,的确是刺到他们俩了。

  好大一会儿以后,宋应星才艰涩的问道:“都督大人,你不是在信口开河吧?红著那个东西,如此的神奇?”他对这个数字,的确是太怀疑了,因此,在说话的时候,就有点不太客气了。事实上,宋应星也不是一个太愿意折事权贵的人物,否则,也不会连一个有品级的职位都混不上了。

  张准肯定的说道:“我没有说谎,你们可以自己吃。你们的吃,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要尽可能的培育⾼产品种。第二点,就是监视整今生产过蒂…”

  宋应星轻轻的咬咬牙,缓缓的说道:“都督大人,要是你说的是真的,在下一定会努力的验证的…”

  张准继续说道:“其实,红著真的是个好东西。红著本⾝可以吃,茎叶也可以吃。人可以吃,牲畜也可以吃。在丰年的时候,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增加猪牛羊的产量,丰富市场。在饥荒的时候,就是人的主粮…”

  “别看这个红著毫不起眼,要是搞好了,就等于是农林牧副汪全面发展了。现在,老百姓的家里,连人吃的粮食都无法保证,哪里来的粮食喂养家禽家畜?但是,如果有了大量的红著、⽟米、土⾖之类的,喂养家禽家畜的饲料,就有了保证。”

  宋应星用力的点点头。

  他很怀疑张准的话,却又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张准的话,的确是真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的验证一下,张准的说法,到底是在信口开河,还是确有据。

  看到张准有事要忙,老田头就告辞离开。

  张准点头说道:“你们先走吧。徐正明,你留下,我有事情和你单独谈。…”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上一章   刺明   下一章 ( → )
拉丁海十三郎的最新架空小说《刺明》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刺明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刺明是拉丁海十三郎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