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班固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书 作者:班固 | 书号:10148 时间:2017/3/26 字数:16459 |
上一章 沟洫志 下一章 ( → ) | |
《夏书》:禹堙洪⽔十三年,过家不⼊门。陆行载车,⽔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灾之羡溢,害国中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 ![]() ![]() 自是之后,荥 ![]()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溉邺,以富魏之河內。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梁” 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 ![]() ![]() ![]()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其后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灾。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強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 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而渭⽔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上以为然,令齐人⽔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漕,便大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矣。 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费。穿渠引汾溉⽪氏、汾 ![]() ![]() 其后人有上书, ![]() ![]() 其后,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恶地。诚即得⽔,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人穿渠,自徵引洛⽔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隤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封少雨。上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湛⽩马⽟璧,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上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滥泛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満,久不反兮⽔维缓。 一曰: 河汤汤兮 ![]() 于是卒塞瓠子,筑宮其上,名曰宣防。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灾。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以溉田。而关中灵轵、成国、湋渠引诸川,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它小渠及陂山通道者,不可胜言也。 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而儿宽为左內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卬之田。上曰:“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也。左、右內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今內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勿使失时。” 后十六岁,太始二年,赵中大夫⽩公复奏穿渠。引泾⽔,首起⾕口,尾⼊栎 ![]() ![]() 是时,方事匈奴,兴功利,言便宜者甚众。齐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国中,注 ![]()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 ![]() 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增堤防,终不能怈。如有霖雨,旬⽇不霁,必盈溢。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害。禹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余年,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于以分流杀⽔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怈暴⽔,备非常。又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后三岁,河⽔更从枚第二曲间北可六里,复南合。