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佚名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家姓 作者:佚名 | 书号:10123 时间:2017/3/25 字数:2553 |
上一章 晏 下一章 ( → ) | |
历史来源 1、来源于姜姓。舂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2、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 ![]() 3、来源于上古尧时期的大臣晏龙。据说晏龙是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晏龙被认为是此支晏氏的始祖。 家族名人 晏婴:字仲(?-公元前500),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密人。舂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 ![]() ![]() ![]() 晏殊,字同叔,北宋宰相,著名词人,临川人。景德初年曾以“神童”之名被真宗如为进士,庆历中官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他填词擅长小令,承袭南唐风格,多表现士大夫阶层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音调谐和。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句,传诵很广。他喜好贤能,范仲淹、孔道辅、欧 ![]() 晏铎:自贡富顺县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福建道御史。他学问渊博,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政绩斐然,受到民人爱戴,是明英宗时期的“景泰十才子”之一。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有名的词人,他的词多感伤情调。 晏天章:宋代棋师。他不但棋下得好,而且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著有《元元棋经》一书,为后世研究下棋理论提供了材料。 晏顿复:宋代吏部侍郞,曾经驳论二十四事,反对秦桧投降求和的主张。 晏敦复:字景初(1120-1191),晏殊曾孙,宋代临川文港沙河村(分属进贤县)人。少就学于程颐。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土。初任御史台检法官。绍兴元年,由礼部郞迁吏部郞。。因事件右丞相吕颐浩,贬为贵溪知县。后改临江军通判。不久,复召为吏部郞,转左司谏,进中书门下诸房公事。晏敦复为人刚直敢言,曾弹劾准西宣抚使刘光世強换淮西民田;揭露右丞相汪伯彦之子汪召嗣无德无才,反对派他担任江西盐司(转运使)和袁州知州。绍兴八年(1138年),金人遣使前来议和,要南宋君臣拜接金熙宗的诏书。吴敦复认为这是奇聇大辱,上疏坚决反对。宰相秦桧派人暗中拉拢,许以⾼官厚禄:“公能曲从,两府旦夕可致”他横眉冷对,声裂金石:“吾决不以⾝计误家国,吾乃姜桂之 ![]() 晏斯盛:字虞际,号一斋,清朝新喻浒江(现为上⾼县蒙山乡所辖)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江西乡试第一名,次年举进士,为庶吉士。雍正元年分校顺天乡试,授翰林院检讨。五年为会试同考官。雍正六年(1728年)晏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山西,普是雍正皇帝的宠儿、当朝宰相朱轼(⾼安人),于康熙劣官史,做出了好成绩的地方。因此,当晏斯盛前往山西任上,雍正赐他浮⽔古砚及笔墨时,郑重说明:“此太学士朱试所进,今以赐汝,汝可时时把玩,勉为朱轼可也。”雍正这番话,晏斯盛当然心领神会,铭记在心。一到山西,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敢于碰硬脑。当时清府政派往山西驻防、监视民人的镶⻩旗军胡作非为,恣意要马匹,辱凌官绅。晏斯盛了解到这情况,即向雍正如实报告。雍正阅后即批;“晏斯盛据实陈奏,甚属可嘉,若隐忍不言,则此辈愈多事矣,晏斯盛着 ![]() ![]() ![]() 迁徙分布 (缺)晏姓在陆大和湾台都没有列⼊家百姓前一百位。晏姓出自姜姓。上古时候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帝有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舂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现在的晏姓。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国全汉族人口的0。027%,居第二百四十一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国全汉族晏姓人口的82%。 |
上一章 百家姓 下一章 ( → ) |
佚名的最新历史小说《百家姓》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百家姓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百家姓是佚名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