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是姜子牙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六韬 作者:姜子牙 | 书号:10164 时间:2017/3/26 字数:2066 |
上一章 六守 下一章 ( → ) | |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断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工一其乡,则器⾜;商一其乡,则货⾜。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 ![]() ![]()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统治家国管理民众的君主,其所以失去家国和民众的原因是什么?” 太公答道:“那是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应该做到六守、三宝。” 文王问:“什么是六守?” 太公回答说:“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诚,四是信用,五是勇敢,六是智谋。这就是所谓的六守。” 文王问:“如何审慎地选拔符合六守标准的人才呢?”太公说:“使他富裕,‘以考验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以考验他是否骄横不驯;委以重任,以考验他是否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令他处理问题,以考验他是否隐瞒欺骗;让他⾝临危难,以考验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变,以考验他是否应付裕如。富裕而不逾礼法的。是仁爱之人;尊贵而不骄横的,是正义之人;⾝负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诚之人;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的,是信用之人;⾝处危难而无所畏惧的,是勇敢之人;面对突发事变而应付裕如的,是有智谋的人。君主不要把三宝 ![]() ![]() 文王问:“您所指的三宝是什么?” 太公答道:“大农、大工、大商,这三件事叫做三宝。把农民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进行生产,粮食就会充⾜;把工匠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进行生产,器具就会充⾜;把商贾组织起来聚居在一起进行贸易,财货就会充⾜。让这三大行业各安其业,民众就不会寻思变 ![]() ![]() 例证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并最终称霸的过程,就是“三宝完,则国安”的最好例证。 舂秋时期,社会急剧动 ![]() 接着,管仲又进行军制改⾰,实行“作內政而寄军令”也就是把军令寓于內政之中,寓兵于农,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十五个士乡的行政组织是:五家一轨,设一轨长;十轨一里,设一有司;四里一连,设一连长;十连一乡,设一良人。与此相应的军事组织是,每家出一人,一轨组成一伍。由轨长率领;一里五十人,组成一小戎,由里有司率领;一连二百人,组成一卒,由连长率领;一乡二千人,组成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组成一军,立一元帅。这样十五个于乡可以组成三军,从而扩大了兵源,增強了军力。 管仲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征税。还规定家国经营盐铁事业,设立盐官煮盐,设立铁官掌管制造农具,鼓励鱼盐贸易等等。 管仲创设了“三选”制选拔人才。规定各乡把本乡中有才德武功的人推选到家国中去,是第一选。这些人经过有关部门的试用考核,将其中优秀的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再亲自考核,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为第三选。为了加強国君的权力,管仲要求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 ![]() 经过上述改⾰,齐国实力迅速增強,为后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舂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章 六韬 下一章 ( → ) |
姜子牙的最新历史小说《六韬》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六韬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六韬是姜子牙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