今其曲势复琊直贝丘,百姓寒心,宜复穿渠东行。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后忧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博士许商治。《尚书》,善为算,能度功用。遣行视,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不⾜,可且勿浚。 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滥泛兖、豫,⼊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忠杀自。遣大司农非调调均钱⾕河决所灌之郡,谒者二人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木叟>,徙民避⽔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河堤成。上曰:“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廷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繇六月。惟延世长于计策,功费约省,用力⽇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內侯,⻩金百斤。” 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舂桃华⽔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 后九岁,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镌广之。”上从其言,使焉镌之。镌之裁没⽔中,不能去,而令⽔益湍怒,为害甚于故。 是岁, ![]() ![]() 先是,⾕永以为:“河,国中之经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今溃溢横流,漂没陵⾩,异之大者也。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是时,李寻、解光亦言:“ ![]() ![]() ![]() 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九河今皆寘灭,按经义治⽔,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迹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待诏贾让奏言: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首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得⼊,陂障卑下,以为汙泽,使秋⽔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蹄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尚有所游 ![]() ![]() ![]() ![]() ![]() ![]() ![]() ![]() 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冲者,决黎 ![]() ![]() 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难者将曰:“河⽔⾼于平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不可以开渠。”臣窃按视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口,乃月金堤,⾼一丈。自是东,地稍下,堤稍⾼,至遮害亭,⾼四五丈。往六七岁,河⽔大盛,增丈七尺,坏黎 ![]() ![]() ![]() ![]() 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 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校尉平陵关并言:“河决率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上古难识,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言:“⽔ ![]() ![]() ![]() ![]() ![]() 赞曰: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鱼乎!”国中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孔子曰:“多闻而志之,知之次也。”国之利害,故备论其事。 译文 《夏书》上记载:禹治理洪⽔经历了十三年,路过家门也不进⼊。行陆路时乘车,走⽔路时乘船,经过泥路就乘毳,走山路就乘登山的轿,以划分九州的边界,他随着山脉的走势疏通了河流, ![]() ![]() ![]() ![]() 从这以后,荣 ![]() ![]()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为邺县县令,名声很好。到文侯曾孙襄王的时候,同各位大臣一起饮酒,襄王为各大臣祝酒说:“希望我的各位大臣都像西门豹做臣子一样!”史起进谏道:“魏氏实行一个男子一百亩田,邺县单独有两百亩,这裹的田不好。漳⽔在它的旁边,西门豹不知道利用,这是不聪明。知道了不去⼲,是不仁。仁和智西门豹都没有全达到,怎么⾜以效法呢!”