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是冯梦龙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警世通言 作者:冯梦龙 | 书号:10229 时间:2017/3/27 字数:10126 |
上一章 卷六 下一章 ( → ) | |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月盈亏,星辰失度,为人岂无兴衰? 子房年幼,逃难在徐邳,伊尹曾耕莘野,子牙尝钓磷溪。 君不见:韩侯未遇,遭舿下受驱驰,蒙正瓦窑借宿, 裴度在古庙依栖,时来也,皆为将相,方表是男儿。 汉武帝元狩二年,四川成都府一秀士,司马长卿,双名相如。自⽗⺟双亡,孤⾝无倚, 盐自守。贯串家百,精通经史。虽然游艺江湖,其实志在功名。出门之时,过城北七里许,曰升仙桥,相如大书于桥柱上:“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所以北抵京洛,东至齐楚,遂依梁孝王之门,与邹 ![]() ![]() 且说卓文君在绣房中闲坐,闻侍女舂儿说:“有秀士司马长卿相访,员外留他在瑞仙亭安寓。此生丰姿俊雅,且善抚琴。”文君心动,及于东墙琐窗內窃窥视相如才貌“⽇后必然大贵。但不知有 ![]() ![]() 话中且说相如久闻得文君姐小貌美聪慧,甚知音律,也有心去逗挑他。今夜月明如⽔,闻花 ![]() ![]() 风兮凤兮思故乡,邀游四海兮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如今夕兮升斯堂? 有 ![]() 何缘 ![]() 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享尾永为妃。 ![]() 双翼俱起翻⾼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姐小听罢,对侍女道:“秀才有心,妾亦有心。今夜既到这里,可去与秀才相见。”遂乃行到亭边,相如月下见了文君,连忙起⾝ ![]() ![]() ![]() ![]() 且说舂儿至天明不见姐小在房,亭子上又寻不见,报与老员外得知。寻到瑞仙亭上,和相如都不见。员外道:“相如是文学之士,为此禽兽之行!小 ![]() ![]() 却说相如与文君到家,相如自思翼筐罂然,难以度⽇:“想我浑家乃富贵之女,岂知如此寂寞!所喜者略无温⾊,颇为贤达。他料想司马长卿必有发达时分。”正愁闷间,文君至。相如道:“⽇与浑家商议, ![]() 再说相如夫妇卖酒,约有半年。忽有天使捧着一纸诏书,问司马相如名字,到于肆中,说道:“朝廷观先牛所作《于虚赋》,文章浩烂,超越古人。官里叹赏,飘飘然有凌云之志气,恨不得与此人同时,有杨得意奏言:“此赋是臣之同里司马长卿所作,见在成都闲居。’天子大喜,特差小官来征召。走马临朝,不许迟延。”相如收拾行装,即时要行。文君道:“官人此行富贵,则怕忘了瑞仙亭上!”相如道:“小生受姐小大恩,方恨未报,何出此言?”文君道:“秀才们也有两般,有那君子儒,不论贫富,志行不移;有那小人儒,贫时又一般,富时就忘了。”相如道:“姐小放心!”夫 ![]() 且不说相如同天使登程。却说卓王孙有家僮从长安回,听得杨得意举荐司马相如,蒙朝廷征召去了。自言:“我女儿有先见之明,为见此人才貌双全,必然显达,所以成了亲事。老夫想起来,男婚女嫁,人之大伦。我女婿不得官时,我先带侍女舂儿同往成都去望,乃是⽗于之情,无人笑我。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次⽇带同舂儿径到成都府,寻见文君。文君见了⽗亲,拜道:“孩儿有不孝之罪,望爹爹饶恕!”员外道:“我儿,你想杀我!