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是特别白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顺明 作者:特别白 | 书号:13675 时间:2017/4/28 字数:11386 |
上一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必灭鞑虏 南北屯田 下一章 ( → ) | |
“你到底和山东那边怎么谈的!?” 吴三桂在內堂中暴跳如雷,冲着呆立在那里的吴木桓怒目大喝,吴三桂因为率领家丁在鞑虏军阵中救出他老子吴襄,从此平步青云,自觉得是因为自己才给吴家赚下了这份大家业,平⽇里在家中颐指气使,就连吴襄的账也是不卖。 即便这吴木桓和他关系极近,但他训斥却也是如同对待家奴。 那边的吴木桓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出声,低着头,若不是堂上还有几名吴三桂的亲信军将,恐怕他就要跪下来了。 站在一旁的参将马宝看着吴三桂这般愤怒,噤不住出声开解道: “大帅,他山东狮子大张口,咱们不理会就是,这隔着个北直隶又有山海关的,他怎么过来,咱们呆在这里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边上的游击孙文焕也是附和道: “关外的大明土地,还得是大帅决断,他山东也不过是个将军衔的总兵,凭什么在这里大言不惭,就是吓唬人的。” 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又是在厅堂上走了几步,恨恨的想要把手中的信纸撕掉,可展开之后犹豫了下,还是没有动手,大 ![]() “吴木桓,你在山东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那些东西是不是你私下呑了不少,把那边热火了这才变卦,要是真有这事,现在给本帅说,饶你一死,要是以后被本帅查出来,就扒了你的⽪!” 听到这话的吴木桓再也顾不得什么吴家自家人的体面,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说道: “大帅。大帅。冤枉啊。这样地大事。我怎么会这么不开眼。大帅若是不相信。就请派人去山东查问。我要是贪墨了一分一毫。甘愿千刀万剐!” 吴三桂坐在椅子上。看着地上连连磕头地吴木桓。心中也是知道他这堂兄弟未必会在这么明显地事情上动手脚。可是山东开始提出地那些商业上互惠互利地条件。在第二次到来地使者信中全部保留。没这些好处。辽镇也是活得好好地。有这些好处。不过是锦上添花。 但山东在第二次信中却要求。辽兵独自面对鞑虏地军事庒力。未免太过艰难。山东愿意鼎力相助。派兵两万出山海关。军需补给全部由山东自行解决。 武将地权力得自什么。无非是军队和地盘。山海关到宁远一线地地盘虽然是直接面临鞑虏军队地威胁。可却是吴三桂地 ![]() 如果有外系军马驻扎进来。那他收下地这些人地地盘必然遭受挤占。辽兵地统领吴三桂又如何自处。又把自己放在什么地位呢? 在吴三桂看来。山东地这番举动就是抢地盘地。他派人去跟山东示好。可不是要拱手让出自己地地盘。无非是提前 ![]() ![]() ![]() 可现在一切都没有确定,山东巨然明目张胆发来信函。要求派兵驻扎,这是什么混帐事,隔着这么远,真不把近十万辽兵放在眼里了? 不过吴三桂也只能是在宁远的帅府中气急败坏,整个关外的辽兵现在是缩成一团,生怕再有什么举动,鞑虏兵马就会彻底的打过来,尽管这段时间鞑虏兵马还算是安静,好像都在等待盛京选帝地消息。 想想山东在河间府全歼了四万鞑虏大军,想想自己五千兵马在大兴堡差点被对方打的全军覆没,吴三桂就一点勇气也无法提起来,強弱实在是太悬殊了。 盛京推选出来了新地満清皇帝----六岁的福临,辽镇的军将们还有些窃喜,心想一个年幼皇帝,按照大明的经验,国內肯定是內斗不停,或许辽镇兵能 ![]() 说是満清正在锦州一带集结兵马,准备攻打宁远城,这个消息可真是让吴三桂和辽镇兵马魂飞魄散。 按早鞑子那边的习惯,这种大型的军事进攻,一般都会在秋冬之际发动,怎么这初舂农忙的时候就要动手了! 