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三侠是司马紫烟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风尘三侠  作者:司马紫烟 书号:41529  时间:2017/9/20  字数:33645 
上一章   第十二章    下一章 ( → )
虬髯客道:“夫人何以知道我必有条件?”

  乐昌公主道:“因为首领也有志于逐鹿天下,兵与钱是最不可少的两个条件,首领没理由如此慷慨的。”

  虬髯客叹道:“一定要说出个理由来,只能说我不愿与你们为敌,因为我手中有了钱,有了兵,势必要跟大唐起冲突,难免会与你们阵前相见。”

  李靖道:“大哥,放心,绝不可能的。小弟说什么也不会跟大哥阵前相见。”

  “假如有命令给你呢?”

  李靖道:“小弟宁可抗命,杀身亦在所不计。”

  虬髯客道:“好,好兄弟,贤弟,你有这份情意,愚兄难道就不能牺牲一点吗?所以,我把人给你们带去,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不过,我的确有条件的。”

  李靖道:“什么条件?”

  虬髯客道:“你们只能拥立李世民,不能拥唐。”

  李靖道:“若唐室之主落于李世民身上…?”

  虬髯客道:“你们所拥的不仅是唐室之主,更将是天下之主,若李世民不能一统天下,你们都来帮助我。”

  乐昌公主道:“首领快人快语,妾身也不多作客套了,只是还要加一点附带条件:若天下归于唐公,李世民绝不可能去反对打倒他的父亲,我们也不能帮他做这种事。”

  虬髯客笑道:“那当然。我的意思是说唐公死后,天下底定,那时皇帝若不是李世民,你们也没有理由再去帮助别人了,那时咱们再创一番事业。”

  乐昌公主毅然道:“一言为定!那时我们一定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来佐助首领。只是万一李世民得了天下呢?”

  虬髯客道:“那还要看看他能不能当一个好皇帝。”

  乐昌公主笑道:“这当然。老实说,如果我们发现他不是一个明主,不用首领相召,我们自动会离之而去,来投奔首领。”

  虬髯客轻轻一叹道:“假如这小子真能有一番大作为,也不枉某家这番相让之情,把中原的天下让给他吧!”

  “那大哥又将何去何适呢?”

  虬髯客大笑道:“你们别替找担心,天下之大,何愁没有我容身之地。海外还有不少岛屿,我都已有人在那儿落脚经营了;实在不行,我到海外去当我的逍遥君去。”

  李靖与张出尘都有点黯然。虬髯客却豪情万丈地道:“贤弟,小妹,别这么没出息,摆出一付苦相,末来的事难说,也许我们还是在中原相聚,共谋我们的大业呢!”

  李靖道:“对!小弟向大哥保证,除李世民外,小弟不会再去拥立第二个人。”

  虬髯客大笑着伸出一只手跟他握了一握,放开手后,张出尘却感动得靠过来,跟他抱了一抱。

  那是把他当作了亲哥哥一样,不避形迹了。

  虬髯客十分感动,揽着她的香肩,低唤了一声:“小妹!”

  张出尘也哽咽地叫了一声:“大哥!”

  虬髯客又艰涩地笑了一下,然后道:“不管天下怎么变,记住,你永远是我的小妹妹,大哥可以放弃一切也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

  这充感情的话,出自一位豪杰之口,别具感人的力量,尤其是这种保证,天知道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说不定将是他垂手可得的天下。

  因为张出尘与李靖选择了辅佐李世民,天无二,虬髯客如果也有志天下,冲突在所难免,而他此刻的表示为了张出尘,他将退让。这又是何等大的牺牲,虽然他已经表示过一次,但却不如此刻的诚恳。

  张出尘激动地道:“大哥,我跟李郎也可以向你保证,我们也绝不会做出任何一件危害你的事。”

  虬髯客道:“这一点大哥绝对相信,而且大哥要你们挟带大批的人力财力到李家去,也是为了不使你们难堪,使你们的意见,一定要受到别人的重视。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我不想跟你们作对,但人家未必能放过我!”

  乐昌公主忙道:“首领,绝不会的,世民世子绝不会那么做,他在邀请药师时,郎已声明过了,绝对不会让你们处于敌对状态中的,他也尽量寻求避免之道。”

  虬髯客道:“避免得了吗?”

  乐昌公主道:“应该是可以的。世子说过,他足以天下为重,并不志在天下,若是首领有一统天下的能力,而又确能造福于天下,他不会跟首领争的。”

  虬髯客道:“他是如此说的吗?”

  乐昌公主道:“世子不仅是如此说而已,也是真心如此地想。他不随便作许诺,说了就一定算数。”

  虬髯客沉思片刻后,毅然地一挥手,密林中出来一骑快马,马上一条大汉,背上背着一个锦袱。

  李靖与张出尘都认得,这大汉是虬髯客最亲信的弟兄,叫杨全忠,不但武艺精通,而且兼能文事,是一个难得的将才,虬髯客后来训练新军,全由他一个人负责。

  他为人也很谦虚,跟李靖很谈得来,此刻马到临近,他一纵而下,首先抱拳见礼道:“见过二庄主、三姑娘。”

  这还是从前的称呼。张出尘在结义的盟谱上最小,不过称她为三姑娘的人却没几个,那都是虬髯客身边的武士,不隶属于神龙门中。

  杨全忠又向乐昌公主抱拳道:“夫人,别来无恙,恭喜夫人与徐公子破镜重圆,而且在唐公那边很得意。”

  他跟乐昌公主很,因为以前虬髯客有什么事要跟杨素协调,他们两个人往往是双方的代表。

  乐昌公主也回礼道:“杨壮士好!两三年没见了,壮士添了不少风尘之,倒是更见精神了。”

  杨全忠笑道:“那是海风吹多了的原故,数年未蒙赐诲…”

  虬髯客道:“全忠,你别忙着说废话,以后向徐夫人求教的机会多着呢。现在你听我作一个最重要的宣布:从此刻起,你率领所有的弟兄,跟随二庄主效力!”

  杨全忠恭声道了一声:“是!”虬髯客又道:“把人员的名册以及全部资产也自即刻,移交给姑娘掌管。”

  杨全忠又应了一声,解下背上的锦袱,双手举着交给了张出尘道:“名单清册都在包袱中,另有金龙令牌两面,兵员武器,俱屯集在前面十里处,请姑娘查阅。”

  虬髯客笑道:“药师,小妹,人在前面,你们去点收吧,有全忠跟着,你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他,愚兄要走了,短时内我们恐怕不会再见。”

  张出尘道:“大哥要上那儿去?”

  虬髯客道:“我把人马装备起来,原是想跟你们会合碰碰机会的,现在既然没我的事了,我想再到海外去混个几年,再聚一笔本钱去。”

  李靖道:“大哥,你又何必从头开始呢?小弟这儿的人员已经不少了,你还是带了去吧!”

  虬髯客一笑道:“兵员训练了就要打仗的,假如不打仗,不仅养着他们是负担,闲置着无所事事,还容易出麻烦。这批已经训练好的人员,交给你们正好派用场,至于我在海外,还有着一半的人员呢!你们多辛苦点,先把中原江山打出个局面来,几年后,我来看看,说不定可以捡个现成的便宜呢!”

  李靖笑道:“大哥总是最聪明的人。”

  虬髯客也大笑道:“这可是你教我的。五人逐鹿,鹿死谁手不得而知。得其鹿,我就要面对四个强敌,若我退而作壁上观,任彼相争,剩最后一人时,我仅除一人即可得鹿,这才是上上之策。”

  李靖道:“小弟可没说过这个话。”

  虬髯客笑道:“这只是我的引申,你在谈论战略时说过一句话:战争中最后还能站着的人才是胜利者,而虎狼阻道时,先驱虎狼,养蓄锐以待之,俟虎疲狼尽,再全力搏虎,则虎狼俱亡”

  李靖道:“小弟只是论战,与争天下不同。”

  虬髯客道:“我以为道理是一样的。”

  李靖道:“不一样。驱虎狼,则狼尽而虎疲,争天下时,占地越大,实力也越强,直到群雄剩下一人时,已经无法推翻了。”

  虬髯客笑道:“我不会打那种仗的,你要记得,大哥是个江湖人,我争天下,也要用江湖人的方法,血五步,斩首一人,就够了,我只要有一批人来接收天下…”

  李靖摇头道:“大哥,这个方法行不通的。”

  虬髯客道:“我知道,我刺杀的若是个仁君,我会成为天下之公敌,我不会做这种笨事。若我刺杀的是个暴君呢?天下岂非垂手可得了?”

  李靖不默然。

  虬髯客挥挥手,扬长而去。

  乐昌公主愕然道:“他就这么把几万人交给你了?”

  李靖道:“是的。上次把神龙门交给我,也是在三言两语之间。”

  乐昌公主道:“若论豪杰怀,举世之间,无人能及此君,出手就是这么一大笔重礼,尤其是在此时此刻,那是争天下之资。”

  杨全忠道:“夫人,张大哥的想法却不是如此。他知道争天下容易,保天下难,隋炀帝手中的实力不谓不盛,但保不住天下不说,连首级都保不住,所以张大哥在没有保住天下的能力之前,不作争天下之想。”

  “那他何以要训练这些人呢?”

  “那是作准备。当他有了保天下的条件时,也当然要有一些取天下的实力。”

  乐昌公主问:“他认为如何才能保天下呢?”

  杨全忠摇头道:“我不知道。他一直都在寻求答案,这次他召集了弟兄整装出发前,还一直为此苦恼,最后才对我说,他认为目前取得天下后,唯一能保的方法,就是有两个人的合作。”

  “那两个人?”

  杨全忠道:“一位是二庄主,另一位则是夫人。”

  李靖被提到是意料中事,但是乐昌公主没有想到另一个人会是自己,倒是大感愕然,她讪然苦笑道:“那是你们首领在开玩笑。”

  杨全忠道:“不!不是开玩笑。大哥说了,外有药师为将,可无敌于天下,内有乐昌为策划,可以使天下在握,我为争取此二人,曾不惜全力,奈何却输了李世民一步,此去只能碰碰运气,能说得动他们助我,则大事可为,否则就只有成全他们了…对不起,我冒昧地直呼二位的名讳,但那只是转述张大哥的话…”

  乐昌公主道:“这么说,他是早已决定将一切出来了?”

