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是丰子恺创作的经典短篇文学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丰子恺散文 作者:丰子恺 | 书号:40043 时间:2017/9/13 字数:2754 |
上一章 儿女 下一章 ( → ) | |
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海上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海上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 这举动究竟出于甚么旨意,本于甚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甚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做弄几番 ![]() 当时我独自回到海上,走进空寂的租寓,心中不绝地浮起这两句《楞严经》文:“十方虚空在汝心中,犹如⽩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晚上整理房室,把剩在灶间里的篮钵、器皿、余薪、余米,以及其他三年来寓居中所用的家常零星物件,尽行送给来帮我做短工的邻近的小店里的儿子。只有四双破旧的小孩子的鞋子(不知为甚么缘故),我不送掉,拿来整齐地摆在自己的 ![]() ![]() ![]() 朋友们说我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強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顾自己的画技与文笔的拙陋,动辄描摹。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最年长的不过九岁,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噤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态变的,病的,残废的。 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中,炎 ![]() ![]() 于是我就做了评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 ![]() ![]()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瓶、浆糊瓶、时表和茶盘等,不喜 ![]() ![]() ![]() ![]() 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体手⾜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庒迫而挛痉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象我们的穷屈? 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痹、半⾝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做⽗亲,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而只知有小⽗⺟,以为⽗⺟能生儿女,儿女为⽗⺟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的自我,而使之⽔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而狂进杯中之物,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的儿女!我真不解他们的心理。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
上一章 丰子恺散文 下一章 ( → ) |
丰子恺的最新短篇文学《丰子恺散文》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丰子恺散文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丰子恺散文是丰子恺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