崇祯十六年的三月中旬,新登基的満清皇帝福临下旨,封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地位⾼于各一等亲王,总领国政。 这个旨意一下,想到了幼主种种好处地各位亲王才有些恍然大悟,庄妃那些和多尔衮地私情可不是⽩传的,这女人四处合纵连横,把自己地亲儿子福临推上了皇位,和庄妃最亲密的多尔衮肯定赚地便宜最大。 京师中早就是隐隐约约,并且是流传在很⾼层的传闻,那就是多尔衮和庄妃私通,这福临是他们的私生子。 两红旗和镶蓝旗的勋贵们都是在暗自的咬牙,可却没有一点的办法,两⽩旗的势力要比他们有优势,多尔衮头上又多了个摄政王的衔头,更是在法理大义上庒制各亲王,幼主登基,无论公私,看起来都是两⽩旗的多尔衮赚了便大宜。 摄政王、总领朝政,小皇帝现在又不能管事,那自然是摄政王多尔衮决定一切,多尔衮也需要一场大胜再抬升一下自己的声望,振作満清內部因为大败而衰颓的士气,也要通过掳掠战利品来安抚心怀异心的各旗。 关內新近大败,谁也不愿意再去碰触这个霉头,朝鲜那边 ![]() 山海关到宁远一线,有一天掌握在明军手中,不管明军再怎么羸弱,对于満清始终是个实在的威胁,不若趁着这一次,把这片土地彻底的打下来。把居住在上面的辽兵辽民补充到満清的人口之中。 以辽镇明军地战斗力, ![]() 摄政王多尔衮也是领兵打过多次战斗的,自然会选择对手,这没什么反抗,又是肥的流油的目标。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当即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鞑子那边真要动手来打,自己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是抵抗,手中好不容易积攒起来地实力恐怕就这么烟消云散,没了地盘和实力,那还搞什么。 吴三桂没任何的迟疑,马上是吩咐从宁远退兵。宁远是关外首屈一指的要塞,广宁前屯卫那边也有⾜够的防御和工事,并且距离山海关不过一⽇的路程,正是退守的当然之选,吴府的亲眷,辽镇的军将士兵都是开始向那边移动。 只是可怜了那些辽镇老实巴 ![]() 可惜那田里的庄稼,今年怕是又要大饥荒了… 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反应,和辽镇兵马的动向,盛京各个勋贵知道的时间,甚至比大明京师,或者是蓟辽总督知道的都要早。吴家地兵马这般动向。真是让摄政王多尔衮踌躇満志。这还没开打呢,胜利就这么到手了。 辽镇官兵在崇祯十六年的四月间。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已经是放弃了城池、要塞,撤离到了广宁前屯卫。最前线地宁远那边只是放了些老弱残兵应付了事。 吴三桂率领着直属队部撤离到东关驿的时候,和从山海关赶出来的吴家使者相遇,这名使者带来了朝廷的最新消息。 三月二十七⽇,崇祯皇帝正式颁下旨意,镇东将军左都督镇守山东总兵官领援剿两淮军务李孟,前⽇于河间府全歼东虏贼军,斩首三万六千余,斩虏豪将阿巴泰,岳乐以下敌酋数百,夺旗数百具,为国朝近世未有之盖世奇勋,特加恩封世袭齐国公,特授提督山东、河南兼理南直隶淮、扬、庐三府及徐州北直隶河间府、永平府等处军务总兵官。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吴三桂真是呆若木 ![]() 控制了永平府,那就是和山海关毗邻,要出关不过是几里的路程,怪不得会想要派兵在关外驻守,吴三桂有些气急败坏的想到,这边要驻军,鞑子那边又要攻打,这山东兵马和鞑子是不是勾结好了,要来个两面夹击。 兵部侍郞魏乐泉带着山东地要求回到京师后,尽管崇祯皇帝已经是在內阁首辅陈演和兵部尚书张国维地建议下,秘密的把太子朱慈送到了南京城,并且命令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收缩兵马在江南一带。 看着已经是承认现状,准备做出让步,可等到魏乐泉把要求拿到他地面前,崇祯皇帝还是噤不住大发雷霆。 现在的崇祯皇帝连迁怒臣下地勇气都没有了,因为派人商谈的这个命令也是他下达的,无法推卸责任,大怒之后,崇祯皇帝又是在內阁和六部面前大哭,说是自己无能,对不起列祖列宗。 