  “是的,大哥早就作了两种准备:不是二位归他,就是他把一切交给二位。”

  李靖与张出尘对虬髯客多少有点惭愧的感觉,乐昌公主则有点意外地道:“首领对我这个弱质女太看重了。”

  杨全忠道:“不然。在张大哥的心目中,夫人是天下最值得也敬重的人。他说夫人金枝玉叶而身遭亡国之痛,在辅佐杨素时又掌握了权术之秘,他深信你的认识,比任何一个人要透澈,因此,夫人策划谋国时,必然可以避免以往的那些缺点而做到十全十美。”

  张出尘道:“这倒是。大哥的看法相当正确,乐昌姐,你的确当得起的。”她见李靖笑而不言,忍不住道:“药师,你难道不同意吗?”

  李靖道:“我同意。乐昌姐确有理国之能,把一个朝廷建立起来,按步就班地做事。”

  乐昌公主则笑道:“药师!你别捧我了,我对自己知之甚明,我不妄自菲薄,当世之间,没有人此我有更多的理国经验,因为我身经两个王朝的兴替,而且都曾参与最高的决策,家兄主陈时,大部份都听我的,杨素佐隋时,我也提供了不少的意见,只不过这两个王朝都灭亡了。”

  张出尘道:“那不能怪你,这是人谋不臧。”

  乐昌公主苦笑道:“我不敢自抬身价,说那两个王朝之亡是我的责任,但我未能防蔽起衰,防患未然,证明我的能力不足,虬髯客实在把我看得太重了。”

  杨全忠道:“这个大哥也曾说过,他说夫人只要记两次失败的惨痛教训经验,再度理政时,便可以避免那些人为的错失,如此虽不能说必然大治,然已无人能及了,因为究竟很少有人能连续经历两次失去天下的。”

  这一说使得众人俱为之默然,乐昌公主叹了一口气道:“遗憾我只是个女之身,夫婿尚在,不能自主,否则我一定去追随张首领,以报答他这番知遇之情。”

  杨全忠则兴奋地道:“有夫人这番话,张大哥已经很安慰了。张大哥对夫人仰慕之至,曾经向越公致意,但杨素对夫人也十分敬重,回答大哥说,夫人坚贞可逾金石,在未得徐公子确息前,他不便作任何表示,大哥也就尊重夫人的意愿,绝口不说此事,后来得知徐公子无恙,已与夫人破镜重圆,大哥着实为夫人庆幸,但也私底下难过了几天,这话不会太唐突夫人吧?”

  乐昌公主见他说得很坦率,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但随即大方地道:“不,我感到很荣幸。张首领对我的这份情意,我十分感激,只遗憾相逢已是人妇,只有辜负他的一片情意了。”

  杨全忠激动地一屈腿道:“多谢夫人!”

  李靖道:“全忠,这要你谢什么?”

  杨全忠道:“我是替大哥感谢,谢谢徐夫人的这番话,对大哥多少是种慰藉。”他叹了口气道:“大哥虽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但他的感情却极为平常,他轻易不为人动情,一旦动了情,就十分执着,在海外,有许多岛国,大部份都是女子为王,那些女王也都十分美丽,她们对大哥十分倾心,不但委身下嫁,以举国为聘,有的甚至只要求成为大哥的外室,大哥却连正眼都不看她们一下。”

  张出尘笑道:“我倒不知道海上有这么多美丽的人和事,难怪大哥经常留连海上了。”

  杨全忠道:“三姑娘,大哥在海外一心扩展基业,完全没有沾上一丝绮闻。那些女王对大哥有意,大哥却懒得理她们,有时为了避开地们,情愿放弃那块基地。”

  乐昌公主笑这:“这一点我相信是真的,外子对我谈过,他避难就在一个岛国上耽过一阵子,那个女王对张首领十分烦心,但张首领却没兴趣。”

  杨全忠忽现异容道:“夫人,徐公子亡海上时的经历你都知道吗?”

  乐昌公主笑道:“知道。他的那个岛国在南海中,岛上多为女子,美丽热情,统治者也都为女子,外子即为岛上的女丞相所收容,招赘为夫。”

  张出尘道:“啊!有这种事!乐昌姐,你怎么没说?”

  乐昌公主这:“这有什么好说的!”

  张出尘道:“你也不为这件事生气?”

  乐昌公主笑了起来道:“那更没什么好气的,本来就是不得已。他是乘船浮海,遇风刮飘到那个岛上的,假如他不答应那位女丞相,就会被打入奴工队中去做苦工,他娇生惯养,吃不了那种苦,必然会被折磨死的。”

  张出尘道:“你就原谅他了?”

  乐昌公主庄容道:“若是在从前,我不会原谅他,可是亡国之后,我已经不是公主了,再者,我也亲身体验到人有许多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太坚持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能慢慢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已经懂得了容忍。”

  她见张出尘在发呆,又正道:“我是运气好,国亡之后,被拨到杨素府中,若是被拨到别的大臣家中,就很难保持清白了。我一直在闷自己:设若我无法保持自己的贞节时,我将怎么办?”

  张出尘道:“乐昌姐,我常看见你身边带了一柄七首,相信你一定是一死以明志的。”-乐昌公主苦笑一声道:“不,那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后来,我想通了,我不会轻易一死,我会逆来顺受,尽量地活下去,等到团圆的一,我身怀与徐郎分手时的半边铜镜,相信总有团圆的一天。如若到时镜圆人未圆,那岂不是更大的悲剧?”

  杨全忠道:“夫人节励冰雪,令人十分钦佩,而徐公子身怀半边镜子,也是深情无限,每天都要拿出来看一遍。”

  乐昌公主道:“杨壮士,你怎么会知道的?”

  “因为那个岛我也耽过,而且我是故意前去的。我的计划是前去刺杀徐公子的。”

  众人都一惊。只有乐昌公主平静地道:“为什么?”

  杨全忠道:“我听说了夫人对徐公子的情意,又得知了徐公子在岛上的消息,我想去杀了他,夺得半镜做证,绝了夫人的指望,大哥就有希望了。”

  乐昌公主居然一笑道:“你真要那样做了,我很可能已经嫁给张首领了。因为杨素也极力促成这件事,好与虬髯客再加深一层联系。”

  杨全忠道:“不过我到了岛上,发现徐公子对夫人深情未变,心中颇为感动。”

  乐昌公主笑问道:“那个女丞相长得如何?”

  杨全忠道:“貌美如花。”

  乐昌公主又问道:“情又如何呢?”

  “好极了,温柔和驯,对徐公子尤为恭顺,她怕自己不当徐公子的意,还特地挑选了六名美丽的少女为侍。”

  “听说她也很有学问。”

  “是的。她是岛上最有才华的女子,所以才选为丞相,而且还能歌善舞。”

  乐昌公主道:“真有这旧事,我还当徐郎骗我呢。”

  张出尘道:“乐昌姐,你早已知道这些?”

  “是的,徐郎告诉过我,我还以为他说来哄我高兴的,原来真是如此。”

  张出尘不怪道:“徐公子在外另外招亲,你居然为了他那新宠美丽而高兴,难道他又娶个丑八怪,你就不高兴了?”

  乐昌公主笑道:“的确如此。因为我毕竟是公主出身,我的丈夫郎使要有外遇,也必须能像个样子…”

  张出尘忍不住道:“这是什么话?”

  “是规规矩矩的话,也是我与徐郎分手时,斩裂一镜,各怀其半以期重逢时,叮咛他的话!”

  张出尘道:“乐昌姐,我不懂,你为什么要这样叮咛。”

  乐昌公主道:“因为我是公主,与常人不同,我的丈夫不得已而有外遇时,也必须”是个人间绝,人见人爱的女子,一切条件都比我好,这样我的面子上才过得去。”

  张出尘叫道:“这有什么面子好争的?”

  乐昌公主黯然地道:“这就是一个公主的悲哀。我是皇族,必须有皇族的尊严,不同于平民。我们的器度表现也必须与平民相异,即使我们的丈夫有外遇,也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女子,以求别于平民。”

  “这算是什么?”

  “这是最起码的面子,让人说起我们的男人不爱江山爱美人,还能成为佳话,所以我从小被训练成对这种事要坦然处之,以欣赏的心情,表示皇族女儿的心宽大。如果对象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女人,那就是我们最大的辱。当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平凡无奇而庸俗的女人而背弃我们,就证明我们除了富贵之外,一无可取了。”

  张出尘道:“这不是太苦自己了?”

  “不会的,当我从小受着这种教育,灌输这种思想。当这件事发生时,我们会习以为常。我们必须习惯于与别的女人一同来分享我们的丈夫,因为我们做皇帝的父兄都是有很多女人的,我们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张出尘同情地道:“乐昌姐,做一个皇族是件苦事。”

  乐昌公主轻喟了一声道:“是的,尤其是做一个亡国的皇族,更是件痛苦的事,国破家亡,别人已经不把你当作是皇族了,但我们自己却仍然要在心里维持那份虚荣与骄傲。”

  张出尘道:“把这一切都抛开忘掉不就行了吗?”