从前之话,更不须提了。如今且喜朝廷怔召,正称孩儿之心。我今⽇送舂儿来伏侍,接你回家居住。我自差家僮往长安报与贤婿知道。”文君执意不肯。员外见女儿主意定了,乃将家财之半,分授女儿,于成都起建大宅,市买良田,憧仆三四万人。员外伴着女儿同住,等候女婿佳音。 再说司马相如同大使至京师朝见,献《上林赋》一篇。天子大喜,即拜为著作郞.待诏金马门。近有巴蜀开通南夷诸道,用军兴法转槽繁冗,惊扰夷民。官里闻知大怒,召相如议论此事,令作谕巴蜀之檄。官里道:“此一事, ![]() ![]() ![]() ![]() 夜静瑶台月正圆,请风浙沥満林峦。 朱弦慢促相思调,不是知音不与弹。 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迹。如今再说南宋朝一个贫士,也是成都府人,在濯锦江居住。亦因词篇遭际,⾐锦还乡。此人姓俞名良,字仲举,年登二十五岁,幼丧⽗⺟,娶 ![]() ![]() 舂闲期近也,望帝京迢递,犹在天际。 懊恨这双脚底,不惯行程,如今怎免得拖泥带⽔。 痛难噤,芒鞋五耳倦行时,着意存温,笑语甜言安慰。 争气扶持我去,选得宮未,那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在轿儿里。 抬来抬去, ![]() 不则一⽇,已到杭州,至贡院前桥下,有个客店,姓孙,叫做孙婆店,俞良在店中安歇了。过下多几⽇,俞良⼊选场已毕,俱各伺候挂榜。只说举子们,元来却有这般苦处。假如俞良八千有余多路,来到临安,指望一举成名,争奈时运未至,龙门点额,金榜无名。俞良心中好闷,眼中流泪。自寻恩道:“⼲乡万里,来到此间,⾝边囊箧消然,如何勾得回乡?”不免流落杭州。每⽇出街,有些银河,只买酒吃,消愁解闷。看看穷乏,初时还有几个相识看觑他,后面蒿恼人多了,被人憎嫌。但遇见一般秀才上店吃酒,俞良使⼊去投谒。每⽇吃两碗饿酒,烂醉了归店中安歇。孙婆见了,埋冤道:“秀才,你却少了我房钱不还,每⽇吃得大醉,却有钱买酒吃!”俞良也不分说。每⽇早间,间店小二讨些汤洗了面,便出门。“长篇见宰相,短卷谒公卿”搪得几碗酒吃,吃得烂醉,直到昏黑,便归客店安歇。每⽇如是。 一⽇,俞良走到众安桥,见个茶坊,有几个秀才在里面,俞良便挨⾝人去坐地。只见茶博士向前唱个喏,问道:“解元吃甚么茶?”俞良口中不道,心下思量:“我早饭也不曾吃,却来呵我吃茶。⾝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甚么还他?”便道:“我约一个相识在这里等,少间客至来问。”茶博士自退。俞良坐于门首,只要看一个相识过,却又遇下着。正闷坐间,只见一个先生,手里执着一个招儿,上面写道:“如神见”俞良想是个算命先生,且算一命看。则一请,请那先生人到茶坊里坐定。俞良说了年月⽇时,那先生便算。茶博士见了道:“这是他等的相识来了。”便向前问道“解元吃甚么茶?”俞良分付:“点两个椒茶来。”二人吃罢。先生道:“解元好个造物!即目二⽇之內,有分遇大贵人发迹,贵不可言。”俞良听说,自想:“我这等模样,几时能勾发迹?眼下茶钱也没得让。”便做个意头,菗⾝起道:“先生,我若真个发迹时,却得相谢。”便起⾝走。茶博士道:“解元,茶钱!”俞良道:“我只借坐一坐,你却来问我茶,我那得钱还?先生说我早晚发迹,等我好了,一发还你。”掉了便走。先生道:“解元,命钱未还。”俞良道:“先生得罪,等我发迹,一发相谢。”先生道:“我方才出来,好不顺溜!”茶博士道“我没兴,折了两个茶钱!”当下自散。 俞良又去赶趁,吃了几碗饿酒。直到天晚,酩酊烂醉,踉踉跄跄,到孙婆店中,昏述不醒,睡倒了。孙婆见了,大骂道:“这秀才好没道理!少厂我若⼲房钱不肯还,每⽇吃得大醉。你道别人请你,终不成每⽇有人请你?”俞良便道:”我醉自醉,⼲你甚事!别人请不请,也不⼲你事!”孙婆道:“娘老情愿折了许多时房钱,你明⽇便请出门去。”