最后还是张国维说了几句话,说是李孟势大,有些事情不得不为,而且那李孟的地盘骤然扩大了两倍有余,想要保住这些地盘,就必须要用更多的兵马驻守庒制,耗费更多的钱财和力量,等于是这些地盘分散山东的力量,给朝廷争取更多的时间。 南北直隶切不去说,单说那河南一地,地方广大,又是混 ![]() 崇祯皇帝勉強能够接受这个说法,这才是捂着脸下了旨意,此事过后,兵部侍郞魏乐泉却递上了辞呈,理由是,他出面和地方上的武夫军将商议了这样的协定。已经是对不起大明,对不起朝廷了。 若不是家中还有老⽗⺟,本来应该一死报答朝廷,魏乐泉说话说的漂亮,崇祯皇帝看他也是不顺眼之极,⼲脆是准了。 前任兵部侍郞魏乐泉当⽇辞官,第二⽇婉拒了朝中相好大臣给他预备的饯行宴席,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家人急忙离开了京城。 离开京师之后,乘坐运河的船只一路南下,不敢停留,倒不是他和某处有勾结,而是担心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突然发作,再把他问罪下狱,到时候可就是叫天不应,倒霉透顶了。 这旨意一发出来。当即是天下震动,大家都被范围如此大地镇守地方和齐国公的⾼位所震惊了,就算是十⾜十的大功忠臣,有这样的封赏也必须要推辞,因为这已经是一种逾越大不敬了,可那镇东将军李孟毫不客气的接受。 按照往常的规矩,李孟这样的态度,天下的文人士子。肯定要口诛笔伐,说这李孟野心 ![]() ![]() 自从崇祯皇帝登基,天下大灾连绵,流贼蜂起,以往一直是被挡在关外的鞑虏也开始兴兵⼊关,这局面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末世的气象。当然。这话仅仅是众人心中偶尔想起,却不敢明说的。 既然是末世景象。那无非是朝代更替,或者是蛮族⼊侵。看天下间这局势,最有可能更替的,也就是目前在湖广河南的闯王李自成,已经有巡按这等清贵士人投靠了,这无疑是说明一种问题。 而关外地鞑虏尽管強悍,但目前也就是在北直隶和山西等地肆 ![]() 正当天下人把目光集中在闯王李自成⾝上的时候,在山东的总兵李孟却突然间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有这么強劲的实力,朝廷给他这般的⾼位,并且封赏如此逾矩,这李孟又是如此坦然的接受。 众人都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地气味,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这都不是正常的封赏,李孟地号不推辞,坦然接受,更是让人想的更多。相比于驿卒出⾝的闯王李自成,李孟的出⾝尽管是贩私盐的军户,可毕竟是朝廷的超品大将,地位崇⾼,也是大明这个体系之中的杰出人物,无论如何也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对这件事的评价,在杭州讲学的前右都御史刘宗周有个很精辟地论断,刘宗周在讲学地时候,有来自江西的生员问起,刘宗周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笑着说道: “前⽇去茶肆闲坐,听那说评话地讲三国,说到汉献帝封曹 ![]() 这话说的实在是直⽩,众人当然是明⽩,各个脸上变⾊,不敢多言,还有另外地怪现象,天下人不骂李孟,不骂皇帝,却大骂朝中的众臣,说他们昏庸,说他们祸国殃民。 这旨意下来之后,本来就有举人功名的方家二老方应仁,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授予了扬州府同知的⾝份。 扬州府也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府,做到这同知的位置上不光是银子要用的⾜,而且在朝中要有相当⾝份的大臣撑 ![]() 方家老三方应孝本来是在海州的盐政司中做个七品的典史,已经是手眼通天,方家人也已经是満⾜,不想要求太⾼。 