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是沧月傲天创作的经典军事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抗日之雪耻 作者:沧月傲天 | 书号:10078 时间:2017/3/22 字数:5434 |
上一章 第四百五十三章:备战华北(一) 下一章 ( → ) | |
第一卷:內蒙古风云]第四百五十三章:备战华北(一)—— 第四百五十三章:备战华北(一) 韩云华在延安一共呆了半个多月,前一个星期他每天除了到城里转一转便就不再出去了,更不去参加任何活动。后一个星期更是离谱,每天带着自己带来的警卫队部在延安周边地区转悠,有的时候一两天都没个人影,延安城里等着他出席活动会议的人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向主席提出了意见,希望韩云华能够以 ![]() 不过对于这些人提出来的请求主席只是笑了笑,并没有任何点评。要说是韩云华将大把时间放在了游山玩⽔上主席等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在和韩云华密谈完之后他就知道韩云华已经不是吴下阿m-ng了,现在的韩云华心中是有丘壑的。 韩云华这几天还真不是去游山玩⽔去了,他既然答应了主席要振兴边区的经济,解决眼下边区政fǔ所面临的问题。在他的记忆产 ![]() ![]() 而大生产运动兴起的地方就是延安,既然前辈们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那么韩云华就只能不客气地剽窃征用了。大生产运动的明星队部和明星地区南泥湾也被韩云华盯上了,所以韩云华这几天一没事就到延安周边地区勘察地形,主要是想看一看除了南泥湾之外还有没有可以大规模垦荒的地方,毕竟一个南泥湾更本就无法満⾜三个步兵旅两万多人队部的开垦。 当然了南泥湾这个后世有名的塞上江南韩云华是绝对不会放过去的,所以韩云华垦荒大业的第一战就准备在南泥湾打响。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源充⾜,土地f-i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明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其实大生产运动也确实不是韩云华首创的,在这个时代也一样,早在1939年2月 ![]() 对于延安的 ![]() 而后世过来的韩云华却知道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的意义远不止那几万担粮食那么一点点,他就是一个号召与榜样的关系,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实施了大生产运动之后,陕甘宁边区机关和队部每年需细粮(小米)3900万公斤,自己生产达1500万公斤。边区许多队部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食”的目标。 农业方面,由于贯彻执行了正确的农业生产政策,使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大提⾼。耕地面积由1941年的1213。2169万亩增加到1945年的1425。6144万亩,比1938年更是扩大了7成;全边区1940年改旱地为⽔地2。3558万亩,1944年⽔地面积达4。1109万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41年为45。586万石,1943年达181。2215万石,实现了自给有余,为敌后抗⽇ ![]() 除此之外,整个延安地区以及整个边区各行各业都有了大巨的发展,不管是农牧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大生产运动,到1944年则办起了11个造纸厂、2个f-i皂厂、12个被服厂、8个工具厂、4个印刷厂、3个陶瓷厂、23个纺织厂等77个公营工厂,职工达12,000多人。至1943年,边区的棉纱、布、铁、纸及其它很多⽇用品做到了基本自给。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与市场的活跃。边区政fǔ曾先后成立了光华商店、盐业公司、南昌公司、土产公司、永昌公司等,主要组织土产输出,换取必需品输⼊,以保证对军民的供应,稳定边区物价和货币。同时,公营商业、合作商业与sī人商业组成了遍布城乡的商业网点,方便了军民的生产与生活。 大生产运动使得军队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物质生活,许多队部实现了粮食、被服和其他⽇用品的全部或部分自给,由于军队努力生产,收⼊增加,使民人的负担也大大减轻。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 ![]()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绝对没有掺杂任何⽔分,而且这还只是很少一部分队部创造出来的财富和经济效果,现在韩云华准备投⼊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大生产运动的规模提⾼到历史上无法比拟的一个程度,所以他坚信这场由央中主导的內m-ng古区军主持发展大生产运动绝对会取得比历史上更加辉煌的胜利的。 韩云华在延安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半个月之后韩云华又静悄悄地返回了塞北,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延安之行成为了后世历史上很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史学家对于韩云华这次延安之行进行了研究,但是却都没有找到关于主席与韩云华元帅之间 ![]() ![]() 回到归绥之后韩云华给全军所有师以上的军政⼲部开了一次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区军的任务,将队部训练和休整当做了今后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其次区军要调一部分队部和难民团到延安参加大生产会战,并且还要加大对边区经济的支援,保证大生产会战的胜利。