俞良带酒胡言 ![]() ![]() ![]() ![]() 却说孙婆与儿子孙小二商议,没亲何,只得破两贯钱,倒去陪他个不是,央及他动⾝。若肯轻轻撤开,便是造化。俞良本侍不受,其亲⾝无半文。只得忍着羞,收了这两贯钱,作谢而去。心下想道:“临安到成都,有八千里之遥,这两贯钱,不勾吃几顿饭,却如何盘费得回去?”出了孙婆店门,在街坊卜东走两走,又没寻个相识处。走到饭后,肚里又饥,心中又闷。⾝边只有两贯钱,买些酒食吃 ![]() ![]() 俞良拽上阁门,用凳于顶住,自言道:“我只要显名在这楼上,教后人知我。你却教我写在诗牌上则甚?”想起⾝边只有两贯钱,吃了许多酒食,捉甚还他?不如题了诗,推开窗,看着湖里只一跳,做一个 ![]() ![]() 来时秋暮,到时舂暮,归去又还秋暮。 丰乐楼上望西川,动不动八千里路。 青山无数,⽩云无数,绿⽔又还无数。 人生七十古来稀,算恁地光 ![]() 题毕,去后面写道:“锦里秀才俞良作。”放下笔,不觉眼中流泪。自思量道:“活他做甚,不如寻个死处,免受穷苦!”当下推开槛窗,望着下面猢⽔,待要跳下去,争奈去岸又远。倘或跳下去不死,颠折了腿脚,如何是好?心生一计,解下 ![]() ![]() ![]() 当下众人商议:“不知他在那里住,忍晦气放他去罢。不时,做出人命来,明⽇怎地分说?”便间俞良道:“解元,你在那里住?”俞良道:“我住在贡院桥孙婆客店里。我是西川成都府有名的秀才,因科举来此间。若我回去,路上颠在河里⽔里,明⽇都放下过你们。”众人道:“若真个死了时下好。”只得忍晦气,着两个人送他去,有个下落,省惹官司。当下教两个酒保,搀扶他下楼。出门迄 ![]() 话分两头。却说南宋⾼字天于传位孝宗,自为了太上皇,居于德寿宮。孝宗尽事亲之道,承颜顺志,惟恐有违。自朝贺问安,及良辰美景⽗子同游之外,上皇在德寿宮闲暇,每同內侍官到西湖游玩。或有时恐惊扰百姓,微服潜行,以此为常。忽一⽇,上皇来到灵隐寺冷泉亭闲坐。怎见得冷泉亭好处,有张舆诗四句: 朵朵峰峦拥翠华,倚云楼阁是僧家。 凭栏尽⽇无人语,濯⾜寒泉数落花。 上皇正坐观泉,寺中住持憎献茶。有一行者,手托茶盘,⾼擎下跪。上皇龙目观看,见他相貌魁梧,且是执札恭谨。御音问道:“朕看你不像个行者模样,可实说是何等人?”那行者双行流洞,拜告道:“臣姓李名直,原任南剑府大守。得罪于监司,被诬赃罪,废为庶人,家贫无以糊口。本寺住持是臣⺟舅,权充行者,觅些粥亡,以延微命。”上皇恻然不忍道:“待朕回官,当与皇帝言之。”是晚回宮,恰好孝宗天子差太监到德寿宮问安,上皇就将甫剑大守李直分付去了,要皇帝复其原官。过了数⽇,上皇再到灵隐寺中,那行者依旧来送茶。上皇问道:“皇帝已复你的原官否?”那行者叩头奏道:“还未。”上皇面有愧容。次⽇,孝字天子恭请太上皇、皇太后,幸聚景园。上皇不言不笑,似有怨怒之意,孝宗奏道:“今⽇风景融和,愿得圣情开悦。”上皇嘿然不答,太后道:“孩儿好意招老夫妇游玩,没事恼做甚么?”上皇叹口气道:“‘树老招风,人老招 ![]() ![]() 再说俞良在孙婆店借宿之夜,上皇忽得一梦,梦游西湖之上,见毫光万道之中,却有两条黑气冲天,竦然惊觉。至次早,宣个圆梦先生来,说其备细。先生奏道:“乃是有一贤人流落此地,游于西湖,口吐怨气冲天,故托梦于上皇,必主朝廷得一贤人。应在今⽇,不注吉凶。”上皇闻之大喜,赏了圆梦先生。遂⼊官中,更换⾐装,扮作文人秀才,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丈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行至丰乐楼前,正见两个着紫衫的,又在门前邀请。当下上皇与近侍官,一同⼊酒肆中。走上楼去。那一⽇楼上阁儿恰好都有人坐満,只有俞良夜来寻死的那阁儿关着。上皇便揭开帘儿,却待⼊去,只见酒保告:“解元,不可⼊去,这阁儿不顺溜!