  乐昌公主叹道:“能忘掉固然是好事,问题就在很难忘得掉,因为皇族毕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

  张出尘不说话了。她也在皇宫中住过,虽非皇族,却了解到皇族的尊严与骄傲,一呼百诺,万人屈膝,这种滋味的确是使人难以忘怀的。

  杨全忠恭敬地道:“夫人这种超人的怀实在了不起,无怪乎徐公子一听见夫人的消息后,就急急地赶回中原了。夫人可能还不知道,夫人的消息还是张大哥提供给徐公子的,也可以说是张大哥代夫人找到徐公子的。”

  乐昌公主道:“外子没说起。”

  杨全忠道:“是张大哥不让他知道的。在下潜入那个岛国,与徐公子结,徐公子也不知道我的身份。”

  乐昌公主道:“我对张首领这份情义,除了感激之外,没什么别的话好说了。”

  杨全忠想想道:“夫人,请恕在下说句放肆的话,我跟徐公子也相处了一段时,知道他的人品学问,在当世而言,也是数一数二的人中之杰了,但是匹配公主,我觉得他实在是高攀了。”

  李靖道:“全忠,你说得太过份了。”

  杨全忠道:“是的,所以我告罪在先,这是我内心的感觉,而且我认为非吐而后快。其实我跟徐公子私不错,我也没有贬低他的意思。”

  乐昌公主一笑这:“徐郎以各项条件而言,都不足与张首领相较,不过这个丈夫是我自己挑选的,我们婚后情意相投,感情很融洽,若是在我未曾择婿之前,毫无考虑地我会选择张首领,现在只有说一声抱歉了。”

  杨全忠无疑的是在为虬髯客作最后的努力,这时见她作了如此表示,知道不必再说下去了,恭身一礼道:“是的,夫人,在下也替张大哥谢谢夫人对他的赞许。”

  他退到一边,李靖也觉得这谈话可以结束了,他挥挥手道:“全忠,你先去把弟兄们召集起来,我即刻前来点阅接收,然后我们就取长安。”

  杨全忠应了一声,上马先行而去。李靖越众前行,两队会师后,声势壮大了许多,在距长安两百多里处,他们会合了李世民,见他只带了三千兵马,虽然都是些老弱,但是在李世民的训练之飞,军容仍是十分整齐。

  李世民跟李靖见了面,也看到他带来的几万大军,十分高兴,长长一揖道:“多谢先生来助,我大唐有了先生这一股巨大的力量加入,可以取天下而无虑了。”

  李靖却重申前议道:“世子,靖还是要把话说清楚。靖所归者为世子而非大唐,这批弟兄也是一样,我们部将属于世子麾下,不受任何人节制的。”

  李世民略有难地道:“世民也曾向先生剖示过,世民上有君父。”

  李靖道:“这个李靖知道,只不过恭帝只一孺子,隋氏已失民心,这一个傀儡不设也罢,此番人都之后,相信必然有个明确的决定,唐公继登大宝,也是必然之举。”

  李世民对这点倒未加辩解,他心中也有着同样的计较,因此只点点头道:“恭帝自己也知道难以得人拥护,而有逊位之心,这倒不必去说他了,但上有家君。”

  李靖道:“唐公既为君上,靖在殿下为臣,自然是必须遵守旨意,所以靖才请求于前,就是我这些弟兄归唐之后,不受分调,除世子外,不受他人指挥提调,唐公最好也尊重我们的意愿,免得旨意下来,使大家为难。这不是为臣下的无状而胁君,世子应该很清楚,这一批弟兄,大部份都是义兄虬髯客招来的,他们与虬髯客情同手足,除李靖外,别人也难以驾驭他们。”

  李世民是知道其中难处的,虬髯客雄心,志亦在天下,很可能有一天会与唐军正面相对冲突。

  到时这支兵在李靖手中,李靖自会设法避开不正面为敌,但若在别人手中,就无此顾忌了。

  那样一来,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些部队服从命令,跟虬髯客火拼起来,那将使李靖十分痛苦,以虬髯客的人去打虬髯客,人情上也太说不过去。不过,那可能不大,而最大的可能则是这批兵临阵倒戈,帮虬髯客反击唐军,那是更伤感情的事。

  李靖的要求是十分合理的。

  但是李世民也有难处,他叹了口气道:“药师先生,这事我可以向家君去陈说,此刻却无法答应。”

  李靖知道唐公李渊是个忠厚长者,耳子软,没太多的主见,任何事情到了他那儿都会点头的。李世民之所以不敢答应在先,倒不是父亲那一关,而是他哥哥建成会从中阻梗。建成的权之心很重,目前千方百计在拉拢人才,扩充势力,自己这么一大批兵去投归,他还有不尽力争取的?即使争取不到,他也会想尽办法,向唐公面前进言,把兵力分散的,使之不隶属于李世民。

  像这次进军长安,他就想尽办法,把老四李元-给抢了过去。李元-自从杀宇文成都之后,已经闻名于天下,所至之处,无人敢敌。公认为天下第一英雄,建成知道把他拉过来不容易,只有怂恿老父与自己一路然后提出要求,要李元-随行保护。这是一个无法推辞的理由,于是李世民的阵营中不但少了一名勇将,也分走了原为李元-麾下的一批兵,得更形势弱了。但父亲的安全第一,这个要求绝不为过,甚至于不必建成开口,李世民也会这么敌的,要怪只有怪李渊太偏心,既然分兵三路,而且指明以先取长安者为首功,将有重赏,而且又指定了三个儿子为领军之主帅,就该公平一视同仁。

  但是他却搭在建成一军中同行监督,硬帮着建成把小儿子要了过去。

  李渊对建成是有点偏心,他内心十分清楚,四个儿子里面,最有才干、最孚人望、最有出息的是次子李世民。

  在部属中,最得人望的也是李世民,有时属下的部将们闹料纷起了冲突,他身为主帅的出头调停不一定有效。往往会闹得很不痛快,-只要李世民居间调停,必然就皆大欢喜了。

  因为武夫争闹,大都是为了意气,李渊在处理这类事情时,不问情由而以私情好恶来断曲直,他对那一个人印象好一点,无形之中,就会有所偏袒,出头硬加弹,被压制的一方自然不服。

  有一次就是被他判定理屈的一方一怒之下,率了所部连夜开拔,要去投靠别的诸侯。

  其实唐公虽然有所偏袒,也并没有对另一方施予什么处分,只是叫他当众认错而己。他却不知道这种做法最易失去人心而导致人心向背。那个部将负气一走,建成要派兵去追,幸亏李世民得了消息,单人独骑,赶上了那个部将,力加劝说,结果那个部将把拉走的三千人马全部还,他本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再回来了。

  这三千人马是他最亲信忠贞的拥护者,因为主将受屈辱而不平,所以才会跟他走的,真要派兵去追,这三千人个个奋不显身地拼起命来,最少也要花上两倍的代价才能把他们全部消灭,这一来,唐营就将损失一万人。

  若是任由这批人离去,对唐公的面子上固然难堪,对唐营礼贤下士的名声更是受损,不-远者不会再来,就是已经在唐营中的人,也将不屑于留。

  唐公对自己的措置失当,心中未尝不后悔。但是由李世民来替他把错失弥补过来,却也是很没面子的事,这说明了他在别人心中的份量,远不如儿子。

  XXXXXX

  李世民很孝顺,若是在寻常百姓人家,耕樵以赡,无疑的他会认为李世民是最好的儿子。

  但不幸的他是一国之诸侯,是一个地方的领导者,不但统御了几万军队,也辖理了好几个城市,数百万亩土地、几十万的百姓,更由于时势的演变,使他的领土增,地位见重要,而天下无主,已俨然为一方之雄主。

  那么一个能干而得人望的儿子就难以取得老父的心了。因为李渊有了什么措施不当,李世民常常要提醒他,有时李渊不接纳池的意见,结果总是铸成大错。

  甚至于李渊也明白,自己的这片基业,等于是靠着这个次子在帮着撑起来的,如果没有李世民,唐公只能像别的国公一样,局促一隅作观望,等待一个新的皇帝出现,本身绝不敢介入权力的斗争。

  但是,儿子夺尽了老子的光彩,总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老子身为一国之君。

  建成是长子,会献小殷勤,嘴巴甜,这些不去说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与唐公的思想、爱好,甚至于理事的能力都差不多,所以一件事如何处理,建成所想的,往往能与唐公相同,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建成对唐公的决定,都是热烈地赞同,而李世民却每多诤阻。

  这都造成唐公偏向于建成的原因。

  说得实在一点,唐公对这个次子,内心常有一种无形的畏惧之感,每当门人来报,二世子于半夜求诣时,李渊就知道,自己准又是什么地方做错了。

  李世民很给他留面子,从不当众诤谈他的过失,而是在私下无人时,秘密进诣,分析利害得失,而后提出弥补的方法,使错误不致于铸成。

  李渊无法否认李世民的才华,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每一个意见都是对的,但每一个意见都是针对着自己所作的一些错误的决定,这就很令做老子的大失光采了。

  平庸的老子跟不平凡的儿子之间是很难和谐的,特别是在儿子渐渐地颖而出,在在都表现得此老子高明的时候,那使做父亲的感觉到尊严渐渐地丧失,尽管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不减,但那种尊敬却使做老子的有受之有愧之感。

  李世民也明白到这些,也引以为苦,但他却无法不说出来,他不能因为出于孝顺,因而把大好的江山断送,他每一次见过父亲密谈后离开,内心都感到很沉重。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父子刻下所肩负的是天下的重任?他内心此谁都明白,自己的父亲实在不是那块材料,所以有今,一半是时势所趋,另一半则是自己为他所经营而成的。

  尽管李世民的心中全心全意地为父亲在作努力,不想为自己树立势力,但是好容易有了一点成绩,却又不能听任父亲任地加以毁了。

  李世民对李靖的谈话,充了痛苦与无奈。

  因此,李靖对李世民是十分同情的,连忙道:“世子,这些请求对世子而言是很难堪的,而且也可能导致唐公对世子的误会,李靖不敢再麻烦世子了,但区区微衷,却不可不先为明达,李靖只是在世子面前先落个案;唐公那儿,李靖再请柴绍兄去妥为进言解释好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这样比较好一点,但是家君恐怕一样的会反感,最近,姐丈跟我比较接近,很多地方与家君意见相左,翁婿之间,已不如往日亲密。”

  李-皱起了眉头。

  李世民道:“不过,有一个人可以在家君面前畅言无阻,就是先生的结义盟友秦叔宝壮士。”

  李靖道:“叔宝兄曾经在途中救过唐公一次,那时正是唐公避祸而归,途遇盗贼…”

  李世民笑道:“那里是什么盗贼,全是宇文化及的家将改装,他与家君素来不睦,在京中进谗陷害家君不成,又遗家将在半途行刺,那时世民尚年幼,目睹秦壮士英勇杀贼,凛若天神,内心异常倾慕。”

  李靖笑道:“叔宝兄的武艺在三十六友中倒还列不得最高,但却是最具威仪的一个。身高八尺,凤目蚕眉,俊伟中不失清秀,魁梧中犹带着妩媚,是最上看的一表人才。”

  李世民道:“不错,他给人一种难忘的感觉,家君受了他的大恩,他却连名字都不留一个,家君对他却一直难以忘怀,回到太原后,立刻命我绘了一张他的肯像,裱装好了,挂于后堂,每天都是衣冠端正,焚香礼拜,直到再次见到他,申过谢意后,才告停止。”

  李靖道:“柴绍兄说起过这件事,他还说世子于绘事,有过目不忘之能,全凭回忆落笔,宛然若生。”

  李世民笑道:“我也没有认真地练过,绘画人物更是初次尝试,也是那秦叔宝特别深刻,绘来就像了,以后也是一样,我若是对一件事印象特深,就能很真的画下来,否则就是面对着人,也难以画得很神,因为我学画的目的在求其工,而不在其神…”

  李靖笑道:“人家作画都是讲究其神而无论其工,世子怎么竟反其道而行之呢?”