另外,区军还要不惜一切代价组建新队部,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內将区军的队部扩编到一百万以上。 会后韩云华又向 ![]() ![]() 对于韩云华提出的一年內內m-ng古区军兵力达到百万的目标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现在內m-ng古区军上报延安军事委员会的队部人数为28万,距离百万大军还有78万之多,不管是m-o主席还是朱总指挥都不认为韩云华能在一年內组建起一支百万大军。 但是尽管如此,然而 ![]() ![]() 接到央中的调⼊內m-ng古区军的⼲部名单的时候韩云华惊呆了,这次调⼊內m-ng古区军的军政⼲部里面可是有一些大才,不管是曹怀里还是粟裕再或者是谭震林都是名震后世的大将,而且见过这后这些人的军衔都是个顶个的⾼,这次调⼊內m-ng古区军的军政⼲部后来都各有际遇,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参谋长曹里怀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训处主任莫文骅55年被授予“中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团长阎红彦55年被授予“上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六团团长王兆相55年被授予“少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团长尹国⾚55年被授予“少将”;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副团长江渭清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团长⻩火星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此时內m-ng古区军真可谓是将星云集,有了这些大才的加⼊,韩云华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可谓是信心十⾜。 由于调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尤其新四军现在还在皖南,所以没有一两个月这些军政⼲部是无法赶到塞北的。不过现在整个內m-ng古区军也很消停,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除了大战之前撒出去的那几只特战队还在敌占区与⽇军玩躲猫猫之外,就只剩下调往东北地区的那个步兵旅还在同⽇军 ![]() 韩云华也没想到这一修正就是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这难得的平静让韩云华很是意外,⽇军的指挥官到底是想⼲些什么,虽然说华北地区的⽇军被调走了不少,但是留在华北的小鬼子也不少,就这样和內m-ng古区军耗着也不是办法,以多田骏那个老鬼子的x-ng格应该早就派队部前来了。 前一段时间是由于队部忙于调动,⽇军无暇顾及区军,现在⽇军已经完成了调动,但是双方依然是这么安静,气氛很是诡异。不过韩云华也知道现在⽇军虽然战斗力有所下降,但是⽇军的报情部m-n却比之以前要厉害的多了,前不久钱壮飞的一个报情组就在天津被⽇军破获了,损失了四名优秀的报情员,而国政民fǔ军统局的保定站也在一个月前被特⾼科摧毁了,所以除非有必要,否则的话韩云华并不愿意暴l-区军的报情人员。 既然⽇军不主动来攻击区军,那么韩云华还乐得清净,区军经过这两个多月的休整,各老牌队部都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新组建的那十个步兵师也已经有六个列装了,清一s-的⽇制武器装备。剩下的那四个步兵师虽然武器装备依然相当缺乏,但是却比路八军一般的队部要好一些,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另外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內m-ng古区军又组建了五个步兵师,到目前为止內m-ng古区军已经有了25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总兵力达到了60万以上。 同时 ![]() ![]() 粟裕和谭震林等人都被韩云华安排到了师长的职位上,但是却没有给他们派政治委员,用韩云华的话说,这些大将们都是可以只手擎天的妖孽型人才,给他们派政治委员那只是资源的l-ng费,以后再说吧,现在区军都在扩编,在韩云华有意无意的“纵容”下,不管是老队部还是新兵队部再或者是地方守备旅都在明里暗里地扩编队部,整个塞北地区大约1600万人口中有的是青壮年,再加上刚刚从冀西北地区迁到塞北的两百余万人口中绝大多数的都是青壮年男女,所以內m-ng古区军现在最不缺乏的就是兵员。 然而兵员好解决,但是武器装备却不好解决,虽然上一次韩云华在视察包头兵工厂的时候就对兵工厂的产能提出了要求,而包头兵工厂的负责人杨延年也却是对兵工厂的生产进行了调整,产能也提⾼了不止一倍,但是也经不起韩云华这样腾折。包头兵工厂就算是加班加点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生产也跟不上內m-ng古区军的发展,如果按照韩云华的发展目标来看,內m-ng古区军最少还得建三个同样规模大小的兵工厂才能満⾜队部的作战所需。 对于这个问题韩云华也是一筹莫展,现在外援断绝,连德国商人也不敢再向韩云华所部出售设备生产线了,就算是有人卖也 ![]() |
上一章 抗日之雪耻 下一章 ( → ) |
沧月傲天的最新军事小说《抗日之雪耻》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抗日之雪耻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抗日之雪耻是沧月傲天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