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佚名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墨子 作者:佚名 | 书号:10137 时间:2017/3/26 字数:7038 |
上一章 27章 天志(中) 下一章 ( → ) | |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 ![]() ![]() ![]() ![]() ![]() ![]() 然则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 今天下之人曰:“当若天子之贵诸侯,诸侯之贵大夫,傐明知之。然吾未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也。”子墨子曰:“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有矣。曰: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浴沐,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不止此而已矣,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曰:"明哲维天,临君下土。"则此语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不知亦有贵,知夫天者乎?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然则义果自天出矣。”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 ![]() ![]() ![]() ![]() ![]() ![]() ![]() ![]() ![]() ![]() 且夫天子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內也。今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內也,夫岂 ![]() ![]() ![]() ![]() ![]() ![]() ![]() ![]() ![]() ![]() ![]() ![]() ![]() ![]() 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曰:当若子之不事⽗,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者。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若豪之末,非天之所为也,而民得而利之,则可谓否矣。然独无报夫天,而不知其为不仁不祥也。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有矣。曰:以磨为⽇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舂秋冬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溪⾕,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乎五⾕⿇丝,以为民⾐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今有人于此, ![]() 且吾所以知天爱民之厚者,不止此而⾜矣。曰杀不辜者,天予不祥。不辜者谁也?曰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曰天也。若天不爱民之厚,夫胡说人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此吾之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也。 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不止此而已矣。曰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有之;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亦有矣。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 ![]() ![]() ![]() ![]() 是故子墨子之有天之,辟人无以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夫轮人 ![]() ![]()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想实行仁义,就不可不察义是从哪里产生的。”既然说不可不察义从哪里产生,那么义究竟从哪里产生的呢?墨子说:“义不从愚蠢而卑 ![]() ![]() ![]() ![]() ![]() ![]() 既然如此,那么谁是尊贵的?谁是聪明的?回答说:天是尊贵的,天是聪明的,如此而已。那么,义果然是从上天产生出来的了。 现在天下的人说道:“应当天子比诸侯尊贵,诸侯比大夫尊贵,这是确然明⽩知道的。但是我不知道上天比天子还尊贵而且聪明。”墨子说道:“我有知道上天比天子还尊贵而且聪明的理由。即是:天子为善,上天能够赏赐他;天子行暴,上天能惩罚他;天子有疾病灾祸,必定斋戒浴沐,洁净地准备酒醴粢盛,用来祭祀上天鬼神,那么上天就能帮他除去疾病灾祸。可是我并没有听说上天向天子祈求赐福的,这就是我知道上天比天子尊贵而且聪明的理由。不仅止此而已。又从先王的书籍训释上天⾼明而不易解说的道理中可以知道,说是:‘⾼明圣哲的只有上天,将它的光辉普照大地。’这就是上天比天子尊贵而且聪明。不知道还有没有比上天更尊贵而且聪明的呢?”回答说:“只有天是最尊贵,天是最聪明的,既然如此,那么义是从天产生出来的。”