  李世民笑道:“因为我是从一位画工学的绘画技术,而我学画的目的在于实用不是为了恰情养,自然要以真为主。”

  李靖倒是不解道:“世子不知用来作何实用?”

  李世民道:“我以之来描绘所经的山川河岳,关隘形势,标明可险守之处,记录其虚弱之点,每一幅都是我亲手所绘,因以能了然于,若该地为我所有,可密防以杜敌人之窥伺,若在人手,则可据之而攻其虚。”

  李靖大有兴趣地道:“世子早就有志于天下了?”

  李世民道:“是的,我观察天下形势,深知隋祚必将不永,将来天下不知谁属,但是能把天下形势,了然于中,总是有用的,所以我十二岁时,就开始作这个努力,趁着前几年太平的时候,我四出游历,一面收集各地险的资料,绘制成图,一面也结各地的英雄豪杰,现在已得九州八十一城,大半壁江山,都已有了底子了。”

  李靖听了后,心中着实钦佩道:“世子早年就有这份认识与襟,实非常人所能及,这一册记载舆图,应可传诸万世而不朽,因为人生或不百,地却是历时千秋而不易,这本书永远都有用的。”

  李世民笑笑道:“先生!世民之所以兴萌此念,也是为了先生刚说的那两句话人生或不百,城郭江山,却是千秋不易。为什么不将它们的形貌、虚实等等都描绘记载下来,后的人,不必亲至,览图斗室之中,即可将千里江山置于眼底…”

  李靖道:“不错,正是此说,所以世子这一册记载,若是传之后世,相信必可与太公兵法、孙武兵法等列为不朽之杰作。”

  李世民摇头笑道:“先生,我这本记载或许能有助于攻战之决策,但我的本意着眼之处却非在战。”

  “哦!世子又在于何者呢?”

  李世民肃然道:“在于治。我鉴于炀帝开凿运河之举,大家说这是炀帝为游幸江南之便而凿河,这实在是冤枉了他。谁都知道运河一通,南北水运,一舟可抵,对国计民生,不知方便了多少倍。”

  李靖道:“不过运河所经之处,有时故意舍近而求远,以便连通京师,这倒是不能怪人有此怀疑。”

  李世民叹道:“连先生如此说,无怪乎其他人误解更深了。其实,这两条运河之开凿,其进行路线十分正确,它是一批真正有学问的人所策定的,有时为了绕道,引起人们误解,那是一般人不明地理之故。比如说,由甲地至乙地再连通丙地,虽有直线可达,可是再往前,却有山岳为阻,要到达丁地就势非绕山而行,费工而途远,-如在乙地略斜,略过内地而取道戊地至丁,则全为平坦,工程进行,方便多了。这样多挖三十里,而可节省三百里之工,先生孰取孰舍呢?”

  李靖十分惭愧,不再作声。

  李世民叹道:“先隋炀皇帝治世之功过,别的方面不去说他,单是开凿运河一项,却是极具眼光的不朽创举。只是因为他本身私德上的一点微疵,乃使一般人对他滋生误解,实在太-枉,所以我向家君上言请求过,倘能有机会定鼎中泵,必然要向天下人阐明澄清这件事,以免他沉-于地下,在人世留下一个昏君之名。”

  李靖一叹道:“先皇帝之所以被摒弃于天下,一半固然是民众之无知,但另一半则是各地的诸侯反王,早已心存扳意,故对他的种种,曲意偏解,以引起四民之不齿之故,这些误解虽是人为,但他自己也要负责的。”

  李世民似乎不以为然地道:“先生,他的某些行为虽是有违常伦,但是却与他的治国无涉,他治国的决策,的确是用心无私…”

  李靖道:“世子,一个为天下君王的人,行止俱为天下之范,他若不能修身律己,何以教民就正,所以就事论事,他治世的功过不去谈了,他之所以先失天下,却是一点都不-枉。”

  李世民听后思索了一阵,肃然长揖为拜,恭敬地道:“先生指教的是,世民愚昧,以前见未及此,以致于很多地方都错了,今后尚祈先生不弃愚顽,时加赐教。”

  李靖也还了他一礼,神情严肃地道:“多谢世子器重,李靖敢不悉力以报。其实世子的见解看法已经很透澈,只是出发之点,还没有放置合宜而已。”

  李世民道:“请先生指教。”

  李靖道:“世子跟李靖的看法,有时会不相一致,就是这出发点与立足处的不同,世子为唐公胄裔,一出世就是贵族,所以在心中,多少是偏向于贵族方面,因以论先人之功过,世子着意彰其善而略其过。李靖则是一个士人出身,论是非则以民为先,以天下为得失,有时即或对君上不敬,却仍不避讳…”

  李世民点点头道:“先生说得是。虽然以前我没有分析过,但经先生一指出,我仔细地一想,倒确实是加此的。我虽然不致于强弥君父之过,-总是避免它,这一来就有失公允,今后当求改进。”

  李靖道:“世子倒不一定要改,你若是只求做个辅佐之贤臣,这种心中对君父尊若神明的态度,正是为臣之道,若世子真有志于兴革除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则应该把心放宽,把脚步站得正,不偏不倚。”

  李世民想了一下才道:“兹事体大,我要好好地考虑一下才能回答先生。”

  李靖道:“不,世子,这一点无须考虑的,世子应该早加深思虑在心,作成决定了,现在只要说出来就行了。”

  李世民终于道:“先生,我立志于天下千秋,但是我立身却是人臣之子,若天命归余,我当仁不让,但我绝不像先隋炀帝那样,为取天下而不择手段。”

  李靖所要的就是这一个答案,那也使也对自己未来的抉择下定决心。因此,他肃然躬身一礼道:“世子,李靖誓以终身拥护追随左右,生死不移。”

  李世民再度回礼道:“谢谢先生支持!”

  他没有像虬髯客那样说什么以江山富贵相共的话,因为富贵可共,江山不可共,一山勉强或可容二虎,一国绝无二君。

  以李世民此刻的身份、实力、年纪、学识阅历,那一点都不能与虬髯客相较的。

  可是李靖却舍了虬髯客,转来效忠年才弱冠的李世民,这在一般人的想法中是不可思议的。

  但李靖却不这样想,他看出这个年轻人的不平凡来,虽然他还得很,不够成,-还有一段时可供他磨练,等他成长后,时机也成了,李靖相信这个年轻人必然会成为一个君临天下,空前的明君英主。

  李靖决定辅助也到底,不仅是辅助也成就事业,也要辅助他成长。

  在他没做皇帝前,正好有个机会可以改正一些错误的思想与观念,当他登上王位时,就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皇帝了。

  虽然,李靖的归唐是早经谈妥的了,但李靖真正的决定态度,却是在这一次深刻的谈话之后。

  在以前,李靖对李世民只是客气和尊敬,却不是恭敬,经过这一次谈话后,他的态度也有着明头的转变。

  两人同行,李靖绝不并行,一定略后半步,两相对坐,李靖一定不会正面相对,必然将自己的座椅略移偏一点,而且,他从不打趣或与李世民开玩笑。

  李世民先前还感到很不习惯,几次地向李靖表示,要他随便一点,甚至直接了当地对他说:“药师,即使后我们有君臣之分,但至少目前还不是,现在我们的君主乃是隋室的恭帝,大家都是一殿之臣,你又何必在形式上拘礼呢?”

  李靖却正式回答他说:“世子,靖是归唐而不是归隋,这是起始就声明了的,事实上恐怕除了唐公之外,也没人会承认那个皇帝了,而唐公也不是真拥护那个小孩子,只是一种报恩的心理而已。”

  李世民轻嘴道:“是的,家君是个受恩不忘的人。”

  李靖道:“唐公是位忠厚的长者,但却非理国之明主,因为受恩固当报,却不可以天下为报,那是以江山社稷为儿戏,试问,当真将天下之大权,在一个无知小儿手中,就算得是忠心了吗?”

  李世民道:“家君一直没有天下之念,他受权宇文氏一族的嫉害,性命几将不保,后来则多亏得越国公与先皇帝的大力庇护支持,才得苟安于太原,感恩深重,倒是怪不得他老人家。”

  李靖道:“我并没说这不好,但必须说这种行为不是理国之器宇,世子当记得先贤孟子的话,民为先,社-次之,君为轻,必需要具有这种怀的人,才可以君天下。现在再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李靖之归唐,非为唐公而为世子,所以对世子,理应保持适度的尊敬。”

  李世民道:“敬存于心即可,不必拘于形式。”

  李靖肃然道:“不然。敬生于心,乃形之于表,否则这恭敬便没有基础,靖治军对人,都是如此,即使是夫妇之间,也从未有狎嬉之言行,这样才能维持敬意。”

  李世民没话说了。

  李靖却倒过来规劝他了,说道:“世子,不仅是对靖一人,即其他的人,世子也应该对他们维持适度的距离,不可过于相近,君子不重则不威,此为人主之大忌,像以前…”

  李世民道:“我知道,先生指的是刘文静,此人中倒是有点城府,只是太过于骄狂,我对他客气一点,他就得意忘形起来,渐渐要左右我的言行了,所以我后来对他不假辞,很叫他叫不了台。”

  李靖道:“他这个人恐怕受不了冷落吧!”