于是任命史起为邺县县令,便引漳⽔灌溉邺县,使魏国的河內地区富裕起来。百姓歌颂他道: “邺县有贤能的县令,是史公,打开漳⽔,灌溉邺县周围地区,使自古以来的盐咸地上,长出了稻粱。” 这以后,韩听说秦国喜 ![]() 山,向东注⼊洛⽔,全长三百多里,想用来灌溉农田。事情在进行过程中被发觉了,秦国打算杀掉郑国。郑国说: “开始时臣是间谍,但渠成后也是秦国的利益。臣替韩国延长几年的命运,为秦却是建立了万世的功业。”秦国也认为是这样,最后命他继续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就引淤积浑浊的⽔流灌溉盐咸地四万多顷,使收成都达到每亩一钟。于是关中地区成为肥沃的土地,没有灾年,秦国因此而富強,最后呑并了诸侯,因而把渠命名为郑国渠。 汉朝建立了三十九年,孝文帝的时候,⻩河在酸枣决堤,东面的金堤崩溃,于是东郡大举发动士兵堵塞⻩河。这以后过了三十六年,孝武帝元光年间,⻩河在瓠子决口,向东南流⼊钜野泽,流到了淮⽔、泅⽔。皇上派遣汲黯、郑当时发动人员来堵塞决口,很快又崩溃了。这时武昼侯田蚣为丞相,他的邑地在郞县。郃县在⻩河以北,⻩河决El向南,那么郇县就没有⽔灾,邑县收⼊增多。田蚧对皇上说: “长江、⻩河的决121都是天意,不适合用人的力量来強行堵塞,強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而且仰望云气用术数来占卜的人也这样认为,因此很久以来不再堵塞了。 当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说“从前关东从渭⽔上⽔运粟米,大概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但渭⽔有九百多里,时常有危险的地方。从长安开一条渠引渭⽔,依着南山而下流,到⻩河有三百多里,是一条直道,容易行船,估计用三个月时间就可以了;而且渠⽔经过的一万多顷农田又可得到灌溉。这样既能减少漕运时间和兵卒,又能使关中农田更加肥沃,多获粮食。”天子认为说得对,就派齐国⼊⽔工徐伯做下记号,派遣士兵几万人开漕挖渠,三年而通。用来漕运,果然十分便利。这以后漕运逐渐增多,渠周围的百姓都颇能得到溉田的利益。 后来河东太守番系说:“从山东漕运粮米西行⼊关,一年一百多万石,经过底柱地区的艰险后,破坏损失很大而且花费大巨。开渠引汾⽔灌溉⽪氏、汾 ![]() ![]() 这以后有人上书,打算疏通褒斜道以及漕运,天子把逭件事 ![]() ![]() 这以后严熊说“临晋的百姓希望凿穿洛⽔,来灌溉重泉以东的一万多顷旧有的盐咸地。倘若果然能够得到⽔灌溉,可使亩产达到十石。”于是调发兵卒一万人来开渠,从征地引洛⽔到颜山下。洛⽔河岸易塌方,于是沿流凿井,最深的达四十多丈。许多地方凿了井,井下相互连通,使⽔通行。⽔从地下穿商颜山而过,束行到山岭之中十多里远。井渠的诞生就从这时候开始。凿渠时得到了龙骨,所以渠名就叫龙首渠。这条渠筑了十多年,很有些地方通了⽔,但仍没得到太大的利益。 从⻩河在瓠子地区决口后二十多年,每年因此而年成不好,而梁国、楚国一带尤其严重。天子封禅以后,巡视祭祀了山jI!,第二年,⼲旱少雨。皇上就派汲仁、郭昌调兵几万人堵塞瓠子地区的⻩河决口。在造以后,皇上到万里沙进行祭祀,回来的路上亲自到⻩河决口处,把⽩马⽟璧沉⼊河中,命群臣从宮中自将军以下都背负薪柴,填塞决口。当时东郡百姓烧草,因此柴薪少,于是就用淇园地区的竹子作为楗。皇上既然亲临了⻩河的决口处,悲痛塞河没能成功,就作歌道:瓠子河决啊有何办法?浩浩洋洋的⽔,担心全成为⻩河。全成⻩河啊地方不安,河工没有休止啊吾山已经凿乎。吾山凿平啊钜野泽外流,鱼儿不⾼兴啊又临近冬天。河道废弛啊⽔常流,蛟龙驰骋啊放任远游。⽔流回到了旧河道啊,是神在照顾沛县,不出来封禅啊不知道外面的事!我对河伯说呀你为何不仁,滥泛不休啊愁煞人!啮桑漂浮在⽔中啊淮⽔、泅⽔満,久不归故道啊惟愿⽔流稍缓。另一首是:⻩河汤汤啊⽔流急,北渡曲折啊⽔流难疏通。拔取草芊揷在决口啊沉美⽟于河,河伯同意息⽔啊但草不⾜。草不⾜啊是卫人的罪,百姓烧柴尚不⾜啊如何御⽔,伐淇园的竹啊做成楗来堵石柱,宣防被堵住了啊万福就到来。 于是终于堵塞了瓠子的决口,在上面建筑了一座宮殿,名叫宣防。而且在⻩河北岸修了两条渠来疏导⽔流,恢复了大禹时的旧貌。梁、楚地区重又得到了安宁,没有了⽔灾。 从这以后,当权的人都争相说修⽔渠的好处。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地区都引⻩河⽔及河⾕的⽔来灌溉农田。而关中的灵轵、成国、漳渠引各川I,汝南、九江引淮⽔,束海引钜定,泰山的下面引汶⽔,都凿渠来灌田,各有一万多顷。其他的小渠以及劈山通⽔道的,数不胜数。 从开凿郑国渠的时候起,到元鼎六年,有一百三十六年了,而倪宽为左內史,上奏请求开凿六辅渠,以利于郑国渠一带地⾼的农田的灌溉。皇上说:“农业,是天下的 ![]() 过了十六年后,到了太始二年,赵国的中大夫⽩公又上奏请求开渠。引泾⽔,从⾕口开始,流⼊砾 ![]() ![]() 这时候汉朝正和匈奴作战,兴建功利,陈述对家国有利的事的人相当多。齐国人延年给皇上写信道: “⻩河发源于昆仑山,流经中原,注⼊ ![]() 自从堵塞了宣房的决口后,⻩河又在北面的馆陶地区决口,分流而成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流⼊大海,宽和深与大河一样,所以顺其自然,没有发生堵塞事件。这开通以后,馆陶东北的四五个郡虽然时常遭受小规模的⽔灾,但兖州以南六郡却没有⽔忧。宣帝地节年间,光禄大夫郭昌被派遣巡行⻩河。北面三处曲折地方⽔流之势都缓慢经过贝丘县。郭昌担心⽔大后,堤防不能承受,就另外开渠,直着向东,经过束郡境內,不使它向北弯曲。渠通后受益,百姓感到全安了。元帝永光五年,⻩河在清河灵鸣犊口决口,屯氏河从此就绝迹了。 成帝年初,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道: “清河郡在⻩河的下游,与兖州的束郡以⽔为界,郊区的居民地势尤其低下,土壤轻脆容易损坏。