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 书号:271 时间:2016/9/13 字数:2255 |
上一章 以找茬为职业的官员 下一章 ( → ) | |
他们的名字叫言官。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这些人 言官到底是什么官呢,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官,到了明朝后期,也有人把这些人称为骂官,实际上,他们是明朝监察制度的产物。 朱元璋建国之初,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个官名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听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是都察御史,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当时的十三个省区分,共有110人,这些人权力极大,他们什么都管,由于平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要处理,就整天到处转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额,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错案,办事的员官看到他们就怕。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人权力如此之大,要是他们也徇私枉法怎么办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璋了,他想了一些很绝的方法来规范御史的行为,首先挑选御史的时候,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这行,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有个官名叫八府巡按(周星驰电影里出现过),大家咋一听,八府的巡案,官一定很大,其实这也是个芝⿇官,往往是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就相当于以前所谓的特派员,官极小,权极大。但就是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来监督都察院。这就是六科给事中。 对应央中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这些人的权力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们如果认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敕令有不妥之处,居然可以将敕令退回!而皇帝 ![]() 这些人的行为特点可以概括为:你要打我,我就骂你。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从不动耝,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惨了,这些人骂人的功夫极⾼,都是 ![]() ![]() 朱元璋搞来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头。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言官们的可怕,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南京奉天门,这里说明一下,周观政是巡城御史,属于最低层的监察御史。在他巡查时,遇见一群太监正领着一伙女乐往奉天门內走去。 ![]() 按说一般人也就放他过去了,可周观政坚持说就是有圣旨也不得违背大明的內宮制度,坚决不准女乐⼊內。太监遇到这么个人,只好回宮禀报朱元璋。朱元璋苦笑一下,便传口谕,不再让女乐⼊宮,还特意加上一句,周观政你⼲得好,回去休息吧。无论怎么说,朱元璋已经仁至义尽,给⾜了周观政面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周观政死都不走,这个书呆子不依不饶,一定要朱元璋出来和他说,朱元璋明⽩自己选的这些人都是不会通融的。乐娱也搞不成了,亲自穿上朝服出宮进行安抚,对周观政说,你做得对,我已经反悔,不用女乐了。周观政听到后,才回家觉睡 真是千古奇谈!皇帝口谕还不行,居然还要亲自出来道歉!我们在叹服这个书呆子的同时,不也应该钦佩他的勇气和正直吗,大明王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持原则的人,才能够延续两百年长盛不衰。 应该说朱元璋搞的这个监察制度是相当不错的。 但请注意,如果你不是十三道御史,也不是六科给事中,不属于言官,可千万别多嘴!不要看着言官在皇帝面前摆威风,你也跟上去来两句,不砍了你才怪。言官敢这么做,那是有悠久传统的。 自古以来,就有言官的设置,这些人不管具体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提意见,而历来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个传统…不杀言官。历史上无论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胆量敢杀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言官在下面说皇帝的不是,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还洋洋自得,很有点你能把老子怎么样的气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边听,一边咬牙切齿,想着明天就把你调个位置再整治你。言官确实威风啊 上面说的那个故事并不只是为了说明言官的权力和威严,列出此故事还有一个目的。 大家也可以看出,这件事情中,周观政做的过分了,用今天的话说,太较真了。皇帝有很多事情,你把女乐拦住,皇帝也传口谕,表扬了你,这就⾜够了。非要皇帝出来跟你说清楚,他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和耐心。朱元璋是制度的制定者,所以他要做榜样,但后来的皇帝呢,天刚亮就让他起 ![]() 演员到齐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场戏是怎么演的吧 |
上一章 明朝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
当年明月的最新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明朝那些事儿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