  李世民道:“是的,他在我这儿不得意,刻下已转到家兄门下去了,替家兄出了不少主意,像把四弟拉到家兄那边去,就是他的得意杰作。”

  李靖道:“刘文静反覆不定固为不掌,但世子也有责任。假如世子一开始对他保持适当的距离,未始不可以全终始的。”

  李世民的脸红了一下,显然的,李靖的话说中了他的心里,乃轻轻叹道:“其实我对他也没有太过狎近,只是他替我出过不少主意,办成了很多事,都很成功,使我对他的办事能力很信任,凡事都问他一下…”

  李靖道:“集思广益是对的,有事多徵询一下他的意见倒也无可厚非,可是世子不能纵容他,因为人受倚重之后,君子会愈形惶恐,而有些人就会恃重而骄。”

  李世民笑道:“先生倒是很忠厚的,不肯加以小人之名,但刘文静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小人,他见无法左右我的思想行为,自然而然地转到家兄那儿去了。”

  李靖道:“世子,武侯出师表上就谏告蜀王,亲君子而远小人,却没有说绝小人,因为小人是不能绝的,他会挟怨报复,而世子于此时绝他,尤为不智。”

  李世民也苦笑道:“先生,你一直在治军方面任事,军旅中,但有令出如山即可,不必处人,也无须去认别君子与小人!”

  “不,我军中一样也有那种人的,小人在各类人中,都是些颇有才情的不甘寂寞者!”

  “先生也遭遇到这种人吗?”

  “是的,如虬髯客的侄子张豹,就是其中之尤。他对我突兀入替很不高兴,又对我几次剥夺他的职权怀恨在心,终于拉了一批人反叛出去。”

  李世民叹道:“先生也知道小人之难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还没等我去绝他,他已经倒戈而去了。”

  李靖道:“他绝情而去,是自彰其不义,但世子若绝之在先,则是世子之不仁了,故而这绝与远之间,仍是有差别的,因为他多少是为世子出过力,尽过心的,遽而相绝,毋乃太忍!”

  李世民道:“照先生所说的标准,我对刘文静也只是远而已,并未相绝。”

  李靖道:“不然,这只是世子自己的想法,像上次在李靖营中,世子对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当众驳斥,毫不留尊严,这已经到了相绝的程度了。”

  李世民笑道:“先生是君子,故而才以为难堪,但刘文静却不在乎的,家君对他也是经常疾言厉,他却能受之如常,毫不为意,我说他是小人,也是根据此而言,只是我不改对他的倚重,不管对他如何呵责,他都能忍受,但是我只要对他事权略予削灭,他就立刻转而他去了!”

  李靖倒为之一怔。

  李世民又道:“对什么人,用什么态度,我自己会有个分寸的。对君子以敬,像我对先生,绝不会有半点侮慢,相信先生对我也是一样。”

  李靖道:“人唯自重而后人重之,这本是应该的。”

  李世民道:“事实上对有些人,却又不能如此,你如尊敬他,他就以为你软弱可欺,爬到你的头上去了,久而久之,积以成习,他会变本加厉,篡夺争权,等他把一切都把握在手时,不是一脚把你踢开,就是玩你于股掌之上,使你成为他的傀儡,许多巨大恶,都是如此养成的,若后汉之董卓,以后之曹,乃至于隋之杨素、宇文化及,都是此类之例。”

  这番话使李靖听得大为震动,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的年纪轻轻,观察到如此之深,这是任何人不能及的。

  继而一想,他又释然了,因为李世民所研究的是帝王之业,在他的天中,似乎就趋向于如何治人,如何治世的方向去努力,像现在,他手中无兵无勇,内有小人之嫉、兄弟相煎,外则尚有无数敌人窥伺,上有老父,环境对他的成长,几乎没有一点是有利的。

  照说,他此刻所应该孜孜努力的,该是努力去争取权力,握有实力才对,可是他却毫不担心,仍是在为充实本人的治世之具。似乎自有人会尽心尽力打天下似的,而自己偏偏就是这个支持者之一。

  没有任何的原因,几乎一见面就决定了的,以后的深入谈话,只是增加自己对他的信心与拥护之心而已。

  而且,不只是自己有这个想法,还有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像他的姐夫柴绍,像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妇,这些人比他都大上十几二十岁,而且都有一身的本事与才华,当此世,正是吃香而大有发展之际,这些人都心甘情愿地跟着一个小伙子来白手打天下。

  其中特别是柴绍,他是看着李世民出生,长大的,在唐公的家里以及那个势力圈子里,柴绍由于年龄稍长,一直是唐公的得力助手。

  他的地位,目前而言,也此任何一个世子重要,柴绍如果热心权势,他可以把唐公的实力抓住一半在手,可是柴绍没有如此做。

  是柴绍的怀淡泊,无意于富贵吗?

  这也不然,李靖对柴绍是早岁结盟的好友,虽然是在江湖上成长的情,但由于身世的接近,自然比较接近一点,彼此相知略深。

  柴绍虽然没有多大的魄力,缺乏决断的能力,但他的头脑冷静,见事清晰,做事小心,极少出错,是个不可多得的辅佐人才,多年来帮助乃岳,历经艰危,始终能保持手中的这点实力,渐次扩充,乃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是居功不小,尤其是在宇文氏当势的时际,走通杨素的门路,取得庇护,更是了不起的措施。

  这样的一个人,应该不是甘于寂寞的。

  但是柴绍却甘愿放弃手中已有的一切,一心一意地来扶持这个小内弟,这都是令人难以想像的。

  这年轻人似乎有一种魅力,叫人们对他信服,对他支持,对他寄予厚望而说不出个道理来。

  所谓天意,所谓真命之主,必有神佑天成,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吗?

  李靖的一生中,受到他学道的好友狄去的影响很大,狄去预言休咎,一一都应验了。

  狄去预言过:天下将有大,而后有一个极大能力的真命之主出世,开前所未有的大治之局,立万世不朽之伟业,这也是豪杰当世,立百年富贵,创千秋事业的机会,只要择对了主,即能成为青史之名将名臣…

  这是狄去对李靖的未来的指点,最后的结论,让李靖明白,他只能名将而终,无九五之分。

  李靖是个安份的人,从不作非份之想。

  所以虬髯客许他同享天下,他不动心。虬髯客送他足够称雄天下,自立一方的人力与财力,他谨慎的抓在手上,不为己谋,也不轻易作投资。

  终于他把一切都推在李世民的身上。

  那与狄去的话也有关系,狄去对谁是真命之主,说得很含糊,只说帝星未徵,难以明示。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李世民刚出世不久。

  狄去又说了一句很玄的话:“真命天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我现在说不出是谁,但是你一见到那人,就自然而然地会知道。”

  当时,李靖对这种说法颇不以为然,只是姑且记在心中而已,但后来却多少也以此作了个比较。

  十八路反王,他有一大半是见过或认识的,却很难产生那种激动的情绪,因此,他下意识中否定了那些人。

  他也见过了早时尚为太子的隋炀帝杨广,内心略起了一丝轻微的激动。

  杨广后来果然成为皇帝,却是个短命的皇帝。

  他在见到虬髯客的时候,也有着轻微的震动。

  根据那种神奇的第六感,他知道此人会是一个皇帝,但不是一个大帝国的君主,不是狄去所说的真命之主。所以,他接受虬髯客的邀请、合作,却不作进一步的答覆。

  然而,他在见到李世民的时候,内心居然起了极大的震,这是从所未有的。

  以他的预感而言,他几乎就可以确定了。

  但是李靖毕竟是个慎重的人,他必须要更进一步地求证,找出这个年轻人何以曾令他心折。

  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使李靖对李世民的了解深,也看到了李世民与人不同的地方。

  例如,他对刘文静的态度,就是一个例子。

  李靖看出刘文静的不可靠,却不会去开罪他,因为此人成事有小助,败事却能成大举,是个有才有能的小人,也是最难应付的一种人。

  别人不是大力笼络他,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但李世民却不同,他用刘文静之才,有时也略略地放纵他,但在必要时,却宁可失去他而不去姑息他。

  这是非常人可及的襟与手段,李靖做不到,因为李靖所修的不是帝业。但是李靖却了解这种襟,而且尊敬这种决定。

  倒是李世民自己,这时的李世民中虽有天下在抱的意愿,-他不是想去统治这个天下,而是想去如何治好这天下,使每一个人都能安定地生活,使国家繁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伟大人物的形成与诞生,倒不是完全由时势造成,或由环境而逐渐改变的。

  他在天赋中,就有了伟大而超凡的气质,在不知不觉中,孕育、成长,从而表现出慑人的气魄,使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敬畏,臣服其前。

  并合了李靖的人马后,李世民在声势上雄壮多了,将近到长安时,李世民忽然把速度慢了下来,每天只行进十几二十里,就静止下来扎营,倒是对前军的消息十分注意,不住地注意军报,询问长安的消息。

  消息传来倒是很令人愉快,建成所率的大军已经开抵长安城外五十里,魏王李密也曾派了兵马前去阻截,但是遇上的先锋却是李元-,那一对铜锤势若雷霆,无人能挡,每一个将领都手一合,大败而退。

  建成挥军已直长安,李靖计算一下道:“世子,我们距长安也不过才百余里,目前李密的兵力全部集中在应付令兄那一路,我们若由后方袭取,不难一鼓而取之。”

  李世民道:“先生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过姐丈入长安救取叔宝恩公,尚无消息,我们等等他们的消息看,家君行前曾一再吩咐敝兄弟等,对叔宝恩公之安全,务必列为第一优先,他就是为说李密与唐合并而遭羁的,若是相过急,李密一怒之下,可能会杀之而忿。”

  这倒也是,唐公是个念恩的人,听说当年救他全家性命的秦琼在李密麾下为将,心中颇为悬念,特派专人致函招邀,不过这倒不是私下的邀请,另外还有一封致李密的信,写得也很恳切。

  大意是说目前天下群雄纷立,各自为政,互相攻伐,这实在不是好现象,吾公虽捷足先入长安,然诸侯及四夷俱未臣服,这个皇帝做得也没意思,不如仍拥恭帝为主,是则仍不失为封疆之尊,公侯之贵,而名正言顺,与渊同殿为臣,共谋天下之安靖,岂不善哉。