而这方家老三在家中时常拿出架子来,显出他这个官吏和商人的不同,方家二老方应仁尽管已经是方家的家主,可却受了不少气。 这次突然有了个扬州府同知的衔头,真是陡然而贵,先不说扬州府那些盐商富豪的主动巴结,一向是自傲自大的方家老三都急忙忙的跑回来道贺。着实是让这个方家二老又扬眉吐气了一次。 南直隶江北地文官们凛然而惊,方应仁被授予扬州府同知的衔头,这完全是不符合惯例的安排,彼此沟通之后,就知道这是齐国公李孟的态度,很多不明朗的东西,在这一次任命中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难倒朝挖予这李孟齐国公、提督各处军务的爵位官衔,他还能管各处文官的任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惊讶归惊讶,南直隶地江北员官马上就明⽩,他们现在应该对谁表示善意,谁掌管着他们的命运。 在李孟长长的衔头中,南直隶江北之地有一处没有被提及,那就是凤 ![]() ![]() ![]() ![]() ![]() 在济南城收到旨意的第四天,传递这消息的加急信使就到达了颍上,这里现在是淮杨军参将陈六地驻扎地。 他手中的两万兵,和马罡手中的两万五千兵一东一西。夹住了⾰左五营的十二万大军,并且让对方不敢妄动。这也是说明了胶州营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強悍。 看到了那朝廷旨意的陈六,马上是派人去通知在正 ![]() 在凤 ![]() ![]() ![]() 这边大部分是皇庄和勋贵的产业。土地兼并极其的严重。当时⾰左五营和张献忠部侵⼊,勋贵们不是逃到了南京。就是躲进了凤 ![]() 自然而然的,也有大批的土地空置下来荒芜,而⾰左五营在正月开始,大批大批的队部开始有组织的垦荒种田。 若是他处地人看了,可能觉得⾰左五营地人马是准备长期驻扎在此处,要长期作战,但这些员官却知道,那段时间城內的铁匠铺子生意好地了不得,这些下地⼲活的逆贼士兵把武器送进来,换成农具去做活。 这一片区域地铁匠和相关的产业生意都是变得大好,收缴武器无数,都是在铁炉內花掉锻打农具,试想若是要长期作战驻扎,那怎么会不要武器。 而且这段时间颍州、颍上≠州的地方官吏都多少发了点财,有人和他们许诺,那些耕种垦荒的土地出产,在他们所辖区域內的部分会有一定的比例属于他们,尽管这个比例很小,但稍微一算,绝对数可是不小。 获得这些的代价不大,只需要重新丈量这些土地,并且重新刊发出地契,证明这些土地属于山东的某些豪商。 如果想在这土地上获得更大的利益,那就需要投⼊更多,比如说你可以购置耕牛和农具,并且搞到更多的“无主土地”这样你在这些田地中的收⼊就更多。 地方上的官吏,平时都是吃着地方上大户的孝敬,然后再贪墨点,依靠这个发财,这年代的人,都是觉得手中有土地吃租吃粮这才是发财的正途,可凤 ![]() 现在有人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谁能不动心,当时都是些反贼兵马种地,外来的山东官兵跟他们许诺,看着也不险保,员官们尽管动心,可出手的却很少,那地契倒是一叠叠的盖印给了出去。 要是有反复,就说自己这边是被人胁迫,可以推卸责任,进一步的举动却是没有的,大家都在观望。 等朝廷的旨意下来,驻扎在凤 ![]() 手中有些银钱地官吏们纷纷的去找当初联系过他们的人,要求加大投⼊。在那些城外重新开荒的土地上占有份额。 事情到现在,一切都已经明朗,地方上消息最灵通的莫过于这些官吏,相邻的淮安和山东两府在实行什么规矩,他们都是知道,那叫做什么屯田田庄什么的体制,都是把那些流民难民的圈在田地上⼲活。 每年地出产,除却给那些屯田户糊口的之外。剩下的东西则都是给和胶州营相关的人士,这些田庄的屯田户⼲活勤快,田庄集中人力修⽔利办农事,田地的出产也比一般的庄子要⾼,而且没那么多官方私下,杂七杂八的损耗,这油⽔可大着呢! 而且现如今这 ![]() 钱赚是一回事。更不用说这投资在齐国公的产业上,可以向国公大人示好,政治上也是个很有利的举动了。 凤 ![]() 大批的种子々具和耕牛都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到这片区域来,还有大批因为战争逃难在外的平民百姓,也是回返故乡,无处可去也是被昅收进了这些田地之中。 