眼下所以没有多大的灾害,是由于屯氏河畅通,两河分流的缘故。现在屯氏河被堵塞了,灵鸣犊口又更加不利,衹有一条大河肩负着几条河流的任务。即使加⾼堤防,也终不能怈流。如果碰上连绵大雨,十多天不晴,河⽔一定会溢出来。灵鸣犊口在清河东部边界,位置低下,即使让它通畅,仍不能为魏郡、清河减轻⽔害。大禹并不是不珍惜民力,是因为地形有⾼低之势,所以开凿了九河,现在已经灭迹难以分明,屯氏河⽔不流通有七十多年,刚断绝不久,容易疏浚。还有它的发源地势⾼,可用来分流减轻⽔力,疏导方便,可重新疏浚以帮助大河分怈洪⽔,以备特殊情况。另外地节年中郭昌开凿直渠,过了三年,⻩河⽔流又从原来第二处拐弯的地方北面大约六里,重新向南汇合。现在它弯曲的势头重又缓慢经过旦丘县,百姓感到寒心,应重新开渠使⽔向东流。不加以修治的话,北面决口就使四五郡受害,南面决口就会使十多郡受害,到这之后再来忧虑它。就已晚了。”这件事 ![]() 三年后,⻩河果然在馆陶以及束郡的金堤决El,淹没了兖州和豫州,进⼊平原、千乘和济南等地,一共淹灌了四个郡三十二个县,⽔淹地十五万多顷,深者地方达三丈,损坏官亭房屋将近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答对的策略不切实际,天子狠狠地责备了他,尹忠于是杀自。皇上派遣大司农非调调拨均平钱和⾕给⻩河决口所淹灌的郡县,派遣两个谒者征派河南以束的漕船五百艘,迁移百姓躲避⽔流居住到丘陵上,共有九万七千多El人。⻩河堤的使者王延世被派往堵塞决口,用落地长四丈,直径九围的竹,装着小石,用两只船夹载着投⼊河中。三十六天,⻩河堤形成。皇上说: “束郡的⻩河决口,漂流到二州,校尉王延世修筑堤防,三旬建成。命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士卒中治理⻩河的记下来充当六个月的边役。衹有王延世长于计谋策划,形成功业所花费的很节省,所用的力量与时间都少,朕很欣赏这件事。特任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的俸禄,赐爵为关內侯,赏⻩金百斤。” 过了两年,⻩河又在平原决口,流⼊济南、千乘,所损坏的有建始时一半多,皇上又派王延世去治理童回。丝麸劝说大将军工凰,认为“前一次⻩河决口,丞相史杨焉说王延世是用杨焉提供的方法来堵塞决口的,这件事被隐蔵着不肯曝光。现独任王延世,王延世看到上次堵塞决口很容易,恐怕他考虑问题不会很深刻。又果真像杨焉所说的话,王延世的技术就反而不如杨焉的了。况且⽔势各不相同,不广泛讨论利害而用一个人,假使不能在今年冬天成功,来年舂天桃花盛开时⽔就大了,一定会滥泛,将有被淤泥填塞和使土壤返还的危害。如果这样,几个郡的⾕种不能种下,民人流离失所,盗贼将会产生,即使重杀王延世,对事情也将无益。应派遣杨焉以及将作大臣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一同参与。王延世同杨焉一定会相互拆台,深论利益,实在是太难了。许商和乘马延年都懂得计算,能估测利益,⾜以分别是非,选择他们对的地方加以采纳,一定会成功。”王凤听从了杜钦的话,告诉皇上派杨焉等人去治河,六个月就成功了。皇上又赐给王延世⻩金百斤。治理⻩河的士兵不接受平价的,就记下服了六个月的边役。 九年后,到了鸿嘉四年,杨焉说“从⻩河上游到下游的人们,都担心底柱地区河堤塌倒,可以凿山使河面变宽。”皇上听从了他的话,派杨焉负责凿山。凿山的石头埋在⽔中,不能流走,反而使⽔更加湍急,形成的危害比以前更大。 这一年, ![]() ![]() 哀帝初年,平当奉命管理⻩河堤岸,他上奏说道: “九河到现在全都淤塞了,按照经文意义来治理河⽔,有分怈的河流和疏浚的大川,但没有堤防淤塞的文字。⻩河从魏郡往东,北面有许多⽔溢出而成的决口,⽔流踪迹难以分明。四海的群众不能欺骗,应广泛征求能疏浚河流的人。”天子把这件事 ![]() ![]() ![]() ![]() ![]() ![]() ![]() ![]() ![]() 现在实行上策的话,就要把冀州地区在⽔流要道地方的百姓迁走,打开黎 ![]() ![]() 如果在冀州地区多挖漕渠,使百姓得以用来灌溉农田,分担⽔流的急势,即使不是圣人的方法,但也是挽救失败的招术。诘难的人将说: “⻩河⽔位⾼出平地,每年增加堤防,尚且决口,不可以再开渠。”臣私下巡视了遮害亭西面十八里的地方,到淇⽔⼊河口,就有金堤,⾼一丈。从造往东,地势渐低,堤渐⾼,到遮害亭,⾼四五丈。以前六七年,⻩河⽔大,增⾼到一丈七尺,毁坏了黎 ![]() ![]() ![]() 如果就修理旧堤,把低地填⾼,把薄处加厚,劳累花费没有止境,屡次遭受它的危害,这是最下的一种策略。王莽的时候,征召能治理⻩河的人有一百来人,其中大致比较突出的有长⽔校尉平陵关并说:“⻩河决口一般常在平原、束郡左右,它的地形低下而土质疏松。。听说大禹治理⻩河时,本来是空过这个地方了的,认为这裹⽔多,⽔大时就放出多余的⽔,⽔少睁堤慢就会流完,即使时常换地方,也不能离开这一带。上古时代难以识别,近来观察秦汉以来,⻩河的决口在曹、卫一带,南北距离不超过一百八十里,可以把这个地方空出来,不要建造官亭民室罢了。”大司马史长安的张戎说:“⽔的本 ![]() ![]() ![]() 赞曰:古人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的功劳,我们都已成了鱼啊!”国中河流平原上百数,没有比四渎更著名的了,四渎中又以⻩河作为宗主。孔子说: “多听并留心记住,是求知的次要方面。”⽔是家国的利害,所以要详细地论述它的来龙去脉。 |
上一章 汉书 下一章 ( → ) |
班固的最新历史小说《汉书》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汉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汉书是班固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