  这封信不但情意恳切,而且立意极佳,唐公的本意在免兴战争,而使生灵涂炭。

  拥恭帝只是一个象徵,然而有了这名义上的象徵,大家就没得什么争了。

  各有各的势力范围,愿意做官的,在朝中不虞无高禄厚爵,不想在朝,自己所拥有的地区内,接受朝廷一个国公或王爵的封号,仍然南面称尊。

  这固然限制了大家的发展,但也保障了大家的所得,使每个人都安于天下第二人的身份,共享富贵,也使天下归于安治。

  唐公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是最强的一个,他发出这种呼吁,当然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怀。因为他以武力,也可以把别人逐渐次第消弭的。

  所以,信到了秦琼手中后,不但取得了秦琼的衷心赞同,就是一干同僚将领,也都为之额手而惧。

  他们当初三十六友结盟时,都是布衣草野之身,现在则各有遇合,全都有了相当的地位与成就了。只是隶属的人主却有好几个,经常使他们感到很痛苦,在友情与军令之间,常有难以抉择之苦,每到那个时候,总是尽量地避免,实在无法避免时,也是好言协商,是以至今尚未正面地冲突过,这说明他们对友情是很重视的,而那一番结盟的情义影响也是很大的。

  天下太平,各主之间化除敌意,使大家各享富贵,这是结盟的三十六友最高的理想,最乐于见到的事。

  当初结盟时,他们所抱的宗旨也是如此的,大家都是一代豪杰,想到的将来必有一番风云际会。

  但这三十六人若是各自发展,也许有人成功,有人失意,有人在奋斗中被别的强有力者排挤开,更有可能自相倾轧,因此,才有人建议大家,本着道义与热血感情结盟,大家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失意时,大家互相提携,有难时,相互救援,使得每一个盟友都能有兵权地位,成就一番势力;再者,三十六弟兄所结成的巨大势力,也无人能动摇,不怕人欺凌倾轧。

  立盟时,谁都是无职无官,谁也不用担保自己的将来,所以这盟单的署立,对大家都有益无害。

  正因为这股力量太强大,谁也不敢去破坏它,否则谁也无法抵挡其他弟兄的责难问罪。

  但李密却不是三十六友中人。当初,他巧妙地拉拢了几个三十六友中的同伴打江山。

  但三十六友中的程咬金却纠合了一批弟兄在瓦岗寨揭竿称王。李密在别处混得不如意,不得已随着那几个人去投奔瓦岗,程咬金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把主位让给了他,程咬金的话更令人感动“你既是俺老程哥弟们的主公,来到此地,总不成叫你当俺的臣下,俺岂不成了那些哥弟们的主公了?这太不合道理,倒不如俺将主公让给了你,就跟那些兄弟哥儿们地位相等了。”

  就这样,李密从亡登门求依的食客,一跃而为金墉之主,而且就以那些实力为基础,配合了他过去的关系,扩展成了一股相当可观的实力,在十八路烟尘兵马中,他仅次于唐公而居群雄之首。

  当然,大部份的实力是他接收了杨素的旧部,可是他若没有瓦岗的那点基础,单凭一个人,是没人会拥护他的,可是李密是个不知感激的人…

  XXXXXX

  可是李密是个不知感激的人,更是一个不甘居次的人。拥立恭帝,他不反对,他知道恭帝是个傀儡,不足以号令天下,但恭帝是李渊率先拥立的,又掌握在唐公手中,他不进手去,无法直接控制恭帝,岂不是在自己头上装一个管头去?这是第一个受不了的原因。

  第二个受不了的原因则是他对于三十六友的势力感到很忌讳。三十六友的人,大部份都在他的麾下,似乎形成了势力,而且有很多地方干扰他的行事,侵犯到他的权力。他决心要整一整这些人。

  明目张胆,无缘无故地整,是不行的,三十六友中,最有实力的是李靖,李靖对他本已有成见,碍着许多好友在此,不便对他如何,但若自己排挤了他的朋友,李靖一定会来攻打自己,挟着虬髯客的江湖势力,那已经够可怕了,何况虬髯客早年与杨素在暗中颇有情,杨素的旧部跟虬髯客也有着香火之情,一旦作战起来,自己的一大半人马可能倒戈相向。

  不过,目前这个机会倒是很难得,抓住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杀了三十六友中几个中坚,还能叫其他人没半句话说,他看了唐公的信后,信手撕了,冷笑道:“李渊把我当作三岁小孩子了!”

  秦琼忙道:“唐公的确是一片诚意,臣知之颇深,他是个忠厚的长者,心无奢念,绝不会骗人的。”

  李密冷笑道:“你怎么知道他是一片诚意呢?”

  秦琼道:“唐公郡马柴绍以及驾前护卫尉迟南、尉迟北兄弟,俱是臣等昔日结盟兄弟,臣另得此三兄力保,唐公此举,确无他意。”

  李密冷笑道:“上次在江都,大家会师于共商,先得传国玉玺为主,结果孤得了传国玉玺,他却命他的儿子李元-逞强抢了去,这次却又来骗人了。”

  秦琼道:“前次相约,唐公并未参加,他已奉立恭帝,本不会承认得玉玺为主之约。取得玉玺后,也是进奉恭帝,并没有据为已有。至于强取之事,是李元-少年气盛,疏于礼貌,唐公若在,必然会善言相商,但玉玺必然还要追回给恭帝的。”

  李密不怒道:“秦琼,你究竟是吃谁家的饭,做谁家的官,居然帮着姓李的说话,你受了他多少好处?”

  秦琼很自然地道:“陛下,臣不是帮谁说话,只是说实话而已,现在唐公的请求很合情理。”

  李密更为怒声地道:“他的请求合情理,孤就一定要接受吗?万一他到时言而无信呢?”

  “臣保证不会,唐公不是这样的人。”

  “你保证?你凭什么保证?”

  “臣以三十六盟友的情来保证。”

  这是李密最讨厌听见的一句话,当下一沉脸道:“秦琼,你们三十六友有多大能耐呀!居然能为天下江山作保证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又是什么意思?若是你们三十六友的保证不足信,你用来对孤保证,岂非存心欺君,陷孤于圈套陷阱之中?若是你们的保证有效,足够能制住唐公,孤若听了你的话,岂不更为危险,你们的用心更为可诛了。”

  “陛下,臣愚昧不明陛下之意。”

  李密冷笑道:“在孤这边,是你们三十六友的大集盟,人数最多,这个你不可否认吧?”

  秦琼道:“臣等三十六友,陛下每一个人都认识,有多少在陛下这边,陛下必然清楚;臣等也从未讳言隐瞒过。”

  李密冷笑道:“好,既然你知道你们三十六友,有一大部份在此,若你们有足够的影响力,该去把他们说服过来才是。”

  秦琼道:“臣等尽过努力,像三原李靖,臣等已经着人去劝说过,是陛下拒绝他来。”

  李密道:“他根本是敷衍,手中掌握着虬髯客的雄厚实力,却只一个人投过来,其诚心可知。”

  秦琼道:“他的人员本是属于虬髯客的,而虬髯客也是有意于天下,他总不能拉了虬髯客的人来帮陛下打击虬髯客,他为了盟约的道义,以个人之才来报陛下,已是很难得了。”

  “孤家要的就是他的人手,谁稀罕他的那点才情,孤帐下有的是人才,随便抓一把也此他强。”

  秦琼一听话不投机,也有点愤然地道:“陛下若是以此等怀求士,不仅臣等的朋友不会再来,连臣等也难以安身。想臣等三十六友结盟,志在求天下安宁,造福百姓,并不是为了本身的富贵利禄,臣等拥立陛下,也为了陛下彼时所倡兴仁义之师:不想陛下才略有小成,论调行事都完全变了。”

  情急之下,他的话说得重了一点,但却是老实话。

  李密一听却变了神色,一拍龙案道:“大胆逆臣,居然敢在廷上出言辱责孤家,拖出去剐了!”

  秦琼反正是豁开了,着着实实地又数落了他一阵,李密一个劲儿叫人拖出去碎尸,而这时也恼了那一批瓦岗弟兄,也当时骂开了,话更难听了“直她娘的,想你被宇文化及的兵马杀得丢兵卸甲,像条丧家之犬般的来到瓦岗,是咱老程为了有几个兄弟跟着你,咱不愿居他们之上。才把个皇帝座儿让给你,又保着你打下这片江山,你住进了隋家皇帝老儿的宫殿,搂着杨广的老婆睡觉,昏了头了,当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圣天子了,人五人六起来。现在居然要杀我秦二哥,大夥儿反了去球…”

  他的话更,更野,更无礼数。

  李密气得直叫:“拖出去砍了,拖出去砍了!”

  一众兄弟们是深知程咬金的脾气的,一生中谁也不怕,独服一个秦叔宝,就因为是秦琼一句话,他毫不犹豫地把皇冠除下,顶在李密头上跟大家一起俯首称臣:今天李密要杀秦琼,程知节自然要发急。

  再者,也是为了兄弟的情义,一起上前来求情。

  李密本来很火,想把这些求情的人一起杀了,澈底消除掉三十六友的势力。

  可是后来赶到的两个人,却使李密不得不忍气收回了成命,一个是王伯当,也是三十六友中盟单上人,-却是他最忠实的支持者,逃亡时,几次出死力护卫着他,投奔瓦岗,重振势力,也都是靠着王伯当。

  最重要的是此刻,王伯当掌握着李密一半的实力,这些实力来自江湖,却是李密最忠心的拥护者,假如王伯当寒了心,拉了那些人一走,李密这个王朝就立刻动摇。

  第二个人则是燕州罗成,原是燕州总镇罗艺的儿子,却又是秦琼的表弟,他带着燕州的人马来投是为了秦琼,此刻若杀了秦琼,势必会反罗成。

  罗成的一枝得自家传的罗家法,在沙场上无人能及,他的部属也都是训练良的子弟兵,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实力,在这两个人的请求下,李密自然不能再坚持要杀两人了,只能下令把他们关起来。

  终于唐军攻到,李密才了解到自己监起秦程二人是多大的损失与笨事。

  因为长安前围,还有好几座城池关隘,都是在三十六友为主将的防守下的。

  他们见了唐军的前哨开到,一则是畏惧李元-的神勇难当,二则是见到李密对秦琼与程知节的态度后,知道他对三十六友心中已怀有猜忌,此人必难共事。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唐军前哨的两员副将,尉迟南、尉迟北弟兄,都是三十六友盟单上的弟兄,大家都曾歃血为盟,誓共生死富贵,自然不顾正面作对相与为敌。