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们,如果心中确实想要遵行圣王之道,以利于民人,考察仁义的 ![]() ![]() ![]() 暖⾐ ![]() ![]() 而且天子拥有天下,就好象国君、诸侯拥有四境之內一样没有分别。现在国君、诸侯拥有四境之內,难道希望他的民众相为不利吗?现在例如居于大国地位的攻打小国,居于大家族地位的攻打小家族,想借此求取赏赐和赞誉,终究得不到,而诛戮惩罚必然降临。而上天之拥有天下,与此也没有区别。现在比如居于大国地位的就攻打小国,居于大都地位的就攻打小都,想以此向天求福禄,福禄终究得不到,而祸殃必然降临。既然如此,如果(人)不做天所希望的事,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事,那么天也将不做人所希望的事,而做人所不希望的事。人所不希望的是什么呢?是疾病和灾祸。如果自己不做上天所希望的,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这是率领天下的百姓,陷⼊灾祸之中。所以古时的圣王,明⽩地知道上天、鬼神所降福,而避免做上天、鬼神所憎恶的事,以追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所以安天排寒热合节,四时调顺, ![]() ![]() ![]() ![]() 而且天下有不仁不祥的人,即如儿子不侍奉⽗亲,弟弟不服事兄长,臣子不服事君上,所以天下的君子都称之为不祥的人。现在天对于天下都兼而爱之,育成了万物而使天下百姓得利,即使如毫末之微,也莫非天之所为,而民人得而利之,则可谓大了。然而人们碓独不知报答上天,而且也不知那种不仁的事就是不祥。这就是我所说的君子明⽩小的而不明⽩大的。 而且我知道上天爱民的原因也大有其所,即天分别⽇月星辰,照耀天下,制定四季舂夏秋冬,以为纪纲,降下霜雪雨露,以生长、成 ![]() 而且我藉以知道上天爱民深厚的理由,还不仅止此。凡杀戮的人,上天必定给他不祥。杀无辜的是谁呢?是人。给予不祥的是谁呢?是天。如果天不厚爱于人,那为什么人杀了无辜而天给他不祥呢?这就是我用以知道上天爱民深重的理由。 而且我藉以知道上天爱民深厚的理由,还不仅于此。因为爱人利人,顺从天意,从而得到上天赏赐的人,是存在的;憎人害人,违反天意,从而得到上天惩罚的人,是存在的。爱人利人,顺从天意,而得到上天赏赐的是谁呢?回答说:象从前三代的圣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就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又实行些什么呢?回答说:实行“兼”不实行“别”所谓兼,即处在大国地位不攻打小国,处在大家族地位不侵扰小家族,強大的不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不侵暴人少的,狡诈的不算计愚笨的,尊贵的不傲视卑 ![]() ⾝上,说:“这是仁,是义。是爱人利人,顺从天意,因而得到上天的赏赐的人。”不仅止此而已,又把他们的事迹写于简帛,刻上金石,雕于盘盂,传给后世子孙。这是为什么呢?将用以使人记住爱人利人,顺从天意,会得到上天的赏赐。《皇矣》说道:“天帝告诉文王,我思念有光明之德的人,他不虚张声⾊,不崇尚夸饰与变⾰。不知不识,只遵循上帝的法则。”天帝赞赏文王顺从法则,所以把殷商的天下赏赐给他,使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声至今流传不息。所以爱人利人,顺从天意,从而得到上天赏赐的,已经可以知道了。那憎人害人,违反天意,从而得到上天惩罚的,又是谁呢?回答说:如从前三代的暴君桀、纣、幽王、厉王就是。桀、纣、幽王、厉王做了些什么呢?回答说:他们从事“别”不从事“兼”所谓别,即处于大国地位的攻打小国,处于大家族地位的侵扰小家族,強大的劫掠弱小的,人多的侵暴人少的,狡诈的算计愚笨的,尊贵的傲视卑 ![]() 所以墨子认为有天志,就象制轮的人有圆规,木匠有方尺一样没有区别。现在轮匠拿着他的圆规,将用以量度天下圆与不圆,说:“符合我圆规的,就是圆;不符合我圆规的,就是不圆。”因此圆和不圆,都是可得而知的。这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是因为确定圆的规则十分明确。木匠拿着他的方尺,将以量度天下的方与不方,说:“符合我方尺的就是方,不符合我方尺的,就是不方。”因此方与不方,都是可得知道的。这其中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确定方的规则十分明确。所以墨子认为天有意志,上用以量度天下的王公大人施行政事,下用以量度天下的民众发布文学与言谈。观察他们的行为,顺从天意的,就叫作好的意识行为;违反天意的,就叫作不好的意识行为。观察他们的言谈,顺从天意的,就叫作好的言谈,违反天意的,就叫作不好的言谈。观察他们的刑政,顺从天意的,就叫作好的刑政;违反天意的,就叫作不好的刑政。所以把天志设为法则,立为标准,拿它来量度天下王公大人、卿大夫的仁与不仁,就好象分别黑⽩一样明⽩。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如果心中确实想遵循天道,造福民众,考察仁义的 ![]() 注释 (1)“然后”上脫“贵且知者”四字。 (2)“傐”当为“碻” (3)“慎”通“顺”下同。 (4)“辟”通“避” (5)“孰”通“ ![]() (6)“非”上脫“莫”字。 (7)“否”为“丕”字之误。 (8)“磨”为“磿”字之误。 (9)“贼”为“赋”字之误。 (10)“子求”为“于其”之误。 (11)“与”同“举” (12)“不”上脫“杀”字。 (13)“留”为“智”字之误,即“知” (14)“无廖■务”当作“无戮其务” |
上一章 墨子 下一章 ( → ) |
佚名的最新历史小说《墨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墨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墨子是佚名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