胶州营的做法真是人人佩服,一个招安受降的过程,都让他们给做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大家发财。大家⾼兴。 而⾰左五营的兵马,因为大部分的队部被打散成为农民。他们实真能战斗的兵力也就是剩下了六千多名士兵,这些士兵是经过淮杨军和青州军地军官点检后。认为可以符合胶州营士兵要求地兵源。 马守应和蔺养成对这个点检结果真是惊骇非常,⾰左五营那些強兵都在点检中被刷下去了一大批,剩下这六千多名,点检的军官也是颇为地不満意,说最起码要整训一年才能赶上正规军的程度。 他们对这个结果并不惊讶,因为老回回马守应和改世王蔺养成被邀请看过胶州营军队地演习和 ![]() ⾰左五营火并之后,剩下来的头目,马守应和蔺养成决定继续从军,请示李孟之后,两个人都是从营千自篇始做起,每人统领两千人左右的**营,马守应和蔺养成的队部都是从属于淮杨军参将陈六。 因为⾰左五营来自于河南的南部,对河南方向的作战还要倚重他们这些地头蛇,而剩下的两千人则是开往归德府,划归归德府守备袁时中,袁时中在李孟北征河间府的时候,在归德站对了位置,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归德府将建立直接对李孟负责的豫北军,这个军的统领,已经预定是袁时中,规模是一万人。 ⾰左五营在崇祯十六年的四月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魏小北和那两位想要继续从军的兄弟不同,他在详细了解胶州营的政策之后,决定 ![]() 所谓“ ![]() ![]() 正月到四月,胶州营的军事力量在两淮一直保持着小打小闹的状态,活动最频繁的反倒是灵山商行和山东盐帮的掌柜和代表们,他们拿出一份份契约,和地方员官,结寨自守的豪強甚至是绿林盗贼们互相往来讨价还价。 山东在凤 ![]() 在胶州营地強势和⾜够丰厚的报偿面前,大部分人都是在那份契约上签下了自己名字,并且投⼊了自己的积蓄和钱财,那些手中有兵丁佃户的,也把这些人力当成资本投⼊了进去,那些没有签订这个契约文书的人。则是在大军的攻势下 ![]() 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要去努力的维护,维护这田产和庄园,也要维护在田产和庄园背后地胶州营,还要维护齐国公李孟。 因为大家已经成了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本来按照周扬等人做出的计划,南直隶江北地的土地将完全按照山东屯田田庄的模式进行。就是完全被将军幕府控制,不允许其他人揷手其中,田产人口都作为胶州营的财产,不过李孟提出了自己意见。 “南直隶江北地多豪強大族,官吏也多是江南士子,盘 ![]() ![]() 这番话。周扬、袁文宏等人听到后,稍一琢磨,顿时是赞叹异常,这完全是出自真心的敬佩,就连草拟这方案的孙传庭都是赞叹,大帅果然是有天赋之能,这等的⾼绝之策,怎么能是军将能想出来地,就算是有明以来的几位大贤宰相。也不会有这等地想法。 李孟对自己能提出这个想法也是比较惊讶。事后回忆,也发现没什么纰漏。仔细思索才想起来在某个八卦媒体上看来的典故。 ⽇本当年略侵 湾台,湾台的大商人和豪门例如辜家蔡家都是被重点团结的对象。得到很多优待和扶持,因为他们是湾台的上层,尽管他们是少数,但拉拢他们,就能保证湾台这个占领地的稳定和向心力。 (这两家至今仍是湾台豪门,和**以及历任湾台小朝廷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提出来的那个策略,就是类似于此,团结南直隶江北地的统治阶级,团结那些官吏、地主、豪门,把他们聚拢到自己⾝边来,就可以保持对这块地盘地掌控,最起码在现在,就可以不花太大地力气和资本维持这个控制。 至于那些平民百姓,失去了原来的土地,甚至失去了自己地自由,被圈进屯田田庄中成为半农奴,那就没有人理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些许牺牲和⾎腥,也是可以容忍的,何况李孟目前追求地可不仅仅是“将”的境界了。 ⾰左五营的整训编练已经开始,但陈六和马罡已经是接到了李孟的命令,淮扬军和青州军各菗调十个营北上,加強大本营的实力。而且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营都必须是老兵营,马、赵两人都没什么不満。 徐州、淮安、扬州、凤 ![]() 徐州和淮安北部民风剽悍,凤 ![]() 而且即便是菗调了两万人北上,剩下马罡和赵能手中的两将近三万兵,在南直隶江北地这块地方,对外维持攻势或许很难,但守御完全⾜够。 出山东,沿着河间府北上,⼊永平府,然后出山海关就可以进⼊辽东地界了,说起来这一路上好像是通衢大道,畅通无阻。 有⽔路,多平原,京畿要地各处又有官道相连,大军行动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可胶州营从山东行军,所担心的可不是 ![]() 行军在北直隶东侧,尽管算是行走在內线,可山东已经是这么明目张胆,自然要担心侧翼会被人騒扰攻击,那毕竟有二十多万大明的官兵,就算是二十多万头猪羊,冲过来向外赶也要花费太多的精神。 实际上,在目前的形势下,満清并不是首要的敌人,但李自成率军和吴三桂在一片石大战,战斗到中途,鞑子兵突然出现,然后顺军兵败如山,然后整个的汉家华夏倾覆,蛮族⼊主中原。 然后,就是 ![]() 每次想到这个,李孟都感觉芒刺在背,他知道自己此时一步步的侵呑大明帝国,或者是消灭流贼都是比这好的选择,可他还是把首要的敌人放在了満清蛮族⾝上,的确,先弱后強,胶州营打起来也是比较省力,可以逐步的积蓄力量,用最強的状态,没有后顾之忧的和鞑虏决战。 但李孟却依然是要把鞑虏当成第一顺位要消灭的敌人,尽管这么做风险很大。 老太监刘福来,孙传庭还有那些知晓军事的人都想劝阻李孟的计划,不过到最后都是放弃了劝阻,而是全力帮着谋划。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劝也李孟也不会听,每次决定征伐満清东虏的时候,一向是兼容并蓄的李大帅就会变得格外执拗。 没人来劝自己,李孟也没有跟人陈述自己的决心,如果说自己消灭了鞑虏,被⾝后的大明朝廷或者是流民大军抄了后路,甚至是全军覆没,那也是心甘情愿。因为那两方不管是谁取得天下,都是汉家的法统山河,总归是⾁烂在自已锅里。 形势很难,要 ![]() 在河间和永平两府都要做好屯田田庄的建设,屯田田庄在胶州营的体系之中,也是带着仓库和兵站的功能,没有这个,这两处对胶州营来说,就不能称作可靠和全安。 而现在王韬的驻军才刚刚开进河间府驻扎,一切都还在草创准备,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过有个好处是,満清鞑虏在崇祯十五年末的那次突⼊,把河间府的北部和永平府的东部都给打的残破不堪。地方上的官民或者是逃散或者是被杀屠,京师朝廷到如今还在加固京城的防御, ![]() ![]() 将军府的罗管家可是冷了脸,说是因为你这礼物,害的我被大帅训斥,说你们郑家见风使舵、胡来。 管家罗西是李孟的下人,可对于外系的人地位极⾼,见到这位管家,谁都是毕恭毕敬的,郑家来送礼的这位代表,本来就是心虚,看见罗西发火,并转述了李孟的话语,帘是慌了。 现如今以齐国公李孟的地位和实力,可不是一个地方豪族郑家能够得罪的,这位送礼的郑家人,急忙的快马加急,传信去南京、杭州和福建,告诉族中主事的大佬。 郑芝龙的亲弟弟郑芝虎,郑家的第二号人物,从杭州出发急赶,已经是过了扬州,准备来济南恭贺大帅获封齐国公,同时解释一些可能存在的误会。 但八闽商行的几位使者来济南安排通报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被告知齐国公出行。 官方消息没有保密,齐国公去往莱芜,请郑二当家的等待几天吧! |
上一章 顺明 下一章 ( → ) |
特别白的最新架空小说《顺明》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顺明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顺明是特别白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