  何况尉迟兄弟,也喊出了解救同盟弟兄的口号,更使他们消弭了门志,因而唐军长驱而入。那些人也绝,既不战,也不降,听任唐军穿城而过,权当是同意他们当道。

  李元霸的前哨近长安,李密心中着了慌。李元-搏杀宇文成都的事,朝皆知,那些旧杨素的部属也不敢去撄逆其锋。

  江湖豪杰不愿战,杨素旧部不敢战,李密这个大王国在顷刻之间,就变成一个空架子。他在殿上发布命令,竟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这实在是很难堪的事。

  但是李密毕竟是当世之枭雄,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他下一道诏书,吩咐把秦琼与程知节自大牢中放出来,着秦琼去领军退敌。

  他知道唐公对秦琼的救命之恩一直耿耿未忘,李元-再凶,也不敢对秦琼如何的,而且秦权宝在三十六友中,最得人心,人缘最好,设若他被李元-杀了,不仅可以使唐公落个恩将仇报的骂名,也能起三十六友的仇意。

  另外他还安排了一着伏子,就是在军中密遣了几个死士杀手,让他们在秦琼与李元-对垒之时,不容他们答话就施放冷箭,杀死秦琼,赖在李元-头上。

  因为李元-勇冠天下,却是个-夫,不解礼数,前次在扬州为了夺传国玉玺,他连自己的母舅夏王窦建德都毫不容情,那么阵前杀死秦琼也是可能的事。

  可是这个如意算盘未能实施,秦琼与程咬金已先一步被人放走了。

  那是郡马柴绍所施的手脚,他先一步潜入长安,以重金贿赂了看守天牢的狱官牢子,私下纵放了他们。

  秦琼与程咬金原本是大将军,虽被打入天牢,却没像别的死囚那样脚镣手梏,待。他们只是行动不自由而已,在牢中却很舒服,三十六友中的兄弟,天天都来探访,大鱼大,十分享受。

  柴绍来见他们,自然毫不费力,见到他们后,细谈经过,柴绍趁机劝他们归唐。

  秦琼一叹道:“唐公盛情令人感激,小兄心中早许矣,只是为了伯当兄之故,不便他适。”

  程咬金跟王伯当却没有太深的情,立刻骂开了:“王伯当这家伙简直是王八旦,李密是他拉来的,众家兄弟都是瞧他的面子才保了李密,谁知竟是这么一个家伙!”

  秦琼忙-止他道:“知节,你又在胡说八道了,魏王对我们不起,伯当兄却没有失义之处,那天在午门外,他拼了性命为我们求情,才保住了我们的人头。”

  程咬金道:“那是李密做的顺水人情,李密敢杀我们吗?除非他自己也不要命了!”

  柴绍却笑道:“伯当兄虽重情义,但李密实在不是可事之主,现在又对二位如此,恩义早绝。二位纵使反了他,也不能怪二位的不是了。”

  程咬金一叹道:“柴兄,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我们巳身在牢中,李密绝不会放过我们的。”

  柴绍道:“兄弟此次系奉药师兄之指示而来,只要二兄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

  秦琼啊了一声:“药师亦答应归唐了?”

  柴绍道:“是的,药师在见过世民世子之后,与世子十分投契,尽率所部,与家岳合作了。”

  秦琼道:“药师在诸弟兄中是最有眼光的一个,也是最具才华的,最具实力的一个,所以这些年他都独据一方,谁也不帮,他怎么肯归于唐公的?”

  “他不是归家岳,而是为了我那二内弟世民,那个年轻人实在很了不起。”

  “可是小弟恰好在那天助唐公退贼时出世的?”

  “是的,那天落脚在劝业寺,寺中的老主持颇具神通,竟在事先准备好了静室,并且率全寺僧侣,盛装出贵人,因知我这内弟是有点不凡。”

  程咬金道:“老和尚会捣鬼而已,你老丈人那时已是国公,他拍马,无非是为了多要几文香油钱。”

  秦琼忙道:“知节,别胡说。劝业寺庙产丰足,香火鼎盛,何须向外化缘?”

  柴绍道:“老和尚以前向不出来应酬,以前连太后去进香,主持大和尚也没出来接,可见他不是势利之徒。再说,劝业寺并不在我们经过的路上,是被宇文家的杀手冒充盗贼追杀逃到那儿去的,事先我们都不知道会到那儿去的,但寺中却早就在别院中备妥静室,以供家岳母生产之用,可知他们的确有点前知。”

  秦琼道:“这些迷信的话不去说它了,但是药师肯为李世民而投唐,这个年轻人必有过人之处,柴兄,你既然来游说我们,想必已有妥善的辩法了吧?”

  柴绍道:“不是我的办法,是药师的指点。他在京中有部下,其中的一个就是此地的狱官…”

  秦琼道:“难怪你进来那么方便了,神龙门也真有办法,居然到处都有他们的眼线。”

  柴绍道:“虬髯客早已是个有心人,他的准备工作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京师是个最重要的地方,当然会有所布置的,老实说,李密的身边也有好几个是他们的人,他们要杀李密,只是举手之劳。”

  秦琼道:“既有这重关系,那我们就走吧!”

  程知节道:“不要跟那些老朋友告别一声吗?”

  秦琼道:“不必了,免得他们为难,他们究竟还是魏臣,我们却是逃犯,他们是放好呢,还是抓我们的好?”

  程知节道:“别的弟兄不会拿我们如何的,王伯当那浑球就难说了,他一定是把我们抓回去的。”

  秦琼道:“知节,别胡说,伯当是个最重感情的人,他受过李密的恩,知恩而报,从一而终,这是大丈夫行迳。”

  忽然一个哽咽的声音道:“叔宝,还是你知道我,我知道,有很多弟兄不了解我…”

  那正是王伯当的声音。几个人都吃了一惊,柴绍的手已按在剑柄上了。倒是王伯当苦笑道:“郡马何相绝之甚?我们究竟是共过一炷香头的弟兄。”

  柴绍道:“柴绍不敢忘,所以为了金兰之情,冒死入城,探访二兄。”

  王伯当道:“只是探访,不是营救?”

  柴绍脸色微微一变,然后笑道:“这那里用得着我来心。长安城中弟兄多着呢,个个都是身居要位,尤其是你伯当兄,在魏王身边,言听计从,只要你说句话就能放人了…”

  王伯当一叹道:“柴兄对小弟误会深了,以为兄弟未在主公面前为二位兄弟求过情…”

  柴绍笑道:“这个兄弟相信伯当兄一定试过,只是魏王坚持不答应,伯当兄身为人臣,无可奈何。”

  王伯当只有苦笑一声道:“柴兄,实情确是如此。”

  程咬金大叫道:“王伯当,老程到你这种朋友也算倒了八辈子霉了,众家兄弟都是你死拖活拉地拉来的,保着李密撑起这个魏国,现在他要把我们众家兄弟一个个地慢慢排除,你却只会放这种灯草!”

  王伯当低下了头,忽然又抬起了头道:“小弟对叔宝兄十分惭愧,主公对你的处分是太过分一点,但是老程,你要杀头却一点不亏,你那种态度是臣下对君主之道吗?”

  程咬金大叫道:“这个皇帝宝座还是老子让他的,老子还要对他如何?”

  王伯当道:“你是自己心甘情愿让出来的,可是让出来之后,你便当遵从人臣之分。”

  程咬金道:“好,你们跟我谈这个,老程倒要问问你们,当初在瓦岗寨中,大夥儿弟兄签,结果是我老程运气好,当了皇帝,你们对我可曾客气过?”

  这却把两个人都问住了。原来当初在瓦岗起义时,大家签结果看谁当皇帝,程咬金的运气偏好,神前三次落签都是程咬金,大家遵捧他居了首,但是程知节鲁不文,全无皇帝体统,弟兄们对他也很随便,他更不以为意。

  可是此刻他一提出来,倒是把两个兄弟问得怔住了,王伯当顿了一顿才道:“那是你自己不尊重。”

  程咬金道:“咱家该如何尊重?是不是众家弟兄不肯叩头,就要砍他们的头,你陪着李密逃奔来时,咱老程正是皇帝,他怎地不向老程叩头的?要说有失君臣之分,也是他先起的头…”

  王伯当急了道:“话不是这么说的。”

  程咬金道:“那又该怎么说呢?我知道,你是因为咱老程望之不似人君,就可以简慢些了。这一点老程承认,可是你自己说,这个半吊子李密,就是个人君之相吗?他的那些作为,当真像个人主的样子吗?”

  王伯当默默无语。程咬金他道:“你说呀!我跟秦二哥两条命,还有十几位弟兄的将来,都等着你一句话。”

  王伯当忙道:“大家也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全会等我一句话呢?”

  程咬金怒声怪叫道:“王伯当,你要说这种话,别怪老子要骂你祖宗八代了,要不是你在中间力拖,咱会把瓦岗的江山让给他?众家兄弟会老远地来投奔他?咱们一个个全是拉兵带马来的,没有一个空着手,那儿求不到富贵,非要来舐他姓李的股?”

  王伯当道:“你看你说什么话。”

  秦琼道:“知节说话一向如此,可是伯当兄,你要是那样说也确是不该,弟兄们难道不是为了你而来的?大家保李密,确是为了兄弟间的义气,尤其是我表弟罗成,为此还跟我姑丈反目,伤了父子之情,你总不能身事外。”

  王伯当愧然地道:“小弟实在该死,没想到主公得志之后,会情大变的。”

  程咬金道:“什么情大变,他原来就是这么个人,以前只是善于装做而已。”他虽是鲁,眼光却极准,说出来的话,居然十分有见地。

  王伯当道:“小弟无话可说,刻下唐兵境,王公要我来请二兄出去退敌。”

  程咬金道:“咱家不干,他有了困难就想到咱们了。”

  秦琼也道:“伯当!你的意思呢?”

  王伯当痛苦地道:“唐公受秦兄大恩,若是秦兄率兵出战,唐公必然不肯与秦兄为敌的。”

  这时那狱官却过来,对柴绍低声说了一番话。

  柴绍忙道:“这话可是当真?”

  狱官道:“他所命的刺客中有两名是我神龙门中弟兄,特地前来通知兄弟,让秦爷不可上当。”

  王伯当问道:“什么事?”