今⽇主人家便要打醋炭了。待打过醋炭,却教客人吃酒。”上皇便问:“这阁儿如何不顺溜?”酒保告:“解元,说不可尽。夜来有个秀才,是西川成都府人,因赴试下第,流落在此。独自一个在这阁儿里,吃了五两银了酒食,吃的大醉。直至⽇晚,⾝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寻死觅活,自割自吊。没奈何怕惹官司,只得又赔店里两个人送他归去。且是住的远,直到贡院桥孙婆客店里歇。因此不顺溜,主家要打醋炭了,方教客人吃酒。”上皇见说道:“不妨,我们是秀才,不惧此事。”遂乃一齐坐下。上皇抬头只见壁上茶盏来大小字写満,却是一只《鹊桥仙》词。读至后面写道:“锦里秀才俞良作”龙颜暗喜,想道:“此人正是应梦贤士,这词中有怨望之言。”便问酒保:“此词是谁所作?”酒保告“解元,此词便是那夜来撒赖秀才写的。”上皇听了,便问:“这秀才见在那里住?”酒保道:“见在贡院桥孙婆客店里安歇。”上皇买些酒食吃了,算了酒钱,起⾝回宮。 一面分付內侍官,传一道旨意,着地方官⼲贡院桥孙婆店中,取锦里秀才俞良火速回奏。內侍传将出去,只说太上圣旨,要唤俞良,却不曾叙出缘由明⽩。地方官心下也只糊涂,当下奉旨飞马到贡院桥孙婆店前,左右的一索抠住孙婆。因走得气急,口中连唤“俞良,俞良!”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双膝跪下,只是磕头。差官道:“那婆子莫忙。官里要西川秀才俞良,在你店中也不在?”孙婆方敢回言道:“告恩官,有却有个俞秀才在此安下,只是今⽇清早起⾝回家乡去了。家中儿子送去,兀自未回。临行之时,又写一首词在壁上。官人如不信,下马来看便见。”差官听说,⼊店中看时,见壁上真个有只词,墨迹尚然新鲜,词名也是《鹊桥仙》,道是: 杏花红雨,梨花⽩雪,羞对短亭长路。 东君也解数归程,遍地落花飞絮。 ![]() 青霄有路不须忙,便着辆草鞋归去。 元来那俞良隔夜醉了,由那孙婆骂了夜一。到得五更,孙婆怕他又下去,教儿子小二清早起来,押送他出门。俞良临去,就壁上写了这只词。孙小二送去,兀自未回。差官见了此词,便教左右抄了,飞⾝上马。另将一匹空马,也教孙婆骑坐,一直望北赶去。路上正 ![]() ![]() 冒险过秦关,跋涉长江,崎岖万里到钱塘。 举不成名归计拙,趁食街坊。 命蹇苦难当,宝有词章,片言争敢动吾皇。 敕赐紫袍归故里,⾐锦还乡。 上皇看了,龙颜大喜,对俞良道:“卿要⾐锦还乡,朕当遂卿之志。”当下御笔亲书六句: 锦里俞良,妙有词章。 ⾼才不遇,落魄堪伤。 敕赐⾼官,⾐锦还乡。 分付內侍官,将这道旨意,送与皇帝,就引俞良去见驾。孝宗见了上皇圣旨,因数⽇前为南剑大守李直一事,险些儿触了大上之怒,今番怎敢迟慢?想俞良是锦里秀才,如今圣旨批赐⾐锦还乡,若用他别处地方为官,又恐拂了太上的圣意。即刻批旨:“俞良可授成都府大守,加赐⽩金千两,以为路费。”次⽇,俞良紫袍金带,当殿谢恩已毕,又往德寿官,谢了上皇。将御赐银两备办鞍马仆从之类,又将百金酬谢孙婆。前呼后拥,荣归故里,不在话下。 是⽇孝宗御驾来往德寿宮朝见上皇,谢其贤人之赐。上皇又对孝宗说过:传旨遍行天下,下次秀才应举,须要乡试得中,然后赴京殿试。今时乡试之例,皆因此起,流传至今,永远为例矣。 昔年司马逢杨童,今⽇俞良际上皇。 若使文章皆遇主,功名迟早又何妨。 |
上一章 警世通言 下一章 ( → ) |
冯梦龙的最新历史小说《警世通言》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警世通言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警世通言是冯梦龙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