  柴绍道:“李密另命弓箭手数人,在秦兄与唐兵对阵时,暗杀秦兄于阵前。”

  王伯当道:“那有这回事?”

  狱官道:“王将军,此事千真万确,因为是我神龙门弟兄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埋伏在护城河外的草丛中…”

  王伯当道:“李元-兵临城下,唯有秦兄才能退敌,他怎会这么做?”

  狱官道:“这有几个用意。一是将杀死秦爷的责任推在李元-头上,起三十六友同仇敌忾之心,共抗唐军。二是可以给唐公恩将仇报之名,令天下人唾弃他。第三,唐公若是知恩不忘,一定曾降罪李元-,下令杀了李元-,使唐军失一勇将…”

  柴绍道:“家岳对秦兄救命之恩,念念在怀,真要如此的话,杀掉我的四内弟的成分很大。”

  程咬金骂道:“王伯当,你听听,这狗头的心肠如此狠毒,姓王的,你若有一分兄弟之情,不如在此地拔剑砍了我们,也免得众家兄弟被他坑了去。”

  王伯道连忙跪下道:“小弟何敢如此!”

  “那你说,要我们怎么办,还是出去送死去?”

  王伯当道:“小弟再混帐也不敢害二兄之命,为今之计,只有请二兄逃亡出去了。”

  程咬金道:“逃亡出去?正门外有弓箭手暗伏,咱们一出去正好被钉成个大刺猬。”

  王伯当道:“药师兄与二世子李世民取道向而来,二位可以由西门逃亡出去,到药师兄处安身,西门守将是李如-兄,必然是说得通的。”

  柴绍对此倒是有把握,因为他早就跟李如-约好了,单等李靖与李世民的大军一到,他就开门进李世民,抢先立功,大家遂同意了西向逃亡的计划。

  王伯当亲自把他们送到西门,去向李如-说了,李如-一听他们要走,想到建成的前哨已临正门,而李世民的大军尚未至,先入长安是不可能了,乾脆率众弃守,跟他们一起走了,并且邀王伯当同行。

  但是王伯当却拒绝了,痛苦地道:“小弟明知李密非人君之具,但身负重恩,且家父也仗其保全,身不由己,只有到底了,但愿能说服主公,接受唐公的条件,尚有与诸兄同朝的机会,否则…”

  这位忠义的汉子说不下去了,因为那后果是很难堪的,大家也知道他的处境,很同情他的愚忠,不过更尊敬他的这份执着精神,于是就洒泪而别。

  当秦琼他们上了李靖的大军,也正是李元-攻破了长安城的时候。

  李密听王伯当回报,说秦琼与程知节被狱官由天牢中释出,向西会了李如-逃亡,然震怒,但也没有办法,他这时不敢再发脾气了。

  这时候,李密也才真正地明白了卅六友的势力及他们的义气。这三十六个人如果集中在一起,必然可以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就是分散开来,也相当可观,因为他们都是一时的人中俊杰,每个人都担任了极重要的职位,而彼此之间,义气相结,声气相通。

  谁能善于利用这个组织,谁就可以拥有天下的,李密很后悔未能把握住一个最有利的机会,因为他手中曾经把握住最多的一批,只要能善加安抚,使这些人舍死效忠,还可以把其他的人也吸引过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李靖,只可惜当时为了深知李清之才,唯恐李靖一到,会把自己挤下去,因此对争取李靖来归时,反愿较为冷淡,听说李靖不肯把部队带来,还借机会发了一阵脾气,使得那些热心的兄弟盟友打消了念头,再次则是对三十六友中几个最有影响力的人,如秦琼等始终怀有戒心,一直不敢重用,甚至于借机会去打击他,乃至有今之失。

  后悔已嫌迟,只有强打起精神,提起双剑,想亲自上城头督战,以振奋士气。

  他很明白三十六友中都是豪杰之士,自己表现得勇敢一点,或许还能挽回他们的拥护。

  那知才到城门口,只听得一声巨响,尺来厚的城门被李元-的神力打破了一个大,接着第二-,又把横互在门中间的木栓打断,城门大开,唐军已拥了进来。

  李密几曾见过如此神勇的人,吓得心惊胆战,也不敢上前敌了,拨转马头,拼命策马逃命。

  他原是带了一批护卫军来的,这时那批护卫军反倒成了他逃命的阻碍,挡住了他的去路。

  李密心慌不下,卑劣的本又显出来,居然挥动双剑,把挡在马前的兵士砍了几个。

  这种行迳自然使得追随他的将官们更不齿了,大家冷眼旁观,既没有人追随他,也没有人去帮助他或保护他了。

  李元-进了城,看见一个戴了紫金冠的人,骑在马上杀人,他不问杀的是什么人,冲上前去大-一声,举-就打,李密忙用双剑一格,那里敌得过李元-的神力,双剑立即手飞出,人也摔倒在马下。

  李元-的力气大,个子却不高,骑在马上,双-柄短,打不到人,手一-朝李密飞去。

  道一-的劲力之强,简直无与伦比,李密又倒在地上,若是挨上了,怕不被砸成酱。幸好王伯当赶了上来,提起了手中的金往-柄上点去,用的劲力自是此不上-势,但他是侧面施力,把-的去势顶偏了一点。

  就这些微之差,巨-擦着李密的耳边过来,在地上击出一个深坑,李密已经吓昏了过去。

  王伯当上前拉起他:“主公请上马速走,臣断后。”

  这个忠心耿耿的汉子已豁出性命去护主了,他把马匹让给了李密,把李密托上了马,然后立身回头,手,恍若天神,无视于冲来的千军万马!

  李元-倒是颇为敬重这个汉子,笑了一声道:“好!好汉子!你再接得某家一-,某家就饶你不死。”

  举起左手的大-又是头击下。

  他纵横沙场,从无敌手,然而却没有学过武,完全凭仗的是天赋的神力,这一-下来,全无章法,然而又急又猛,使人非架不可。

  但是架得住这一-的人实在不多,王伯当虽称虎将,以英雄而言,犹在秦琼之上,也吃不清这一。

  他勉强举起金招架,当的一声,一笔直的镔钢水磨金被打弯成了一把弓。

  王伯当双臂震痛折,口鼻中都出了鲜血,摇摇晃晃地走了两步,终于仰天倒下…

  后面催马赶来的却是唐公驾前的旗牌官尉迟南北兄弟,原来唐公在长子李建成的保护下,也进城来了。

  那是建成的催促,因为行前唐公会经勉励几个儿子说,谁先攻入长安,占得宫,就立谁为嫡。

  他是长子,唯恐被人抢了先,李元-虽然是第一个进城,却不能算,因为他只是自己这一队的先锋,唐公这话是在分兵三路,叫三个较大的儿子各率一路时说的,根本就没把李元-计算在内。

  李元-根本是个浑小子,他也不在乎。但建成却很在乎,所以唆动唐公紧随而至,要老子亲眼看见是自己入的城。

  尉迟南飞马上前,屈下一腿道:“四世子,此人乃末将结义兄弟,忠义无双,请饶他一命。”

  李元霸哈哈大笑道:“他接住了我一-,我本来也答应他不死的。”

  下马拾起了右手的铜-,又跳上马追李密去了。

  李密得王伯当阻了一阻,策马向西而逃,将出西门,望见前面沙尘蔽空,旌旗招展,都是唐军字号,那正是李世民与李靖的大军开到。

  柴绍带了秦琼等人,会同齐如-出城而去,没多久就遇上了李靖的人马,双方相见,大喜过望,驻马不前,就在路上-起了寒喧。

  柴绍道:“世民,此刻西城无人把守,几个看城门的老兵还是齐兄留下来的,我们一到,就可以叫开门入城。”

  李世民笑道:“姐夫,不急在这一刻吧!”

  柴绍道:“怎么不急呢?老四已兵临城下,老大跟岳父随后也到了,景门上虽有守军;相信也守不了多久,你再不去就要被他抢先了。”

  李世民道:“先就先吧!大哥本来就该居先的,何况还有父王在,我说什么也不该争的。”

  柴绍急了道:“可是岳父说过,先入景宫者可传嫡,你这一让不就把个嫡长让掉了?”

  李世民道:“那只是父王一句勉励的话,长幼有序,这是不得的,我就是先入了景宫,也不敢居长。”

  徐德言在旁道:“郡马,世子的话也对,大世子为人你也清楚,即使世子先入了宫,他也会想尽方法请求国公推翻前言的,何苦又去争这片刻呢?”

  柴绍道:“岳父说话时,大家都在场,君无戏言,那能轻易推翻的,药师,你说句话。”

  他知道李靖一言,有-足轻重之力,所以催他发言,改变李世民的心意。

  李靖还没开口,乐昌公主笑道:“郡马,不是妾身喜欢多嘴,也是你本身先犯了个错误,你称唐公为岳父。”

  柴绍一怔道:“他本来就是我岳父嘛!”

  乐昌公主笑道:“外子以前称先君都叫父王的。”

  柴绍道:“德言兄是陈宫的驸马,自然那样称呼,家岳只是公爵而已,我怎能称父王?”

  乐昌公主道:“这就是了。唐公既不能称王,自然谈不上什么君无戏言。”

  柴绍道:“这情形不同。家岳现在虽是国公,可是入了长安之后,恭皇帝立刻就会下诏逊位…”

  李靖一笑道:“柴兄还是没懂徐夫人的意思。她要说明的不是君无戏言的那句话,而是说一个国公的嫡长子不值得力争。”

  柴绍道:“可是家岳登基之后,就不同了。”

  李靖道:“国公嫡长子未必就一定会封为太子,那是要另行册定的,一切都在将来,现在争这些虚名没用的。”

  柴绍顿了一顿才道:“你们都这么说,我还坚持什么呢,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嫡长子就是将来的太子。”

  李靖笑了一笑道:“那要等唐公登上了大宝之后才能作成决定的。”

  他的话轻描淡写,并没有多大意思,可是每个人似乎都从他的话中明白了什么,没有人再作争论了。

  (孤剑生扫描武侠屋OCR)
上一章   风尘三侠   下一章 ( → )
司马紫烟的最新武侠小说《风尘三侠》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风尘三侠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风尘三侠是司马紫烟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